數字峰會爲我們帶來了什麽?聚焦數字福州發展全景

福州日報 2024-05-11 09:30:45

時光靜靜流淌,見證“數字”一步步融入福州的江河湖海、坊巷古厝、發展脈搏。5月1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關情況。這場發布會不僅回眸了峰會六年的盛況,展望了新一屆峰會的精彩,還聚焦福州這座城市因“數字”帶來的改變。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爲福州帶來了什麽?從數據溯源身邊的真實場景,記者探尋數字福州的發展全景。

金源紡織5G智慧工廠大數據平台可實現全業務流程的“一屏盡覽”。記者 林雙偉 攝

發展動能更強勁

【“數字”有話說】

過去六屆峰會,福州共簽約數字經濟項目683個、總投資超6000億元(其中596個項目已落地),華爲、百度、京東等一大批數字領域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紛紛搶灘布局福州。福州的數字經濟規模從2018年的280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超7100億元(占GDP比重超55%),5年增長了153.6%,年均增速20.7%。得益于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福州去年GDP、人均GDP分別排名全國省會城市第8位和第4位,還榮膺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

【感知“數”脈動】

作爲在長樂紡織行業中率先將5G+工業互聯網應用在廠區車間中的企業,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構建的“雲、管、端”一體化的5G智慧工廠,通過將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深入賦能工廠的各個業務場景,完成從訂單、生産,到設備、能源,再到質量、倉庫等全業務流程的“一屏盡覽”,實現了不斷向智能化生産的升級轉型。

通過5G智慧工廠的建設,金源紡織有效提高機台利用率22%,平均生産效率提高5%,員工人均産量增加8%,減少異常停機時間13%,降低生産質量問題30%,實現産品質量工藝100%可追溯。

如今,金源紡織不僅擁有8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産線設備車間,還成爲福建省紡紗規模首家突破60萬紗錠的企業,現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榮獲工信部“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國家級綠色工廠”等稱號。

開放活力更充沛

【“數字”有話說】

依托峰會平台,福州成功舉辦數字絲路論壇、閩港數字經濟合作論壇以及“有福之州·對話未來”“閩江夜話”等活動,吸引一批國際組織、科研機構和跨國企業代表來榕參會、洽談合作、投資展業;同時,福州一批數字領軍企業出海布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共享數字發展紅利。

【感知“數”脈動】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內,一幢小樓外牆上的中塞兩國國旗圖案十分醒目。學院院長丹尼米爾·曼迪奇介紹:“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我們在這裏建成了巴爾幹地區最先進的數字教育及人工智能技術實驗室。”

曼迪奇口中的實驗室,是貝爾格萊德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心。2020年1月,中國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與塞爾維亞教育科技發展部簽署塞爾維亞智慧教育建設規劃諒解備忘錄,就教育應用軟件、硬件、增值服務、雲平台智慧學習環境等項目進行合作。教育中心正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據悉,自教育中心建立以來,中方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通過研發人工智能助手、機器人等産品,助力塞爾維亞開發本地教育資源。目前,塞全國約4000名教師正在分批接受教育中心的信息化培訓。

宜居城市更幸福

【“數字”有話說】

近年來,福州加快構建“城市大腦”體系,包括城市運行感知、監測研判、資源調配、決策指揮、智能管控等一體化數字平台,在江河湖海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保護、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讓城市治理越來越精細、越來越科學。

【感知“數”脈動】

福州三面環山、閩江穿城而過,坐擁139條內河,是國內水網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市政設施配套滯後,汙水和雨水直排導致城市內澇和內河水體黑臭等現象日益凸顯。

通過打造水系聯排聯調智慧平台,福州實現對城區1000多個庫、湖、池、河、閘、站的智慧管理、精准管控。去年面對“杜蘇芮”“海葵”超強台風和超曆史極值最強暴雨,福州實現不到半天時間城區積水全部消退、城市交通全面恢複,就得益于數字賦能、智慧管理,大大提高了應急處置效率。

社會治理更智慧

【“數字”有話說】

福州通過建設提升數字化政務服務中心,推出191組“高效辦成一件事”套餐,讓群衆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線下辦事的群衆減少了約50%。聚焦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民生重點,構建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彙聚電子病曆數據和電子健康檔案,可實現檢查結果互通互認;建設“e福養”智慧養老平台,可實現養老服務一網全覆蓋。

【感知“數”脈動】

2022年,福州市打造了“e福養”智慧養老平台,該平台是全國首個由政府全額投資建設、集服務和監管爲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平台。通過智慧平台,民政部門還可實現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養老機構、長者食堂等的實時監管,隨時查看養老機構實時情況。

“我們每天會安排抽查20~30家養老機構,一發現不合規的情況,就馬上通知機構整改。”市民政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台以“一網一APP一小程序”爲載體,彙聚了全市養老服務資源,爲社會公衆提供養老服務在線預約、養老床位在線預定、養老補貼在線辦理、老人能力評估在線申請、養老資訊實時查看等方面內容,實現了養老服務一鍵下單、服務上門。(記者 蔣雅琛/文 林雙偉/攝 )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