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最另類的侄子,放棄榮華富貴,隱居嵩山種地

縱橫五千年 2024-05-02 08:48:43

在以天後的身份臨朝後,武則天意識到自己在朝中勢單力孤,于是她開始提拔、重用自己的娘家人。690年,武則天稱帝,加封了十余位侄子、侄孫爲王。這些武氏子弟在飛黃騰達後,十分囂張跋扈。比如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幹預朝政,謀奪儲位,陷害忠良。然而,武則天有一位侄子卻很特殊,他居然放棄榮華富貴,隱居嵩山去種地!那麽,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一、天後之侄

此人名叫武攸緒,是武則天的堂侄。其實,武攸緒與武則天的血緣關系較爲疏遠,不及武承嗣、武三思。原來,武則天的祖父名叫武華,是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華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武士棱、次子武士讓、三子武士逸以及四子武士彟。而武則天的父親正是武士彟。

武士彟與第一任妻子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武元慶、武元爽。武三思是武元慶的兒子,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兒子。雖然武則天是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所生,但她與武承嗣、武三思也算是親姑侄。至于武攸緒,他與武則天的關系要遠一層了,他是武則天的二伯武士讓的孫子,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的仕途。

二、加官進爵

想要鞏固權勢,還得用自己人,特別是娘家人,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武則天將十幾位武氏子弟都封爲王,還委以重任。比如武攸緒,他就被封爲成平王,曆任殿中監、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鴻胪少卿、千牛衛將軍等職。如果武攸緒表現的“積極”一些,做更大的官也不在話下,畢竟他姓武。

然而,武攸緒卻無心在仕途上發展,甚至産生了隱居的念頭。原來,少年時期的武攸緒就與其他武氏子弟不同,對功名富貴就不感興趣,曾經隱姓埋名,在長安城給人算卦,“得錢辄委去”。特別是目睹了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所作所爲後,他爲自己的未來而擔心,于是在695年十月,他放棄了一切官爵,到嵩山隱居。

三、得以善終

武則天雖然同意了,但懷疑武攸緒是假裝隱居,就派人監視他的所作所爲。武攸緒“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武則天以及諸王權貴們送給他的衣服、器物,武攸緒都置之不用,“塵埃凝積”。 武攸緒每天“以琴書藥餌爲務”,還經常遊覽附近的山川,並在這裏耕地。

武攸緒在嵩山隱居十年,一直沒有離開這裏。直到唐中宗第二次即位,他才奉旨短暫出山。唐中宗想讓武攸緒出來做官,並給他賞賜,但武攸緒堅辭不受。後來,武三思等人被殺,“唯攸緒以隱居不予其社禍”。唐睿宗、唐玄宗也對武攸緒非常敬重,“令州縣數加存問,不令外人侵擾”。 723年,69歲的武攸緒病死。在武氏家族的同輩人中,武攸緒的地位不是最高的,但無疑是最聰明的。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