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潘漢年的哥哥,特殊時期被關入秦城監獄,79歲受迫害去世

悟空談曆史 2024-05-12 09:16:49

潘漢年是堅定地馬克思主義者,革命時期,他長期活躍在白區,從事隱蔽戰線方面的工作,爲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潘漢年擔任了上海市副市長等職務,在我黨的領導下投身新中國的建設。

可惜的是,1955年,潘漢年受到錯誤審查,長期被關押。1970年,潘漢年被判處無期徒刑,並被開除了黨籍。1977年,潘漢年在湖南長沙因病去世,享年71歲。在潘漢年去世後五年,也就是1982年,中央爲他恢複了一切名譽,並恢複了黨籍,這位革命的功臣,也得到了應有的緬懷。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是潘漢年的哥哥,他的名字叫潘梓年。革命時期,潘梓年長期致力于擴大統一戰線等方面的工作,是我黨在文化、新聞以及理論戰線的領導人之一。那麽,潘梓年的身上都有什麽故事呢?

潘梓年出生于1893年,江蘇省宜興縣歸徑鄉陸平村人,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早年時期,潘梓年主要在祖父開辦的私塾讀書,接受了傳統的教育。伴隨著讀書的增多,潘梓年開始向往新式思想,1911年,他陸續前往上海大同書院和龍門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後,潘梓年返回家鄉任教。

1920年,潘梓年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他前往直隸第二師範學校任教。在教書過程中,潘梓年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他也渴望國家強大起來,並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926年,潘梓年棄文從武,前往廣東,參加了北伐,投身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

當時恰好是兩黨第一次合作期間,潘梓年也堅定了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1927年,潘梓年成爲一名黨員。入黨之後,潘梓年活躍在上海,以教師身份爲掩護,積極宣傳我黨的各項方針與政策,秘密發展黨員,壯大革命力量。同時,潘梓年也致力于探索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用手中的如椽大筆撰寫理論文章,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宣傳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3年,潘梓年不幸被反動派逮捕,在獄中,他堅貞不屈,嚴守了組織的秘密。1937年6月,在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基礎上,潘梓年經過組織營救恢複了自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潘梓年擔任了《新華日報社》社長,他也陸續前往武漢以及重慶等城市,從事革命宣傳工作,爲擴大統一戰線、促進兩黨第二次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促進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潘梓年進入城工部(統戰部的前身)工作,他撰寫了大量宣傳解放區的文章,系統地報道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等社會主義改造工作,擴大了解放區的影響,爭取了一批愛國人士的幫助,爲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潘梓年前往中國科學院工作,負責籌建了社會科學部和哲學研究所,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以及哲學理論研究,是我黨文化、新聞、理論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並爲推動哲學研究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潘梓年也受到了沖擊,身心受到極大的迫害,並被關入秦城監獄。那段時期,潘梓年一身正氣,堅貞不屈,勇敢地與造反派作鬥爭,拒絕一切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實之詞。造反派對潘梓年無可奈何,只能不斷迫害他,1972年,潘梓年在獄中受迫害去世,終年79歲。

0 阅读: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