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寒冬蔓延,房企賴賬28億元,鄭州銀行貸款審批四處漏風?

銀箭財經 2024-01-29 16:37:10

鄭州銀行,自爆了27.94億元的壞賬。

1月22日晚間,鄭州銀行發布了三條訴訟公告,其中涉及四場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涉案金額合計達27.94億元。

巨額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但引發更多討論和關注的,是在披露的四場訴訟中,包含了鑫盈置業、康橋房地産、美景新瑞房地産、翰園置業等多個房地産企業。

其中一場發生于2023年下半年的訴訟,涉事的被執行人因6億元債務“無財産可供執行”,最終被法院劃入“終結本次執行”的階段。

房地産寒冬延續至今,以房企普遍較爲困難的經營現狀,鄭州銀行近28億元的房地産債務,是否也會重演無財産可供執行的情況?“房企賴賬”這一情況,又是否將大量出現?

根據當前房地産市場走向,綜合宏觀調控手段和城商行現狀,我們得出以下推斷:

1.目前來看,鄭州銀行收回債務的可能性並不大。考慮到除了這接近28億元的債務外,鄭州銀行可能還存在其他的房企債務糾紛,預計2023年全年業績表現會比三季度更加難看。

2.房地産貸款訴訟在近期以來頻繁發生,如果不能有效抑制房企債務違約的情況,很可能會對城商行的經營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一、一年內超過7場追償訴訟,鄭州銀行貸款審批成謎?

鄭州銀行的貸款審批是否存在問題,成爲多方面關注的重點。

就像此前那場終止執行的糾紛,早在2023年7月,鄭州中級人民法院就已經做出民事判決,被執行方需要償還鄭州銀行借款本金6億元及利息、罰息、複利等,並承擔相應連帶清償責任。

但是被執行方包括了鄭州暢科貿易有限公司、鄭州翰園置業有限公司等12名被告,至今6個月左右時間過去,執行工作卻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根據鄭州銀行披露的信息,中院的執行裁定書明確表示,“法院窮盡財産調查措施,除查控的被執行人名下財産處置完畢外,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産,被執人暫無財産可供執行,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很難想象,針對12家企業及個人的執行判決,會因“無財産”的原因告以終結。這不由得令人疑惑,最初對這一貸款項目的審批,又是如何通過的?

與其同時被鄭州銀行“自曝”的,還有鄭州康橋在內9名被告的6.6億元借款、美景新瑞在內5名被告的4.34億元借款、鑫苑置業在內4名被告的11億元借款,共計近22億元的壞賬。

雖然這三場糾紛剛剛被法院立案受理,還未開庭判決,但也不排除會再次出現“無財産可供執行”的情況。畢竟鑫苑置業相關的11億元債務糾紛,至今仍1分錢都沒能執行下來。

在銀箭財觀看來,以鄭州銀行卷入類似金融糾紛的頻率,很難用“運氣不好”之類的托詞來解釋。歸結到根本,應該還是貸款審批環節,出現了不小的疏漏。

例如2023年3月,平頂山平臨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盛潤控股集團等4名被告,因未按照合同約定償還借款本金約11.37億元及相關利息,被鄭州銀行告上法庭;2023年4月,河南美爾健康等6家公司及個人被起訴,涉及債務約5.34億元;2023年9月,河南森源重工因拖欠5.55億元借款,被鄭州銀行起訴。

雖然大型企業本就是城商行的主要放貸對象,因經營不善導致的欠款不還也屬于行業常態,但從2023年3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超過連續7場與壞賬有關的司法糾紛,難免釋放不太樂觀的信號。

如果鄭州銀行不能早日填補貸款審批的缺漏,類似的金融糾紛可能會愈演愈烈,由此帶來的壞賬率上升,也會對業績表現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從2023年三季度財報來看,鄭州銀行已經開始遭受金融糾紛的拖累。

根據三季度報披露數據,鄭州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速,均出現明顯下滑。截至三季度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04.78億元,同比降低10.62%;實現歸屬于股東的淨利潤27.51億元,同比減少19.18%。

回顧2022年鄭州銀行年度財報,營收151.01億元,同比增加2.03%;淨利潤24.22億元,同比下降24.92%。通過天眼查可以明顯看出,鄭州銀行在2022年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大幅度淨利潤下滑。

而2023年多次金融糾紛所涉及的債務,也超過了28億元,不僅超過了2022年全年淨利潤,更可能繼續拉低2023年的利潤表現。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鄭州銀行資産總額達到6220.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6%;負債總額爲5664.51億元,同比增長5.11%。再加上資産負債率同比上漲1.86%,鄭州銀行償債壓力面臨遞增風險,流動性問題,或許正在成爲心頭大患。

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經營風險不斷上升的同時,鄭州銀行自2020年起,至今連續3年沒有進行現金分紅,投資者對此也頗有微詞。

2024年開年集中爆發的房地産壞賬,或許已經將鄭州銀行的困頓,放在了陽光之下。

二、房企困境擾亂銀行節奏,鄭州銀行敲響警鍾?

鄭州銀行“自曝”壞賬後,很多人也在擔憂,一場波及銀行業的“壞賬危機”是否正在拉開帷幕。

畢竟隨著房價走勢越發不明朗,地産下行造成的消極影響也在不斷擴散。房企經營困難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規避隨之而來的連鎖沖擊,早已是各行各業都在努力思考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裏,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1%,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同比下降7.5%。

例如房地産頭部企業萬科,在2023年前三季度受巨額債務的拖累,不僅營收同比下降14.03%,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20.31%。期間爲了緩解資金壓力,一度連自家辦公樓都加入了出售列表。

銀行作爲房地産貸款的直接關聯方,在房地産寒冬期內始終都在直面最大的金融壓力。根據1月2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不良貸款率1.62%;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爲84.2%。

盡管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産質量總體上保持平穩,但從鄭州銀行在追償環節面臨的困難,以及同樣發生在其他銀行身上的境遇,不難看出房地産寒冬期的蔓延,正在對城商行帶來長周期的傷害。

例如2023年,廈門銀行就因爲一筆2.85億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先是在2月份立案受理,而後又在下半年被認定不屬于民事訴訟範疇,依法駁回起訴後移送公安機關。

房地産行業的不景氣,銀行債務追償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也讓不少人聯想到了2021年印度因不良貸款失控,進而導致的“壞賬危機”。當然,銀箭財觀認爲這一情況很難出現在我國,但以如今的房價走勢而言,還是需要未雨綢缪。

房價的短期下滑並不會對銀行業務産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實際上,由于房地産企業的運營問題導致的債務償還問題,可能會在短期內引發銀行業務的波動。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要房價呈現穩定的趨勢,銀行業所面臨的風險就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並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不過爲了應對可能的風險,銀行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強風險管理,通過深入研究房地産市場來及時調整貸款策略;優化貸款結構,降低高風險業務的比例,增加穩健型業務的占比;與購房者進行更多的溝通,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以增加客戶的信任度和忠誠度等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宏觀層面上,鄭州銀行在這個時間自爆壞賬,算是爲各大銀行敲響了警鍾,對整個行業而言也是有益處的。

而且在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從2月5日開始正式下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大約1萬億元。

有活水注入,房地産企業的困難局面也會得到一定改善,短期內經營壓力有望得到十足的縮減。同時從長遠的角度看,銀行業也能有效地管理風險,確保業務穩定發展。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鄭州銀行能夠盡早追回巨額債務,止住越發令人擔憂的業績表現吧。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2 阅读:2740
评论列表
  • 2024-01-30 07:06

    房地産公司“無資産可執行”,逗著玩呢

  • 2024-01-30 07:50

    轉移拉

銀箭財經

簡介:洞察商業邏輯,明悉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