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真正心系漢室的人只有三個半,猜猜他們都是誰?

文诩曆史 2024-05-10 16:20:21

衆所周知,東漢末年是一個亂世,因爲各地州牧或者郡守充滿著野心,擁兵自重。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爭搶地盤,導致民不聊生。完全可以說,在當時,很少有忠心于漢室的人,他們都只是爲了各自的利益而奮鬥。

在我看來,從黃巾之亂後一直到三國建立,這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真正心系漢室的人只有三個半,他們是真的在爲複興漢室而努力。

曹操屬于半個

別看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至殺害漢獻帝的皇後以及貴妃,但是年輕時期的曹操絕對是一個漢室忠臣。

在剛入仕的時候,擔任洛陽北都尉的曹操就想要整治當地風氣,設立五色大棒,還將當時漢靈帝寵臣蹇碩的叔叔蹇圖處死。這也導致他被免去官職。

中平元年,黃巾之亂爆發,曹操作爲騎都尉隨皇甫嵩鎮壓叛亂,真正開始在亂世之中嶄露頭角。後來,漢靈帝爲了分大將軍何進兵權,設立西園八校尉,曹操被任命爲典軍校尉。

這個時期的曹操因爲人微言輕,根本無力改變大漢。

在董卓掌控朝廷後,曹操號召天下諸侯討董。當時,各路諸侯爲了保存實力,基本沒有與董卓軍交戰,只有曹操與孫堅曾與董卓軍交戰。這也讓曹操看清了諸侯的真面目,同時也明白亂世已經到來。此時的曹操還沒有完全喪失複興漢室的心願。

後來,曹操在兖州站穩腳跟,實力不斷擴大。不久後,采納麾下謀士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

最初的時候,曹操對皇帝還是非常尊重,也是一心爲了大漢的複興而東征西討。但是隨著實力的不斷提升,以及皇帝的各種小動作,曹操也明白自己做不成漢室忠臣了,但是他至死也沒有邁出最後一步。

曹操的志向一直都是做大漢的征西將軍,只可惜事與願違。到後來,已經是身不由己。

荀彧

荀彧是曹操勢力壯大的最大功臣。在曹操成爲兖州牧後,荀彧就投入其麾下。在與曹操君臣幾十年間,一直都是作爲管家,爲曹操打理大後方。

隨著曹操地位的不斷提升,荀彧很清楚曹操與皇帝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張。從小接受忠君思想的荀彧一直致力于漢室的複興,同時他又不想與曹操關系變差,因此一直在中間進行調和。

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被授予公爵加九錫,忠于漢室的荀彧十分痛苦,他也已經明白漢室的最後的下場,但是他就是不願意承認。因此,他開始逐漸走到曹操的對立面,反對曹操加九錫。

但是這根本阻止不了,最終憂慮而死。

關羽

關羽作爲劉備麾下最得力的大將,一直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在劉備入川後,關羽負責鎮守荊州。在劉備稱漢中王後,爲關羽加官進爵,被授予前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北伐,因爲東吳背後偷襲,導致後方丟失,關羽兵敗如山倒,最終被害。

關羽的一生,一直對外宣稱自己爲漢壽亭侯。但是這個爵位是關羽在曹操麾下的時候,他幫助曹操解白馬之圍後,曹操幫其討來的爵位。然而,這確實是朝廷實實在在封賞的爵位,由此可見,關羽對于漢室的忠心。

其實,劉備後來也是想提升關羽的爵位,但是一直都被關羽拒絕。可能在他看來,漢壽亭侯才是官方的爵位。

諸葛亮

諸葛亮與東漢朝廷關系並不大,但是他對于漢室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因爲終其一生,都在爲複興漢室而奮鬥。

隨著劉備在白帝城托孤後,諸葛亮就一直爲複興漢室而努力。他事事親爲,對外結好孫權,對內發展國力,而後又親自平定南蠻。一切准備就緒後,從建興六年開始,一直到建興十二年,幾乎是年年北伐,就是爲了複興漢室這個夢想,但是最終沒能成功。

因爲這件事,諸葛亮可謂是耗費一切,完全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在五丈原病倒,不久後就離世了。

在我看來,以上幾人就是東漢末年真正忠于漢室的人物。然而,在當時那個時代,複興漢室終究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