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美通脹反彈加大歐美政策分歧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16 08:15:30

美國通脹數據上周超預期反彈,給美國和全球市場帶來多方面影響,歐美貨幣政策之間的分歧也在擴大。歐洲央行近期試圖擺脫多年來在政策上對美亦步亦趨的形象。遏制通脹首先是美國一些人左右市場預期的工具,其次才是政策調控的目的。

美國通脹數據上周超預期反彈。這不僅打壓了降息預期,導致美國市場震蕩,引起市場機構重新評估通脹前景,也加大了歐美貨幣政策分歧。

美國勞工部4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5%,漲幅較2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超過市場預期。同時,核心CPI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3.8%,核心CPI的這兩項指標漲幅已連續3個月超預期。

從數據構成看,能源、住房成本大幅上漲,以及服務業相關指數回升等成爲推升通脹反彈的主因。CPI持續超預期回升,表明年初以來美國通脹反彈並不是暫時現象。4月10日公布的美聯儲3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也顯示,在確信通脹穩步回歸目標水平之前,美聯儲不會降息。受此影響,美股當天集體重挫,道瓊斯等三大指數盤中跌幅一度突破1%。

分析指出,美國通脹持續反彈,給美國和全球市場帶來了多方面影響。

首先,隨著通脹數據反彈,市場機構正重新評估美聯儲的政策路徑。華爾街的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可能將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從高盛、巴克萊銀行到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紛紛推遲美聯儲今年降息時點,下調降息頻次。

更有激進觀點認爲,美聯儲甚至可能再度加息。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稱,必須認真考慮“美聯儲下一步可能會加息”的可能性。在3月份通脹數據公布前,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聲稱,未來幾年,美國的通脹和利率可能持續高于市場預期,“已爲美聯儲最高將利率上調至8%做好了准備”。

在3月份通脹數據公布後,美國總統拜登罕見地打破了不對美聯儲決策發表評論的慣例,對外表態稱堅持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認爲“年底前將降息”。有分析認爲,這反映出美國經濟難以承受持續高利率的重壓,所謂美國經濟的“韌性”恐怕並沒有美聯儲對外聲稱的那麽強。

其次,在3月份通脹數據發布前後,對美國CPI數據透明度的質疑聲再度增大。據美國媒體報道,今年2月以來,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經濟學家曾與一些華爾街大型機構就美國關鍵通脹指標頻繁通信,以解釋CPI超預期的原因。這引發了市場對經濟數據可靠性和信息披露公平性的質疑。同時,報道暗示美國勞工統計局在一些價格數據的權重變化和計算方法上的操作空間過大,對權重變化的調整可以左右CPI數據的增減。

此外,由于美國降息預期回落,歐美貨幣政策之間的分歧也在擴大。一方面,如果歐洲央行先于美聯儲降息,可能導致歐元大幅貶值,企業則必須爲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産品支付更多成本,這將再度推升通脹。另一方面,歐洲央行近期試圖擺脫多年來在政策上對美亦步亦趨的形象。歐洲央行4月11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決定繼續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同時發出放松貨幣政策的信號。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會後強調,美國和歐元區並不互爲鏡像,“不依賴美聯儲(的決策),必須根據歐元區數據作出決策”。拉加德還表示,不以彙率爲目標,不對彙率水平置評。

市場認爲,在經濟失速的壓力之下,歐洲央行不得不釋放強烈的降息信號,有可能先于美聯儲在6月降息。不過,由于美國通脹水平回升,以及中東地區形勢緊張帶來國際油價飙升,歐洲央行下調歐元區利率空間有限。

總的來看,美國通脹數據是觀察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走勢的重要指標。不過,自去年年底以來,越來越多的迹象表明,通脹數據已逐漸變成美國政府和美聯儲青睐的“法寶”,遏制通脹首先是美國一些人左右市場預期的工具,其次才是政策調控的目的。只不過,隨著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快速向35萬億美元逼近,這件工具還能用多久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