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爲何不再登月?難道美國當年登月是騙局?

宇宙時空探索 2024-02-27 15:16:35

美國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的壯舉,並且在之後的3年時間裏先後又進行了5次載人登月。在這3年時間裏,總共把12名宇航員送到了月球表面。

但是自從1972年開展最後一次載人登月,在之後多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美國再也沒有開展過載人登月工程,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無人探索工程上。

那麽,既然美國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已經擁有了載人登月的科技實力,爲何之後的半個多世紀時間裏,再也沒有開展過任何載人登月呢?難道美國之前開展的載人登月是騙局?

下面來分析一下,爲何人類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不再登月?

簡單來講,因爲兩個字:成本。說白了就是“錢”,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載人登月的成本與收益嚴重不成比例。

載人登月的成本無疑是非常高的,登月過程對飛船和火箭的核載要求都極高,飛船越重,發射成本自然也就越高。

而現代火箭仍舊采用傳統化學燃料爲推動力,而化學燃料的效率是很低的。因此,要想讓火箭獲得更大的推動力,必須盡可能增加化學燃料。而增加的化學燃料又極大地增加了火箭重量,讓成本越來越高。而且燃料本身屬于“無效”荷載,燃燒之後沒有任何用途,並不能擴展飛船的使用空間,然而會擠壓飛船的使用率。

看看人類曆史上的火箭發射成本,就知道有多高了。歐洲的阿利安5號,每千克的發射成本高達一萬美金。俄羅斯的聯盟運載火箭發射成本也達到每公斤7000美金左右。我國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更是達到每公斤14000美金。

一個航天員的體重假設只有60千克,單單是把航天員送上月球,成功就高達大約16萬美金。而實際上要想把航天員送上月球,需要比航天員質量多得多的附件質量才行,這裏面占比最大的就是火箭的質量,只有火箭質量足夠大,才能獲得足夠大的推動力,才能把阿波羅飛船送上月球。

拿美國載人登月來講,火箭加上飛船的總質量大約爲3038噸,其中火箭的質量就占到了接近3000噸,這麽多質量大部分都是化學燃料,飛船本身的質量只有46噸左右。

按照每千克一萬美金的成本,你自己可以算一下3000噸的成本是多少。

更何況,這僅僅是發射火箭本身的成本,更大的成本還在于發射之前長達數年的准備工作。因爲載人登月工程絕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完成的,需要很多部門共同協作,動辄需要上萬人一起才能完成,其中包括很多無形成本。

保守估計,阿波羅登月的總成本也在千億美金以上!

但是,回報呢?起碼目前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有效的回報。當年的美國載人登月很大程度上也是冷戰的産物。如果說有回報,更多的也體現在政治層面。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在航空領域的競爭是最激烈的,而載人登月讓美國走到了蘇聯前面。

美國載人登月確實實現了人類壯舉,但即便美國再有錢,也不可能不考慮成本問題,當他們看不到有效的回報時,自然會對載人登月慢慢失去熱情。

登陸月球的宇航員,其實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采集月球土壤,鑽探工作,好像也沒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了。而這些工作,交給機器人也可以做,何必費勁巴力地把宇航員送到月球呢?

而且,與無人飛船相比,載人登月的危險系數會高很多,而且一旦出現任何事故,都可能是致命的,因爲太空中的宇航員幾乎不可能獲得任何援助,只能自救。

那麽美國當年的載人登月是騙局嗎?

雖然網絡上流傳了很多有關“美國載人登月是騙局”,但世界權威媒體大都認爲美國載人登月並不是騙局,經得起曆史的考驗。

比如說,美國阿波羅登月,從月球上帶回了300多千克土壤,並且向我國贈送了一克月球土壤,我國的專家團隊對月球土壤進行了研究,並發表了14篇相關論文。

還有,早在2008年,日本的“月亮女神”探測衛星,就拍攝到了美國阿波羅15號飛船登陸月球的痕迹,並公開了照片。這些證據都表明了美國當年載人登月的真實性。

最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航天科技的不斷發展,載人登月工程時間表早就浮出水面,我國航天領域權威專家早就多次確認,在2030年左右開展載人登月。按照我國航天發展的慣例,載人登月絕對不會爽約,肯定是板上釘釘了,如今距離2030年只有6年時間了。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不是剛才說了載人登月的成本過高,幾乎沒有任何回報嗎?爲什麽我國還要開展載人登月呢?

實際上,不僅僅是我國,美國歐洲甚至印度等國家都在計劃開展載人登月工程,美國計劃載人登月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將來載人登陸火星做准備。我國的長遠目標當然也是瞄准火星,而載人登月是登陸火星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通過實戰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同時發現更多潛在的問題。

雖然成本昂貴,但“第一次載人登月”對我國的意義重大,能有效提升我國航天大國的硬實力,向其他國家展現出“大國擔當”的實力,當然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軟實力。

最重要的是,人類遲早會進行太空事實,從地球文明發展成宇宙文明,進入太空也堪稱“第二次大航海時代”。我國錯過了“第一次大航海時代”,落入被動挨打的局面長達上百年之久,絕不能再錯過第二次!

雖然現代人類科技還不足以讓我們實現星際旅行,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再去做,因爲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因此,我們必須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就做好充足准備,否則根本經受不起“暴風雨”的洗禮而被淘汰!

0 阅读:238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1:42

    即使現在2024年,美國也最多能向月球發送宇航員,但根本不可能從月球再飛回來,根本沒有這個技術。

  • 2024-03-07 11:20

    登月騙局,好萊塢大片

  • 2024-02-27 16:44

    鎂國代表不了人類!而且登沒登月還要查證!

  • 2024-05-11 14:15

    還在瞎逼逼嗎,成本跟受益不成正比,都不玩60年了,你才剛會。

    雲中鶴黃昏的棕榈林 回覆:
    那爲什麽還要喊“重返月球”的口號?然後十年了都上不去一次?
  • 2024-05-15 16:01

    當奧爾特林揮拳打向那位美國記者那瞬間,就說明上帝都不相信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是真的!

宇宙時空探索

簡介:用通俗的語言诠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