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華持續軟化,蘇納克建議效仿中方,以長遠目光規劃外交政策

墨寫東瀛話春秋 2022-11-28 21:37:08

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一直將反華當作政治正確的歐洲國家,正在逐漸轉變對中國的態度,不再對華咄咄逼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歐洲已經完全進入冬天,缺氣少油的局面讓歐洲各國有苦難言。更何況,美國還趁機搜刮歐洲資本,逼得法德等國呼籲聯合反抗美國。其二,中美舉行會晤後,兩國坦誠交流了共同關注的問題,中美關系有所緩解,歐洲各國也不太好對華太過強硬。

英國作爲美國頭號追隨者,一直以來都將中國看做是“具有威脅性的對手”,不管是約翰遜還是特拉斯,都堅持采取對華強硬政策,並攪黃了不少中英企業合作項目。蘇納克上台之後,也立即和美方達成共識,聲稱要“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但是蘇納克的反華之路還沒走多遠,中美關系就出現了一絲轉機,蘇納克也不得不改變口風,重新考慮自己的措辭。

在G20峰會期間,蘇納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兩次拒絕將中國稱爲“威脅”,哪怕在一次說順嘴之後,也立即改正過來,並表示必須與中國合作,以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所謂的“系統性威脅”,是上任40多天就下台的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提出來的。特拉斯上台之後,並沒有將重心放在改善民生和社會福利上,而是大搞意識形態,挑動地區對立,甚至還想將勢力延伸到亞太地區。結果顯然易見,特拉斯在選民和議員的聲討中黯然離場。接過擔子的蘇納克,也沿襲了特拉斯的一貫作風,大談“中國威脅”。但是現在中美關系趨于平穩,而且有緩和迹象,蘇納克也只好改變態度,與盟友的“安全戰略”保持一致。

英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日不落帝國”,而是變成了美國的附庸,如果英國仍然想要保留“大英帝國”的尊嚴,在關鍵問題上必須看美國的臉色。其實,蘇納克在擔任英國財政部長的時候,也曾呼籲對華采取更加務實的政策,他心裏明白,在政治上需要美國的支持,但是在經濟上,離不開中國的幫助。

作爲新任英國首相,蘇納克是想要將英國帶向更加光明的未來的,國家的長遠發展也有自己的考慮。雖然英國已經不再是歐盟國家,但是蘇納克作爲一個政客,應該能敏銳的察覺到,歐盟對美國的態度,已經産生了微妙的變化。美國所作所爲,已經讓歐洲盟友寒了心,歐洲國家正在尋找一條新的道路。放在蘇納克面前的,將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在考慮這些事情的同時,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態度進一步軟化。據媒體報道,蘇納克表示短期的計劃已經難以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英國的戰略,應該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其他世界大國的政策保持一致。應該效仿中俄,以長遠目光規劃外交政策,才能實現革命性的飛躍。

蘇納克的想法幾乎已經是歐洲的主流,歐洲各國逐漸覺醒,他們不想要一個充滿沖突和對抗的未來,相比于亞太地區的“威脅”,他們更希望將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歐盟外長博雷利表示,北約不是爲了在太平洋地區展開行動而創建的,要記得它是北大西洋聯盟。他指出,除了中國之外,北約還面臨著足夠的挑戰,如果美國將重心放在台灣地區,就無法兼顧歐洲。還有歐洲官員透露,英國還就中國議題向北約施壓,稱需要“某種形式的多邊結構”。

其實,早在今年6月底,北約出台的戰略文件中就已經提到中國,在老調重彈地強調“中國挑戰”之外,還表示要保持對話建設性接觸。看起來,歐洲國家已經看清楚了,誰才是真正想要幫助他們發展。

0 阅读:428

墨寫東瀛話春秋

簡介:曆史學博士,日本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