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第一口“青”,杭州老牌餐館同款,真正用艾葉手工做

杭州日報 2024-03-22 03:26:09

清明粿,被譽爲 春天的第一口“青” 。想吃到真正 用 艾葉 做的 ,杭州老底子味道的不容易。

▲杭報甄選好物發現者應姐端著剛蒸好的清明粿,熱氣騰騰。

3月12日下午,4個口味的清明粿樣品,來到了辦公室,經過大家試吃打分,最後選了3款——雪菜筍肉、麻心、豆沙。

被PK掉的那款是蛋黃肉松,理由:太現代,不夠“老底子”。

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老杭州張錦燦的企業。他家 每年制作清明粿,都在七八萬只以上 。

今年的清明粿剛開始做,杭州西湖邊某知名餐館就向他們預訂了。大家去店裏吃到的清明粿,與我們的同出一家哦。

▲杭州某知名餐館的清明粿。

張廠長沒在,我們見到了請來的“高人”樊師傅,這次的清明粿就是他主理的。

▲左應姐,右樊師傅。

樊師傅叫樊志軍,今年68歲,做了50年的米面糕點。在杭州百年老店杭州大吉祥糕點,做了30年的糕點師,後來在浙大食堂幹了10年,杭州市民中心食堂幹了6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食堂又幹了4年。

像他這樣的大吉祥糕點老師傅,還在工作的,不過二三位吧,且吃且珍惜哦。

說起今年的清明粿配方,樊師傅說,“我們用的料是地地道道的真材實料。艾草,是野生的,不是種植的哦。”

▲艾葉。

艾草是張廠長從郊區農家老太太手裏收來的,這樣做出來的清明粿艾香足。經過清洗,切碎,揉進米團裏。不像市面上有些清明粿,用的是艾草粉,光有色,沒有艾香。

面皮,是粳米粉+糯米粉,配比而成。

制作過程是老底子的家常手法,主要有三步:

01

粳米粉、糯米粉,按一定配比備好。

02

艾草,是新鮮的艾草打成泥。再用開水煮開後,倒入面粉中,用手揉成團,就像揉面團一樣,這是個力氣活。手工揉出來的面粉韌勁兒好。

03

面團搓成條,切成劑子,過磅,再把劑子搓圓,用指頭把它們捏成鬥狀,裝入餡料,包邊成半月形/圓形,最後捏邊花成餃子粿和圓粿。

剛出蒸籠的清明粿,熱氣騰騰,艾香飄飄,粿兒鮮亮。熱氣散盡之後吃,那叫一個鮮爽,每款都很好吃哦。

最受歡迎的還是雪菜筍肉的,麻心和豆沙平分秋色。不怕大家笑話,應姐一口氣吃了5個,再運動來消化。

雪菜筍肉 , 每個60克重, 麻心,豆沙 ,每個50克重。手工制作,有些誤差,介意者慎拍。 江浙滬包郵 。

1、單口味: 豆沙1份/10個,優享價55元;麻心1份/10個,優享價59元;雪菜筍肉1份/12個,優享價69元。

2、組合口味: 10個 /份,豆沙5個+麻心5個,優享價59元 ; 14個 /份,豆沙5個+麻心5個+雪菜筍肉4個,優享價75元。 18個/份,豆沙10個+雪菜筍肉8個,優享價96元;18個/份,麻心10個+雪菜筍肉8個,優享價99元 。

應姐:愛美、愛手作的大姐姐。

我是懶人,圖方便,這4款清明粿放在一起蒸的,蒸的過程中,艾香清香天然,在門外電梯口就能聞到。

雪菜筍肉,是鹹的餃子粿,口感鮮爽,肉多,3個一下子落肚了。

另外一個是麻心,圓粿,皮相對較軟糯,筷子一戳,麻心就流出來了,麻香香的。吃一口,是杭州老底子芝麻香甜味兒,甜度拿捏得非常到位。

豆沙是我的最愛,吃起來沙沙的,香香的,有小時候的奶奶做的味道。

文/應巧盈

攝/裘劉斌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