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旅水潑不進,黃克誠都難鎮住,毛澤東很不滿,立即派出楊得志

陶陶讀曆史 2024-05-17 12:26:48

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是一支強悍而特殊的隊伍,該部隊改編自原紅十五軍團。而紅十五軍團的前身,則是大名鼎鼎的紅25軍——長征中第一個到達陝北的紅軍隊伍。

紅25軍又被稱爲“童子軍”,該軍從鄂豫皖蘇區出發長征時不過2900多人,平均年齡不過15、 16歲,大多是紅四方面軍烈士的遺孤,個個年輕氣盛、苦大仇深。在長征路上,紅25軍官兵在吳煥先、徐海東和程子華的指揮下連戰皆捷、越打越強,最終率先到達陝北,硬是爲後來的紅軍劈開了一條道路。

因此紅25軍開始獨立于紅四方面軍,成爲我軍之中一個極爲特殊的山頭。後來紅25軍湧現了許多開國將軍,其中包括徐海東大將、韓先楚上將以及劉震上將。

抗戰爆發後,紅十五軍官改編爲115師第344旅,下轄687團、688團,旅長爲徐海東。抗戰初期,344旅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立下了很大的戰功。然而就在此時,344旅卻遇到了一個大麻煩——旅長徐海東生病了。

在長征期間,徐海東遭遇了多次血戰,曾多次負傷。到了抗戰時,這位昔日的“徐老虎”已經油盡燈枯,並且患上了極其嚴重的肺病。到了1938年,徐海東更是連續多次吐血,只能躺在擔架上工作。

偌大個344旅,不能沒人執掌。因此中央將目光投向了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的黃克誠。黃克誠是個老革命,是紅三軍團最重要的幹部之一。黃克誠少年老成,20多歲卻長著三四十歲的面相。自參加革命以來,黃克誠就喜歡講真話、提意見,經常和上級唱反調,爲此他沒少吃苦頭。然而也正是這種剛正不阿、直言進谏的性格,讓黃克誠屢受上級信用,也使他備受官兵們愛戴。

在任弼時的命令下,黃克誠曾到115師檢查政治工作。當時國共合作,我軍按照國軍序列進行了改編,並且取消了政委制度。黃克誠到了115師後,發現部隊裏沒了政委,整個部隊的政治工作形同虛設,山頭主義、軍閥主義現象開始滋長,嚴重影響了人民軍隊的政治建設。因此黃克誠回來就寫了一個報告,要求在各級部隊中恢複政委建制。

對于黃克誠的報告,毛澤東非常重視。1937年10月,八路軍全面恢複原有的政委和政治機關制度。毛澤東、朱德考慮到344旅缺少政治工作的掌舵人,于是便讓黃克誠轉任該旅的政委。

然而到了344旅,黃克誠卻發現了問題。前文也提到,344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山頭,是極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團體。但同樣的,344旅普遍崇拜吳煥先、徐海東等老領導,對于外來幹部有些不買賬。因此初來乍到的黃克誠開始感受到,在344旅組織政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抗戰中,344旅也暴露了許多問題,那就是還沒適應從紅軍到八路軍的轉變。昔日紅25軍打仗,一向以敢打敢拼、敢于亮劍而聞名,往往只消幾個決死沖鋒,就能擊垮人數是其幾倍的國軍。然而這一招,卻很難對日軍奏效。

日軍的士氣、訓練素質以及野蠻程度,都要遠遠超過國民黨軍。對著國民黨軍喊幾聲“繳槍不殺”,對方或許就垮了。但日軍即使面臨無望的絕境,依然會選擇死戰到底。打到最後,日軍還會燒毀軍旗、砸毀裝備,讓你一點兒便宜也撈不到。

在抗戰中,344旅沿用了此前紅軍時期的戰術,結果在戰場上連續吃虧。

首先是在盂縣牛村,687團團長張紹東指揮部隊圍攻日軍,結果幾輪猛攻都沒有吃到敵人,自身傷亡很大。

不久後,688團又在平山縣的溫湯和日軍打了一仗。對這一戰,黃克誠非常重視,親臨前線指揮。當時溫湯大約盤踞著500名日軍,我軍對敵占有人數優勢。然而戰鬥打響後,各部隊卻沒有配合好,遲遲拿不下敵軍。隨後,600多名日寇增援而來,並帶來了92步兵炮。全團官兵沒有躲避日軍火炮的經驗,遭遇了重大傷亡,團長陳錦秀被炮彈擊中,不幸犧牲。在亂軍之中,該團1營營長劉國清也不幸犧牲。

連續的失利、重大的傷亡,讓黃克誠焦頭爛額,而躺在擔架上的徐海東也徒呼奈何。紅25軍確實曾是橫行天下的強軍,然而即使是強軍,也不能固步自封,乃至于形成路徑依賴。如此一來,是無法適應戰場上的新變化的。

黃克誠初來乍到,難以讓部隊實現快速轉變,因此需要新的變量。而朱德總司令聽聞此事後,認爲自己完全有必要親自去344旅走一趟,他要重點抓了部隊的思想作風建設和戰略戰術的轉變。畢竟344旅是個主力旅,可不能出岔子。

就當344旅已出現積極變化之時,卻橫生變故。當時344旅奉八路軍總部命令,南下晉東南,與劉鄧的129師一起戰鬥。然而南下沒多久,竟然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政治事件。

張紹東,是687團的團長,17歲就跟隨徐海東一起革命。他擅長打運動戰,很會使用幹部,平型關戰役時曾下了很多功勞,原本是我軍之中一顆很有希望的將星。誰知此人對抗日的前景極其悲觀,竟因此産生了叛心。

因此,張紹東與和他有同樣想法的687團參謀長蘭國清開始合謀,決定拉走部隊,投降國民黨軍。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張紹東受到蘭國清影響,變得腐化墮落,不但和地主的女兒勾搭在一起,還利用職務侵占財物。344旅旅長徐海東聽到傳聞,決心對687團徹底整頓。察覺到風聲的張、蘭借口查看地形,帶領1營、3營出逃。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張紹東和蘭國清還是出逃了。不過好在黃克誠此前整頓了344旅的政治建設,當廣大官兵聽說張紹東和蘭國清要投敵時,于是都停下了腳步。最終只有幾十人跟隨張、蘭二人投降了敵軍。自此之後,張紹東和蘭國清竟人間蒸發、不知所蹤。

雖然叛逃人數不算多,但影響卻極壞,徐海東聽聞此事後,氣得大口吐血,可見其受刺激之深。

不久後,朱德再次親臨344旅,他要親自整頓這個旅。他了解了“張蘭事件”的情況後,嚴厲批評了徐海東,同時也批評黃克誠的政治工作沒做到位,以至于引發如此嚴重的事件。同時。朱德眼見徐海東病勢沉重、不能再拖了,于是命他即刻前往延安養病。

徐海東走後,旅長的位置便空缺了下來。344旅上下皆認爲,應該由687團副團長田守堯代替徐海東的職務。作爲紅25軍的老幹部,田守堯黨性強、會打仗,曾當過師長,資曆和能力都無可挑剔。朱德見田守堯已然是衆望所歸,因此欣然同意了大家的請求。他同田守堯談話,明確告訴他代理旅長職務,等候八路軍總部任命。

朱德回到軍委和八路軍總部後,向中央和毛主席報告了此事。然而對于344旅最近的表現,毛澤東非常不滿意。毛澤東認爲,344旅近期的一些情況,其根源在于山頭主義,整個部隊水潑不進,導致政治工作的推進極其緩慢。爲了解決這一點,必須另派一得力幹將消除這一隱患。況且344旅是個萬人規模的大旅,田守堯在資曆和領導能力方面,似乎不夠。相比之下,朱德此前所矚目的楊得志要更加合適一些。

朱德此前雖然打了包票,但作爲黨的幹部,就必須服從組織的領導。于是朱德將此事告知了黃克誠。朱德認爲,革命是塊磚,哪裏需要往哪兒搬。

不久後,八路軍總部任命楊得志爲344旅代理旅長。田守堯聽聞此事後大受刺激,甚至連爲徐海東召開的歡送會也沒有參與。

朱德聽聞田守堯的情緒有問題,感覺事態嚴重,于是便對黃克誠說:“開個黨委會吧,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對田守堯進行幫助。”于是黃克誠召開旅民主生活會,該旅主要首長都有參加。

會議開始後,剛開始還沒人發言,黃克誠便先開了口,對田守堯進行委婉的批評。黃克誠的發言結束後,會場氣氛依然很冷,一時間竟長時間無人發言。

這一回,一向溫厚的朱老總都怒了,他站起來大聲道:

“你們這是什麽黨委會?不敢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算什麽共産黨員?”

接著他對田守堯進行了不留情面的批評:“戲點到誰,誰就唱,沒點到你,你就不能出台。共産黨員,我們要聽黨中央的,不能鬧情緒。”

實質上,朱德的這番話,充分彰顯了他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堅強黨性觀念。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既是根本政治任務,也是根本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在朱德的指導下,第344旅經過學習和整頓,總結了抗日以來的經驗和教訓,完成了戰略思想和戰術指揮的完全轉變。開始由運動戰轉向了山地遊擊戰。

而田守堯也接受了朱德同志的批評,經受住了考驗,先後被任命爲344旅副旅長、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2旅旅長、第5縱隊第2支隊司令員,成爲了黃克誠帳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只可惜到了1943年,田守堯在回總部開會時,不幸遭遇了日軍巡邏的汽艇,不幸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中將軍銜是起碼的。

經過整頓後,344旅的戰鬥力急速提高。在長期的戰鬥和生活中,原紅25軍的官兵也逐漸領略到黃克誠將軍高潔的品格和過人的領導才幹,竭誠效力于其麾下。

1940年2月,八路軍總部成立第二縱隊,由左權兼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楊得志任副司令員。當年4月,根據北方局的指示,第二縱隊和冀魯豫支隊合並,仍稱八路軍第二縱隊,楊得志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成立冀魯豫軍區,黃克誠任軍區一把手。

1940年5月,根據劉少奇的建議,軍委命令黃克誠率第2縱隊主力344師已經升任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的黃克誠率344旅和新編第2旅共五個團、1.2萬人以及教導營的500余人,分兩個梯隊由冀魯豫南下華中。6月到達豫皖蘇邊區和陳毅、粟裕部會合,開始著手准備建設蘇北抗日根據地。而楊得志則任縱隊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指揮部隊留守當地堅持鬥爭。從此時起,黃克誠與楊得志才分兵;也是從此時起,黃克誠開始展現他獨當一面的能力,告訴大家什麽叫做軍政雙全。

皖南事變後,黃克誠所部編入新四軍序列,並被改編爲新四軍第3師,由黃克誠任師長兼政委。在此後的四年裏,新四軍第3師共殲滅日僞軍6萬余人,自己則發展了3.5萬正規軍,並且組建了2.3萬余人的地方武裝,開辟了4萬多平方公裏、800余萬人口的解放區。

黃克誠的第三師和粟裕的第一師一起,成爲了新四軍的頭號主力部隊。抗戰結束後,劉少奇、朱德遴選精兵強將奔赴東北,而強大的新四軍第三師就在序列之中。1945年10月8日,第三師全軍北上,于11月中旬到達錦州以西。經過後續的改編,第三師的四個旅,分別被改編爲第四十三軍第127師、第三十九軍第115師、第116師以及第117師。可以說,我軍頭號主力軍——第39軍,就是由黃克誠的第三師發展而來的。

從344旅到新四軍第三師,再到第39軍,這支英雄的部隊在無數的血戰之中一步步變強,最終成爲了我軍的頂級王牌。其中離不開黃克誠所主導的政治工作。正是由于出色的政治工作,使整個部隊令行禁止、紀律堅如鋼鐵,最終克服了山頭主義乃至于軍閥主義,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