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李則友:終一事成趣綻老兵芳華

浙江融媒體 2024-05-09 17:47:00

深耕台州熱土的征程上,

有那麽一群可愛的人,

他們銳意進取、善于鑽研、敢爲人先,

有情懷、有能力、有擔當,

不斷地發光發熱,

向公衆、向社會

持續輸出農行的溫度與專業,

成爲“熱辣滾燙”的風景線。

人物名片:李則友——最忠服務老兵

1987年退伍入農行,37年在會計櫃崗位上默默耕耘,先後多次榮獲系統內先進工作者榮譽。

(李則友工作照)

他瘦小精幹,即便臨近花甲仍保持年少從軍時的挺拔;他勤勉老成,眼神永遠透著堅定、謙和的目光;他敬業奉獻,37年始終堅守金融一線,生動展現農行老兵風采。他就是臨海農行杜橋支行櫃面經理李則友。

“一輩子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把一件事做好。爲客戶多辦實事好事,是我堅守的初心使命。”

把軍人的鬥志帶到工作中

加入農行前,李則友在軍營度過三年熱血青春,第二年即榮立三等功,第三年推薦入黨。

“在軍隊,我收獲軍人的鬥志和精神。”雖然軍旅生涯短暫,但鑄就他忠誠愛國、擔當奉獻的堅硬品質,養成他踏實苦幹的工作作風。

1987年,退伍後的李則友回到地方,投身銀行業,入職農行桃渚營業所,成爲一名會計櫃。

放下鋼槍,拿起算盤。最初,李則友也有些陌生,“以前也沒學過。”

“不會,學就是,手生,多練練。”除了跟著同事學業務,他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夜以繼日,背珠算口訣,勤奮練記賬。

“一上一、二上二”到“三十六個錢”“一百個錢”,再到“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的九歸九除,死記珠算法則,不斷練習手法,很快,李則友打算盤的技術大有長進,逐漸成爲大家公認的高手。

遇到問題,迎難而上,這是李則友在部隊學到的精神。

從“算盤時代”到“計算機時代”再到“手機時代”,李則友見證銀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數次經曆銀行新科技的推廣。每一次革故鼎新,李則友都迎立潮頭,哪怕兩鬓染霜,哪怕記憶不及往昔,也從未退縮。

2005年前後,爲提高櫃面辦事效率,農行在全轄櫃面逐步推廣計算機服務。每種櫃面業務的系統調用,都由一組4位數的數字組成,櫃面60多種業務,意味著必須要背240多個數字,而且不能出錯。同時,爲提高櫃面打字速度,全行開始刮起五筆風潮。

“我如果不背,用鼠標去點,一筆業務會慢四五分鍾,我不願。”爲趕上大部隊的計算機使用效率,李則友軍人的鬥志覺醒。每天下班後,留在位置上背業務代碼、看業務題庫、練五筆打字,兩個小時打底,有時周末也回單位練習。“我的文化知識和同事確有差距,所以我要多練,和戰場比,這連苦字都不沾邊。”

就這樣,李則友從一開始對計算機的不會、不熟,到後來成爲鍵盤高手。因爲小鍵盤打得多打得快,今年即將退休的李則友,伸出的手指都是自然彎曲,微微變形。

2023年下半年,農行實行櫃面經理崗位資格上崗考試,並且要求覆蓋率和及格率達到95%以上。崗位資格考試內容多、涉獵廣、題型雜,爲照顧老員工,單位特地給李則友免考金牌,而59歲的李則友毅然拒絕單位照顧,選擇迎難而上,並開始廢寢忘食地備戰考試。知識點記不住,就多背,三遍記不住就背五遍,五遍記不住就抄寫。最終,在那一場都是年輕員工的考場上,李則友取得92分的高分,讓不少後輩汗顔。

把老兵風采刻進崗位上

從手工記賬到信息化結算,三十年來,銀行的結算方式和記載主體發生巨大轉變,而李則友始終任勞任怨,勇于擔當、善于落實,竭盡全力以專業所長,爲地方經濟服務,爲群衆需求服務。

1987年李則友入職農行初期,也正是農行重新紮根台州初期,他所在的桃渚基層儲蓄所位處台州農行拓荒前線,正是缺人手的時候,還沒來得及深入學習,他就被安排到任務繁重的會計櫃。

手工記賬年代,業務辦理過程較之現在繁瑣複雜許多,每日所做業務的金額和筆數都需手工核算,每天結業後還需手工軋賬,做到賬實相符。尤其季末、年終結算的時候,最是繁忙和緊張,奮戰到淩晨那是常有的事。

對此,李則友並未抱怨過一句累,反而越發刻苦精練業務技能,把自己練成一把精准的“鐵算盤”。

1998年,李則友調崗到杜橋所,因爲本領過硬,被安排負責辦理稅款劃解、紙質承兌彙票等業務,于是,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飯。尤其每月初的1號-10號,要完成向杜橋國庫劃解稅款,李則友平均每天都要處理100多份單據,最多的時候超過300份,還要分科目進行金額累計計算。

就這樣,從當初的風華正茂到今天的兩鬓斑白,李則友在一線櫃員崗位一幹就是三十多年。

期間,許多同齡人先後調離櫃員崗位,他帶的徒弟中也有提拔爲部門經理、甚至當支行行長。雖然李則友也有調動機會,但他最終選擇堅守三尺櫃台,在繁忙中見證家鄉發展,父老鄉親的生活蒸蒸日上。

2013年至2015年期間,杜橋招商引進很多皮革企業在農行開戶。那段時間,杜橋農行的紙質承兌彙票總額累計起來超過10億元,而作爲對公櫃員的李則友最繁忙的時候每日解付的紙質承兌彙票就有300多筆。

“我記得當時年輕員工對我說了句時髦話,說我‘5+2’‘白+黑’,殺甲得猛!”李則友回憶過往,有些自豪。

不僅熟悉的業務做得出色,新興的手機金融業務,李則友也不遜色于年輕同事,面對客戶關于農行掌銀、網銀業務辦理咨詢,他對答如流。

他說,自己沒有什麽訣竅,就是苦功夫下得多。“自己多琢磨,向年輕同事多請教,和客戶主動多交流,各類營銷都跟著去,電話、微信、上門服務多參加,就熟練了。”2022年,得益于李則友在掌銀激活工作上的盡心盡力,杜橋支行掌銀激活數量位居全市農行第一。

眼下,進入退休倒計時的李則友,又手把手地帶起徒弟,將多年來積累的工作經驗傾囊相授。“今年就要退休,心中有不舍,但我很慶幸,手中的交接棒,將傳給優秀的年輕一代。”

投身金融近四十載,李則友再也沒有經曆過從軍期間的驚心動魄,但他說轉業有句話刻骨銘心,“軍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不管深處何地何崗,永遠會發揚老兵精神,幹出老兵風采,愛國愛崗,敬業爲民。

來源:望潮客戶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