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活”起來,那拍照可以嗎?六問文物拍照

北京知道 2024-03-11 22:50:16
近日,有遊客表示,山西佛光寺、南禅寺可以開放拍照了。早在兩個月前,山西南禅寺的工作人員還因阻止遊客對文物拍照産生爭執並引起熱議。不少遊客疑惑:去景點訪古,我能拍照打卡留念嗎? 3月11日,佛光寺管理所所長胡俊英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你只要不開閃光燈,我們一般就不怎麽管。”不過他也提到,佛光寺和南禅寺的文物有一千多年曆史,一些殿內沒有照明設施,遊客在拍照時,會無意間用上閃光燈。“所以,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我還是不希望遊客來拍照的。” 拍照的“度”在哪裏?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原副院長詹長法認爲,應當保持對文物的尊重,遵守規則,享受旅行的樂趣,同時也爲文物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對話詹長法 “先看規矩,再拍照” 新京報:在文物前自拍,犯規嗎? 詹長法:看情況,各地的規定不一樣,有的地方歡迎你拍到手軟,有的地方則是嚴禁開閃光燈。總之,看清楚規則。 從法律角度來說,管理措施應當通過明確規定拍照行爲的限制和條件,如禁止使用閃光燈和限制在特定區域拍照,來減少對文物的潛在傷害。 新京報:拍照對文物有什麽影響? 詹長法:就像你曬太陽一樣,偶爾曬曬沒事,天天曬就難受了。特別是閃光燈,對于某些有機材料的老舊文物則是災難,能讓它們顔色褪得比廉價牛仔褲掉色還快。所以,拍照還是要稍微留意些,避免開閃光燈。 公衆應該擁有一種尊重和保護文化遺産的公共道德觀,營造這樣的社會氛圍。這意味著遊客在拍照時應自覺遵守相關規定,以及在分享照片時考慮到其對文化遺産的呈現方式。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負起保護與傳承文化遺産的責任。 新京報:爲啥拍照規矩這麽複雜? 詹長法:因爲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脾氣。有的文物沒那麽嬌氣,拍拍沒事,有的就非常像電視劇裏的古董,一不小心就“嘭”地一聲化爲塵埃。所以,管理者得根據文物的特性來制定“家規”,這就是爲什麽你在這個博物館能拍照,轉個彎到另一個就不行了。 資料圖: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建築東大殿內的文物。圖/IC photo 新京報:拍照要注意什麽? 詹長法:先看規矩,再拍照。別讓你的快門聲成爲下一個博物館禁令的導火索。盡量不用閃光燈,別把三腳架架得比展品還高,更重要的是,對文物要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畢竟那都是曆史的見證。 文物保護原則指出,在進行文化遺産修複時應盡可能少地幹預,以保留原有的曆史和藝術價值。從這個意義來看,遊客在文物保護單位拍照也應遵循最小幹預的原則,避免使用閃光燈等可能對文物造成物理傷害或影響其保存狀態的設備。 新京報:拍了會不會被告? 詹長法:如果你只是爲了把美照發到朋友圈曬一下旅遊足迹,通常是沒什麽問題的。但如果你想把這些照片變成下一個爆款T恤,那就有點不好了,沒有允許的商業使用,結果應該會比較麻煩。 此外,拍照應當尊重和維護文物的完整性,避免采取任何可能扭曲或不當展示文物原貌的行爲,如過度加工照片或將文化遺産以不雅的方式進行解讀拍攝等。 新京報:遊客拍照能監督文物安全嗎? 詹長法:絕對可以。你的每一次快門,都可能成爲文物保護的小小助力。拍下來的照片不僅可以留作美好回憶,還能在發現文物受損時提供線索。 記者/張建林 編輯/張磊 校對/劉越 運營編輯/劉茜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