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們賺錢了

花椒房企 2024-04-24 10:39:27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這兩年互聯網公司紛紛開始盈利了。

比如愛奇藝、快手、拼多多,近兩年都實現了盈利。

最近再次沖刺港股的音頻平台喜馬拉雅,去年也賺了2個多億。

賺錢當然是好現象,但也得分情況:

要是公司發展確實好,“憑實力”賺錢,那是再好不過了。但不少公司賺錢,其實是靠降本增效,“省”出來的。

互聯網大廠有用人多、福利好兩大特點。降本策略下,食堂少上一道菜,洗手間少放幾卷衛生紙,一年可能就省出了幾個億。

要是再搭配下減員,成本下降那就是肉眼可見。

仔細梳理互聯網公司的招股書、財報就能發現,這兩年,不少公司把降本增效的第一刀,落在了人員上。

像喜馬拉雅這樣的中型互聯網公司,減員幅度甚至接近40%。

01

喜馬拉雅:兩年減員近40%

“上市困難戶”喜馬拉雅最近又遞交了招股書。

從2021年開始,喜馬拉雅先後嘗試了美股、港股,都沒能成功。4月12日,公司再次遞交港股IPO申請。

和前幾次最大的不同是,這次喜馬拉雅已經開始賺錢了。

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淨利潤分別約爲-51.06億元、37億元、37.36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分別爲-7.18億元、-2.96億元及2.24億元。

別看只有區區2個多億的利潤,這已經是喜馬拉雅成立十多年來,首次實現年度經調整後盈利。

這其中,降本功不可沒。

喜馬拉雅降本有多狠?首先看銷售及營銷開支。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2023年喜馬拉雅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只有20.7億元,比2021年少了近6個億。這是幫助喜馬拉雅盈利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減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雇員2637名,比2019年的2660名還少。

和2021年的4342名相比,喜馬拉雅全職員工減少了39.3%,和2022年的2883名比,喜馬拉雅員工也減少了8.5%。

和2021年相比,喜馬拉雅裁掉了32%的銷售、技術及研發,近40%的內容制作、內容運營,56%的內容審核,60%的客服。

這一刀不可謂不狠。

去年12月,喜馬拉雅傳出了裁員30%的消息。喜馬拉雅當時辟謠,只是正常人員汰換,目前公司仍在正常招聘。

現在來看,喜馬拉雅確實沒說謊,因爲公司的大幅減員在2022年就已經發生了……

人少了,工資也就不用發那麽多了。2023年,喜馬拉雅給員工發放的工資、薪金及花紅約10億元,比2021年省了近2個億。

當然,爲了實現盈利,喜馬拉雅還不只是減員這麽簡單,連高管的薪酬也降了不少。

2023年,喜馬拉雅包括創始人余建軍在內的三位董事,領導的薪金、工資及花紅,比2022年少了近一半。余建軍本人降薪過半。

看完這些數據,再重新審視下喜馬拉雅2億多的淨利潤。

你可能會感歎:喜馬盈利,真是不易。

02

快手:減員省了幾十億

港股上市的快手,在2023年一季度實現整體盈利。

最近公司宣布,2023年實現經調整淨利潤102.7億元,進入全面盈利時代。而就在2022年,快手的年虧損還超過百億。

快手的盈利過程,也是一個降本增效的過程。而且降本增效這四個字,曾經被快手寫進了財報裏。

和喜馬拉雅一樣,快手實現盈利的2023年,員工數量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2023年6月底,快手擁有23524名全職雇員,比2022年底少了近2000人,比2021年底少了4500人,降幅達到16%。

快手2023年全年的員工總數尚未公布。

但財報顯示,2023年快手的雇員福利開支183億元,比2022年的203億元減少了近20億,比2021年的219億元,減少了36億元。

單從這個數字來看,減員即便不是快手盈利最核心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快手曾經“闊過”。2021年一年,快手的員工就增加了6600多人。很難想象,一個短視頻平台,竟然需要近3萬人去運營,快幹成勞動密集型了。

從2021年到2023年,快手的收入從810億元,增長到了1135億元,用戶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如果繼續按照原來的路數,快手的員工可能要大幅超過3萬人,甚至4萬人,增加大量開支,公司的盈利可能也會變得遙遙無期。

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盈利,減員增效,快手其實別無選擇。

03

愛奇藝:員工數量連降4年

相較于喜馬拉雅、快手,美股上市的長視頻平台愛奇藝的盈利,更不容易。這也是公司多年降本增效的結果。

愛奇藝的員工總數在2019年就達到了巅峰:8889人。

隨後的4年裏,愛奇藝員工持續下降。2023年,愛奇藝的員工只有4788人,相當于2019年高峰期的一半。

愛奇藝首次實現盈利是在2022年,當年公司淨利潤13億元。

在這之前的2021年,愛奇藝員工大幅下降了24%,愛奇藝的大裁員也被多家媒體曝光。

而2022年,愛奇藝在此前員工連續下降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了15%。

一年減掉的雖然只是875人,但報表裏可能會多出幾個億的利潤。這對盈利本就不多的愛奇藝,至關重要。

現在來看,愛奇藝的財報已經好看多了:2023年的愛奇藝,4788名員工,人均創收已經攀升至666萬元,比2019年高出一倍。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不止一次公開提到要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除了在人員上省成本,愛奇藝也在壓縮內容投入、營銷成本,這些共同構成了愛奇藝盈利的基礎。

當然,減員,還是最爲“立竿見影”的方式。

04

降本容易,增效很難

不只是喜馬拉雅、快手和愛奇藝,這幾年,包括騰訊、阿裏、百度等巨頭在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奉行減員策略。

但減員也分很多種。

拿騰訊來說,2023年公司員工10.54萬人,比2021年減少了超過7000人。阿裏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員工22.5萬,較2022年一季度減少了近3萬人。

顯然,財大氣粗的騰訊和阿裏,減員並不是奔著盈利去的,更多的是希望提高組織運行效率。

但像喜馬拉雅、愛奇藝這樣盈利能力薄弱的平台,短期內的大幅減員、節支,似乎就是爲了讓財報稍微好看一點。

減員短期內能讓財報變得好看,但要讓財報“一直好看”,還得增效。

但這不容易。拿喜馬拉雅來說,2022年、2023年,喜馬拉雅的收入分別爲60.6億元、61.6億元,同比僅增長3.5%、1.7%。瓶頸非常明顯。

本的確是降了,增效卻沒有出現。而成本又不可能無限壓縮,當收入停滯,降本不再可行,喜馬拉雅未來的盈利,又何以爲繼?

愛奇藝可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這家公司過去依靠把成本壓縮到了極致,成功實現了盈利。

但成本壓縮的同時,愛奇藝最核心的經營指標會員規模長期停滯在1億上下,收入規模長期在300億元上下。

對于公司而言,目前的盈利,或許不過是一種脆弱的平衡。

0 阅读:0

花椒房企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