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狗一樣被抓去當兵?美國人探訪烏克蘭,收到一個異常悲憤的控訴

強國軍情 2024-03-21 13:58:39

俄烏沖突爆發後,爲了滿足前線的兵員需求,澤連斯基政府發動了數輪征兵計劃,這些計劃導致烏克蘭各地飽受動員之苦。從美媒最新的一次實地參訪來看,烏克蘭的現狀可以說是讓人瞠目結舌,在美國人探訪烏克蘭征兵情況的過程中,他們收到一個異常悲憤的控訴,一位烏克蘭婦女直言不諱地表示,“她生活的村子裏幾乎沒有男人了,人們像狗一樣被抓去當兵”。

很明顯,烏克蘭征兵機構的動員行動,已經使得自家的民衆開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了。那麽問題來了,飽受烏軍動員之苦的烏克蘭民衆,爲何不進行反抗,甘願被當成待宰的“羔羊”呢?老實說,這裏面的原因非常地複雜,既有愛國情緒的影響,也有反抗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以及澤連斯基政府對軍隊的控制。

首先,無論烏克蘭征兵機構的行爲有多麽地惡劣,最終目的就一個,那就是爲了保衛烏克蘭,在有了這個前提之後,民衆即使再難以接受,也很難將拳頭朝向自己人。雖然也有圍毆征兵人員的情況,但放眼整個烏克蘭這終究屬于少數事件,大部分人還是願意保衛祖國的。

其次,與直接對抗征兵人員,然後背上違抗軍令的罪責相比,烏克蘭的適齡人群有更好的選擇。對一般的烏克蘭民衆而言,直接反抗不如“潤”去國外,沖突爆發後外流的800多萬人就是明證。說白了,付個幾千美元就能做成的事情,沒必要“提著腦袋”去反抗,要是真的因爲拒絕被征兵而違抗軍令,那下場說不定比上前線還要慘。

最後,對于已經被征召入伍的烏克蘭民衆而言,一旦上了前線,再想反抗可以說是難如登天,在烏軍現有的制度下,一個旅團往往會配上一個突擊營,這個突擊營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負責一些重要的進攻任務,二是監督那些被征召入伍的軍人。

在這種情況下,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大多數士兵都會選擇沉默,任由上級安排任務,運氣好的說不定會跟自己的朋友分配到同一個戰壕,然後和自己的好友一起投降。這一點從前線烏軍的投降記錄就能看出來,小團體投降的事件接連不斷,個人投降以及大規模投降事件少之又少。

綜上所述,對于普通的烏克蘭民衆而言,最有效的抵抗方式就是“逃離”烏克蘭了,至于那些逃不掉的人,恐怕也只能認命了,反抗反而會讓自身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不僅要背上不愛國的罵名,甚至連死後都有可能得不到烈士的稱號。

0 阅读:159

強國軍情

簡介:最新軍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