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周圍耀斑如何形成?天文學家最新研究利用3D技術更清晰呈現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3 19:35:22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利用類似醫學計算機斷層掃描(也稱CT掃描)的3D技術,重建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附近的高能爆發事件圖,從而更清晰地呈現了黑洞周圍的耀斑是如何形成的。

本次研究成果動畫演示。演示視頻截圖

該論文介紹,超級計算機模擬顯示,以吸積盤結構繞黑洞旋轉的物質會在名爲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噴發,這類事件可在X射線、紅外線和無線電波中觀察到。不過,從觀測數據中重建這些耀斑的3D結構一直存在挑戰。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美國加州理工學院Aviad Levis和同事及合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成像技術,其與CT掃描中使用的技術類似,他們爲其命名爲“軌道偏振層析成像”。研究團隊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在2017年4月11日的觀測結果,研究了無線電波長的耀斑的3D外觀。

由于用這個數據集重建3D圖像因爲距離和亮度變化顆粒細節而存在困難,因而論文作者用一種基于神經網絡的新計算機技術,這個神經網絡受到黑洞的預測物理性質和電磁輻射過程的約束。他們最後得到的圖像顯示,耀斑可能源于吸積盤上的兩個亮斑,吸積盤幾乎是正對地球。

論文作者總結認爲,此次研究更清晰呈現的這些耀斑繞黑洞順時針旋轉,其旋轉軌道半徑爲地日距離的一半(約7500萬千米)。重建後的耀斑結構與之前的計算機模擬類似,驗證了天文學家對黑洞周圍極端環境的大致理解。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