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首次訪蘇,兩次被斯大林激怒,當面回怼讓翻譯終身難忘

近代史江湖論 2024-05-16 05:49:24

“我跟斯大林只打個平手,我跟赫魯曉夫較量還是略占上風。”

——毛澤東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時整,一輛來自中國的列車緩緩駛入莫斯科北站,這是毛主席的專列。

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蘇聯元帥布爾加甯裏上車慰問,他們向毛主席解釋說:“我們本來爲您准備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但因爲天氣太冷,一切從簡,只有一個儀仗隊,您只需繞行一周。如果願意發表講話,把講話稿交給報社發表就可以了。”

在結束了簡單的歡迎儀式後,毛主席被送往斯大林的第二別墅下榻——這是斯大林在衛國戰爭期間的住所。

稍作休整之後,當天下午六點,毛主席前往克裏姆林宮會見斯大林。斯大林一般不到門口迎接外賓,這次他爲了表示毛主席的尊重,特地率領蘇共重要領導人站成一排迎接毛主席。

這是毛主席和斯大林生平的第一次見面,斯大林握著毛主席的手,仔細端詳了一會兒,說道:“你很年輕,紅光滿面,紅光煥發,很了不起!”隨後他向毛主席一一介紹了身後的同僚。

毛主席這次訪蘇,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和蘇聯方面簽訂一個新的條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取代蘇聯之前和國民黨簽訂的舊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而斯大林則認爲,他和蔣介石簽訂的舊條約,是根據雅爾塔協議簽訂的,所以他並不想另立新約。

這就是毛主席這次訪問蘇聯最重要的目的,也是雙方博弈的核心焦點。

正式會談展開後,毛主席和斯大林的談話海闊天空,從軍事聊到經濟,從糧食聊到群衆,一致談了兩個多小時。

期間,斯大林試探性地問毛主席:“你來一趟很不容易,我們這次應該做些什麽,你有什麽想法和願望?”

毛主席回答:“我這次來,一是爲了祝賀你的70壽辰,二來是看一看蘇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想看一下。”

斯大林說:“你遠道而來,不能空手而回,咱們要不要搞個什麽東西?”

毛主席回答:“恐怕是要經過雙方的協商搞個什麽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的。”

毛主席也不想明說要簽訂協議,他認爲蘇聯富有經驗,作爲聯盟的老大哥,他應該主動提出幫助我們,他不提就是不夠誠懇。

毛主席接著說道:“我想叫周恩來來一趟。”這無疑是對簽訂新約更強的暗示。

斯大林則揣著明白裝糊塗,反問道:“我們都沒有確定要完成什麽事,爲什麽叫他來,他來幹什麽?”斯大林也在尋根追底,想讓毛主席主動提出來,但毛主席沒有回答他的話,他從這句話裏已經看出了斯大林的態度。

被斯大林拒絕後,毛主席便回到了自己的別墅,他並沒有如之前所說的那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看一下蘇聯,而是一直待在別墅裏。

期間,他還專門把蘇聯的工作人員科瓦廖夫叫來,故意訓斥了一頓:“你們把我叫到莫斯科,什麽事也不辦,我是來幹什麽的,難道我到這裏就是爲了天天吃飯、拉*、睡覺嗎?”

科瓦廖夫走後,毛主席對翻譯師哲說:“我如此教訓一番科瓦廖夫,就是爲了讓他向斯大林反映我們的不滿。”

雙方的試探就這樣一直進行著,這個時候,一個第三方介入了進來:英國通訊社在美國人的授意下開始造謠,說斯大林把毛主席關起來了。這個消息傳出後,各種輿論滿天飛,搞得蘇聯方面非常緊張,影響很不好,實際上幫了我們一把。

1950年1月1日,毛主席同意以發表《答記者問》的形式駁斥這一謠言,同時,他文章中強調說:“我逗留蘇聯時間的長短,部分地區取決于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在這些問題中,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問題……”

《答記者問》發表後震動很大,斯大林不再堅持原來的想法,同意周總理到莫斯科來。

1月2日晚,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奉命來到毛主席的住所,詢問毛主席對中蘇條約的意見,毛主席提了三個意見,第一個是雙方簽訂新的條約,第二個是兩國發布一個簡單的公告,說兩國對新條約的內容交換了意見,第三個是發個聲明,講講兩國的關系。

毛主席讓蘇聯自己選擇,如果是簽訂新約,周恩來再來。如果是發表公告或者簽訂聲明,周恩來可以不來。

莫洛托夫回答:“第一個辦法好,周恩來可以來。”

毛主席追問:是否以新的條約代替舊的條約?

莫洛托夫回答:是的。

他們接著商量了毛主席外出遊覽的問題,這是消除外界輿論最直接的辦法。他們走後,毛主席致電中央:“斯大林已同意周恩來同志來莫斯科,並簽訂的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在等待周總理到來的日子裏,毛主席拜谒了列甯墓,參觀了蘇聯的工廠和地標性建築。

周總理抵達莫斯科後,雙方的談判隨即展開,毛主席提議把中長路、旅順和大連這三個問題都寫在協議裏。

斯大林回答:“中蘇條約應該是一個新的條約,雅爾塔協定的問題可以不管他。”但他畢竟是不情不願的。對于周總理提出的具體草案,斯大林表現得很不滿意,但話已經說出,覆水難收,他決定在別的地方找補回來。

比如在聘請蘇聯專家的問題上,斯大林就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他要求對蘇聯專家提供遠超一般水平的待遇,並規定這些專家在中國犯了錯誤,中方不能處理,要交給蘇方。

這期間,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又來“助陣”了,他在美國發表長篇講話,說蘇聯准備占據中國北部的四個區域(外蒙、內蒙、新疆、東北)。

斯大林和毛主席都非常重視這件事,他們同意分別發表一項正式聲明,駁斥艾奇遜的言論。

于是毛主席在19日以新聞總署署長胡喬木的名義起草了向新華社記者的談話,用簡明的文章駁斥了艾奇遜的言論。

但斯大林認爲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專門邀請毛主席和周總理到克裏姆林宮,說:“以新聞署長的名義發表文章是不夠的,按照國際上的習慣,任何記者都可以對任何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他們的言論不代表官方的立場和態度。”

斯大林說:“我認爲,我們都應該信守諾言,緊密配合,步調一致,這樣才會更有力量。但我們沒有按照計劃做,給敵人留了可鑽的空子。”

斯大林的無端批評讓毛主席非常生氣,周總理雖然做了一些解釋,但在這樣的氣氛下,他也不好說太多。

在談話結束後,雙方一同離開了克裏姆林宮,前往斯大林的別墅。或許是爲了緩和之前的氣氛,斯大林特地讓毛主席和周總理坐在後排的主位上,他和翻譯一起坐在加座上。

據翻譯師哲回憶:當時大家都沉默不語,氣氛像鐵塊一樣沉悶。

師哲主動問斯大林:您不是答應過我們,要到我們的住處去做客嗎?

斯大林回答:是的,我現在也還沒有放棄這個願望。

斯大林的話音剛落,毛主席仿佛猜到了他們在說什麽,問師哲:“你和他談的什麽?不要請他到我們那裏去做客。”

師哲回答他正在和斯大林談論這個問題,毛主席立刻說:“你把話收回來,不請他了。”

斯大林似乎也聽懂了毛主席和師哲的對話,問師哲:“他說什麽?”

師哲回答:“是我們之間的話。”

接下來車廂裏又恢複了沉默,“氣氛沉重得又像是灌了鉛,大家就這樣沉默地坐了30分鍾”。

來到斯大林的別墅後,晚宴的氣氛依舊冷清,主席還在爲斯大林的話感到生氣,他沉默著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期間有三四個人輪番拉毛主席上場跳舞,但始終沒有成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蘇方面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簽字儀式上,蘇聯對外貿易部沒有准備好相關的條款,蘇方有關人員害怕挨斯大林的批評,就謊稱是中國方面沒有准備好中文版本,以此搪塞斯大林。

斯大林還信以爲真了,在簽字儀式期間,他對師哲說:“你們的翻譯工作沒有做好,耽誤了貿易文本的印制,否則今天在這裏一起簽署,那多好呀!”

毛主席聽了後問師哲斯大林說了什麽,斯大林也讓師哲翻譯給毛主席,師哲于是如實做了翻譯。

主席聽後不露聲色地說道:“缺點和錯誤總是中國人的。”

斯大林敏感地問師哲:“他說了什麽?”

師哲再次回答:“是我們個人之間的對話。”斯大林也不好繼續多問。

新的條約正式簽訂後,2月16日,斯大林在克裏姆林宮爲毛主席、周總理一行舉辦了隆重的告別宴,毛主席一行也在第二天踏上了歸國的旅程。

3月4日晚,毛主席和周總理抵達北京,受到了政府和各黨派人士的熱烈歡迎。在這次長達近三個月的訪蘇中,毛主席堪稱“虎口拔牙”,完滿地完成了他的這次訪問的任務。

8 阅读: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