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張震將母親接到南京團圓,有人卻來信:她並不是你的親娘

陶陶讀曆史 2024-04-05 13:49:12
前言

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無數英勇的兒女爲了國家的安全和繁榮,不得不遠離家鄉,投身于戰場,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

1949年,隨著國家的逐漸安定,離家多年的張震開始了尋找母親的旅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多方打聽,他終于找到了母親的下落,並將她接到了南京。

12月22日清晨,天色尚未破曉,張震就已經早早地來到了南京下關碼頭。他站在岸邊,眼巴巴地望著江面,期待著母親乘坐的客輪的到來。

不久後,一艘客輪緩緩靠岸,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婦人,顫顫巍巍地走上了甲板。這一刻,張震與母親分別了整整11年之後,終于再次相見。

然而,就在母子重逢的喜悅之中,張震卻收到了一封來自家鄉的信件。信中透露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你的親生母親並非現在這位”。

這個消息讓張震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迷茫之中。盡管他在戰場上經曆過無數的考驗和挑戰,但面對親情的糾葛和變故,他卻感到束手無策。

他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世和家庭關系,試圖找到事情的真相和答案。

那麽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爲什麽信中會說到張震將軍接到的人不是張震將軍的親生母親呢?

開國中將——張震將軍

1914年10月5日,張震將軍誕生在湘東平江縣長壽鎮的一戶普通農家之中。

父親張繼綸是一位手藝出衆的篾匠,他的巧手能將竹子編織成各種實用的器具,贏得了鄉親們的廣泛贊譽。而母親吳命媛則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女子,雖然未曾讀過書、識過字,但她以質樸勤勞的品質,將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這個充滿愛的家庭裏,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每當夕陽西下,他總會坐在門口,看著父親忙碌的身影和母親溫柔的笑容,心中充滿了對家

張震將軍,原名叫做張見生,別名張祖壽、張中天。在七歲時閱讀了《說嶽全傳》,深受嶽飛精神的熏陶,出于對嶽飛的崇敬。

而他在看到嶽飛的幾個子女的名中都帶有一個“雨”字(雲、雷、霆、霖),之後便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爲“震”,並以張震爲稱。

在張震的童年時期,他的父母對他無比疼愛。由于家中並無兄弟姐妹,他的童年生活相較于許多同齡人來說,顯得格外溫馨和幸福。只要他的要求不過分,父母總是盡力滿足。

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許多孩子因爲家境貧寒而無法接受教育,但張震的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盡管他們並不識字,卻毅然決然地將五歲的張震送進學堂,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節衣縮食。

張震的家庭經濟來源主要依賴于父親張繼綸的篾工手藝。張繼綸會從江邊購買竹子,扛回家中,削成細篾,編織成各種竹制品,如竹簍,然後賣給茶商、油商等。雖然工作艱辛,但爲了給家庭帶來收入,他從不言苦。

盡管年紀尚幼,張震卻非常懂事,他明白家中的困難,因此常常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以減輕他們的負擔。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家庭的溫馨和親情卻讓他倍感珍惜。

然而,隨著民族工業的衰落,張繼綸的篾活生意也日漸蕭條。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被切斷,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1928年7月,張繼綸因長期勞累成疾,患上了肺痨,失去了勞動能力。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家裏實在無法承擔,張震不得不辍學,開始幫助父母支撐家庭的重擔。

即使不能在上學,但在學校求學的日子裏,張震逐漸接觸到了許多積極向上的新思想,這些思想不僅爲他塑造了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激發了他對于社會公正的追求。

盡管當時的他尚未深入了解關于階級鬥爭的先進理論,但耳濡目染于地主劣紳對窮人的壓迫,他內心深處早已埋下了爲公正世界奮鬥的種子。

踏上革命之路

1928年,年僅十四歲的張震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加入了平江縣少年先鋒隊(後更名爲平江縣青年反帝大同盟),擔任宣傳部部長。

他全身心投入到反帝愛國活動的宣傳組織工作中,曾兩度參與著名的“平江撲城”暴動,展現出了非凡的組織才能和堅定的革命信仰。

在紅軍隊伍中,張震憑借其聰明才智和勇敢無畏的精神,迅速嶄露頭角。作爲一名紅小兵,他沖鋒陷陣,勇往直前,經曆了無數激烈的戰鬥洗禮。

他的勇敢和聰明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很快便在紅軍中脫穎而出。

經過近兩年的鍛煉和成長,1930 年10月,他順利成爲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成爲了黨的忠誠戰士。這一系列的經曆不僅豐富了他的革命曆程,也堅定了他爲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

但這代表著他必須要離開自己的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張震將軍只能讓母親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自己離開了家鄉,這一走就是八年。

離開家鄉的張震作戰十分勇猛,在第五次反“圍剿”的廣昌會戰中,面對敵人猛烈的火力壓制,他所在的連隊一度陷入了絕境。

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手持機槍,率先沖向敵人防線的薄弱環節,進行猛烈的攻擊。張震的英勇無畏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也爲部隊最終突圍脫險創造了有利條件。

他的英勇事迹很快傳遍了整個部隊,並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嘉獎。甚至連方面軍的領導人也對這位有勇有謀的“紅小兵”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的名聲在紅軍中迅速傳開。

自1934年長征啓程,張震陸續肩負起團部作戰參謀和營長等要職。

他所在的隊伍肩負著至關重要的雙重使命:一方面要確保核心機關的安全順利行進,另一方面則要竭盡全力保障首長們的人身安全。

對于張震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作爲掩護部隊,張震和他的戰友們在與敵人部隊遭遇時,需要展現出極高的戰鬥智慧和策略。他們不能僅憑一腔熱血盲目沖鋒,也不能在關鍵時刻退縮不前。

相反,他們需要在確保核心機關安全的前提下,恰到好處地掌握戰鬥的節奏和分寸,既要展現紅軍的英勇頑強,又要盡可能地減少戰鬥損失。

在長征的漫漫征途中,張震和他的隊伍經曆了無數次的炮火洗禮和生死考驗。他們穿越崇山峻嶺,跋涉在雪山草地之間,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

正是這些艱苦卓絕的經曆,讓張震逐漸成長爲一名臨敵經驗豐富的軍官。最終,當紅軍順利結束長征、踏上新的征程時,張震同志已經成爲了一名備受信賴和尊敬的軍官。

1938年,張震作爲八路軍的一員,在武漢的八路軍辦事處執行任務。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他懷著對家庭的思念,向周恩來總理提出了請假申請,希望能回家探望年邁的母親。

然而,當他踏上歸途,卻得知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父親已經離世,多年來,母親一直孤獨地堅守著這個家。

眼前的母親顯得異常蒼老,張震心中充滿了愧疚和心痛。身爲軍人,他深知自己無法將母親帶在身邊,只能將身上僅有的20元錢留下。他緊緊握住母親的手,鄭重地承諾,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一定會接她去享福。

然而,命運卻對張震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從那之後,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家鄉,與母親團聚。

盡管身處戰火之中,但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一絲閑暇,張震都會提筆給母親寫信。起初,他還能收到母親的回信,感受到那份遙遠的關愛和牽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信件漸漸變得稀少,最終徹底失去了聯系。

這一失聯,便是漫長的十一年。在這期間,張震經曆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參加了抗日戰爭中的大小戰鬥。

他的英勇事迹在《周年回憶》中得到了總結,其中不僅包含了開展敵後遊擊戰的經驗,還展現了他在新四軍中的卓越影響,爲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鍾聲響起,身處南京的張震終于有了一絲安定。他迫不及待地派人四處打聽母親的消息,希望能夠盡快與她取得聯系。

當得知母親的下落後,黃克誠將軍立刻派人將她送到武漢,隨後鄧子恢將軍又安排了船只,將她送往南京。

之後便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那麽,那封信是哪來的呢?

兩個母親

張震將軍多年來一直心心念念的是他的養母吳命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封觸動他心弦的信件竟出自他的生母余朵蓮之手。

事實上,張震將軍原本姓吳。在張震還未出世時,他的父親就已離世,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母親余朵蓮的肩上。在那個艱難的時刻,爲了讓張震能夠活下去,余朵蓮萌生了將他送人的念頭。

恰逢村裏的吳命媛與丈夫張繼倫都已年過四十,卻膝下無子,他們正有意領養一個孩子。于是,在雙方的共同意願下,年紀最小的張震被吳命媛夫婦領養,成爲了他們家庭的一員。

這便是爲何張震有了兩個母親的緣由。如今,生母余朵蓮已經八十歲高齡,她在這封信中向張震訴說了四十多年來的分離之苦,希望能與他再次相見。

收到信後,張震特意向養母吳命媛求證了這件事。養母也親口承認了這個事實。對于張震將軍來說,這是一件既驚又喜的事情。他認爲,生母給予了他生命的恩賜,而養母則養育他成長。這兩位老人都是他的母親,作爲兒子,他有責任孝順她們。

于是,張震特意帶著妻子去探望了生母余朵蓮。盡管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但血脈相連的情感讓張震感到異常親切。

他緊緊握住母親的手,眼中閃爍著淚花,感謝母親給予他生命的恩賜。同時,他也向養母吳命媛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謝她多年來的養育之恩。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張震將軍不僅實現了與生母的團聚,也加深了對養母的感激之情。他明白,無論身處何地,親情的力量都是無法割舍的。

知恩圖報

張震將軍能對兩位母親這樣,與他知恩圖報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1941年,正值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大地上肆虐,他們的燒殺搶掠行爲令人發指,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老百姓們對日軍充滿了刻骨的仇恨,提及他們時無不咬牙切齒。

在那黑暗的時代,新四軍四師參謀長張震正忙于軍事事務。一次,他在前往安徽開會的途中,因夜色已深,便選擇在一家老鄉家中借宿。

然而,那晚的甯靜並未持續太久。日本侵略者似乎嗅到了什麽,竟然追蹤到了這個偏遠的村莊。幸運的是,大姐孔秀英及時發現了日軍的蹤迹,她毫不猶豫地叫醒了張震。

但被日軍包圍的張震只能邊打邊退,後來在孔秀英的幫助下,張震幾人才得以逃脫。

後來,六十多歲的張震將軍特意來到這個村莊向孔秀英大姐表示感謝,並將孔秀英夫婦請到北京。盡管他已成爲中央軍委副主席且每天要處理大量軍政事務,卻還是抽出時間陪著“恩人”參觀了天安門,並邀他們到家裏做客,親切地詢問他們如今的生活。

而這樣性格的張老將軍再教育子女上也是十分優秀,在張將軍的教育下,五個子女都踏入了軍途。

結語

張震將軍以其一生的奉獻和付出,爲我們展示了什麽是真正的忠孝兩全。

他不僅在事業上爲祖國奮鬥終身,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對兩位母親都盡到了深深的孝道,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2015年,張震將軍因病去世,享年101歲高齡。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展現了高尚的品質。

他的離世讓我們感到痛惜,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