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上線“播種計劃”,要爲播客業務播灑未來

三易生活 2024-04-28 20:26:02

要說起國內互聯網行業有哪些“小而美”的賽道,播客毫無疑問將榜上有名,但日前又有一家互聯網廠商做起了播客業務。近日,網易雲音樂首屆播客大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以“放大音量”爲主題,並且官方還發布了"播種計劃",旨在全面扶持播客創作者的成長與發展,讓聲音創作成爲一種可持續的職業選擇。

據悉,“播種計劃”爲不同發展階段的創作者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措施,其中包括爲新人提供流量扶持、內容指導及付費功能開放;中腰部主播可享受千萬現金激勵、億級流量扶持、廣告資源等;頭部主播則獲得IP建設及商業賦能等1V1專屬服務。此外,網易雲音樂方面表示,該計劃還是業內首個針對視頻創作者轉型播客的項目,既“500視頻主播生態扶持計劃”,預計在2024年引入至少500個視頻創作者加入播客賽道。

作爲一個擁有2億月活的音樂流媒體平台,網易雲音樂將觸角伸入播客領域其實是業務多元化的具體表現。別看網易雲音樂剛剛在2月末交出了一份漂亮的2023年年報,顯示其當年淨收入爲78.7億元、淨利潤達7.34億,首次實現年度扭虧爲盈,然而他們的社交娛樂服務同比減少33.6%、至35.16億元。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來自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在K歌與直播方面的發力,或許是網易雲音樂社交娛樂業務下滑的核心因素之一。另一個隱憂,就是憑借著“5元學生會員”、開通淘寶88VIP贈送一年網易雲黑膠會員、激勵廣告,以及比競爭對手騰訊音樂的付費水平更低,網易雲音樂獲得了4412萬的月付費用戶、付費滲透率達到21.4%,已經是目前國內音樂流媒體領域的最高水平。在付費滲透率再上一個台階的狀態下,指望付費用戶規模還能繼續高速增長顯然並不現實。

如此一來,播客就走入了網易雲音樂的視野。盡管相比海外市場,播客在國內只能說是一個新興事物,直至2014年國內的播客元年才姗姗來遲。隨著喜馬拉雅、荔枝FM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這種內容形態。

根據JustPod在去年年初發布的《2022中文播客新觀察》顯示,截至2022年8月,中文播客的數量已經突破2.5萬檔,三年來增長了超過150%。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更是預測,中國市場播客的消費規模在2023-2024年間會保持年均15.8%的增長勢頭。

過去播客不火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國內並未存在過一個完整的廣播時代,許多年輕人更是沒有收聽廣播節目的傳統。因此在這類用戶有內容消費需求的時候,到了互聯網時代自然就會訴諸于更熟悉的內容形式,比如報紙之于微信公衆號、電視之于網絡視頻。更致命的是,音頻相當于沒有畫面的視頻,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甚至還比視頻再低一個等級。而比起傳統的圖文,音頻的信息密度太低,比起短視頻、音頻的表現力又太弱。

那麽爲什麽播客在過去幾年會迎來長足的發展呢?事實上,播客也有一個短視頻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它可以不用視覺就完成對內容的消費。比如在做家務的時候、戶外運動的時候、開車的時候,此時用戶的眼睛需要做其他工作,肯定不能用來攝取其他信息,而聽覺這時候就成爲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如果說家務和運動等場景不算典型,那麽通勤則絕對是播客興起的關鍵所在。

隨著國內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進入到城市中,通勤就成爲了不少人需要花費時間的一個環節。在大城市動辄一小時的通勤時間,再搭配公共交通工具人滿爲患的狀態,戴上耳機、卻不需要拿出手機的播客,就體現出了獨屬于它的魅力。

《2022中文播客新觀察》中的數據,也證實了播客更受城市青年的青睐。其中顯示,播客受衆的本科率達到50.5%,平均年齡爲30.2歲,其中22-35歲人群爲核心用戶、占73.9%,來自一線城市的聽衆占比高達48.5%,新一線城市占25.1%。

年輕、高知、有消費力,這就是如今播客用戶的標簽,而對于互聯網廠商來說,這類用戶幾乎是最有價值的。同時播客大部分的使用場景會是用戶處于與外界隔絕的狀態,這樣的表達方式就更容易産生親密感,也就意味著用戶對于平台的內容和服務有較高的忠誠度。既不缺乏消費力、又有忠誠度的用戶,這裏可供挖掘的潛力可就太大了。

以喜馬拉雅爲例,該公司高層在去年10月接受采訪時就聲稱,“相信三年後播客會成爲喜馬拉雅第一大賽道”。這一論述的背後,是喜馬拉雅的播客業務除了做付費內容之外,甚至還搞起了播客帶貨。因此對于擁有獨特社區生態的網易雲音樂而言,培育播客業務顯然將能夠爲其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0 阅读:1

三易生活

簡介:專注IT,最快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