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3-06 23:10:45

民營經濟不僅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全國兩會期間,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劉貴祥強調,最高法致力于完善平等保護制度體系,確保民營企業在法律面前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地位,同時依法保護企業家的人格權和財産權益,爲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此外,劉貴祥進一步提到,最高法在知識産權保護、企業合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加大侵犯知識産權的懲罰性賠償力度,最高法有效遏制了不正當競爭行爲,保護了企業的創新成果。最高法還積極推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合規體系,推動提升整個行業的合規水平,爲民營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在司法實踐中,最高法堅持嚴格依法公正文明執行,一方面加大對惡意逃債行爲的打擊,保障勝訴民營企業及時實現權益,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另一方面強化善意文明執行,最大限度減少執行措施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影響。劉貴祥表示,最高法將繼續深化司法改革,通過發布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引導民營企業合規經營,增強對司法環境的信心,爲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劉貴祥。資料圖

找准法治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結合點和著力點

《21世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釋放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最高法將如何發揮自身職能,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劉貴祥:人民法院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刻領會“三個沒有變”,找准法治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結合點和著力點。

一方面,最高法持續健全新時代平等保護制度體系。近年來,最高法院先後制訂了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切實加強産權司法保護的意見、關于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10余部司法解釋和司法文件,全面清理和廢除曆史上形成的與平等保護精神不一致的相關規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另一方面,最高法也在審理各類案件中全面貫徹依法平等保護原則,確保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法律地位平等、訴訟權利與義務平等,切實避免中小微企業因訴訟能力較弱在訴訟中受到不利影響。國有企業、機關法人違約毀約、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同樣承擔相應民事責任,著力解決“新官不理舊賬”、設立“不公平付款條款”等實踐問題,爲民營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的司法預期。

《21世紀》: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石,2024年最高法將如何營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劉貴祥:下一步,人民法院將認真履行支持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審判責任,服務好、保障好黨和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大局,爲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進一步完善服務保障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制度機制。積極參與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確保從制度上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法治上破解掣肘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二是抓前端、治未病,促進企業合法合規經營。我們堅持治罪與治理並重,在對違法犯罪行爲追究責任的同時,攜手有關部門共同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在嚴管厚愛中,使民營經濟發展之路走得更穩。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情況,切實找准案件背後反映的社會治理問題,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溝通、協同發力,通過制發司法建議、發布典型案例等方式,防範相關案件反複發生,努力實現“辦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業、規範一個行業”的目標。

三是進一步加大産權保護力度。繼續做實依法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各類刑事犯罪,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加大涉企積案清理力度,常態化做好涉産權保護和涉企案件審判工作,做到打擊犯罪與保障合法權益相統一,最大限度減少因案件辦理對企業正常辦公和生産經營的影響。加快研究制定《關于辦理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職務侵占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有效預防和治理民營企業內部腐敗問題。完善知識産權司法裁判規則,推進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的制定。持續發布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領教育作用。

采取預防性保全措施保護企業家人格權

《21世紀》:最高法曾多次公開指出,要切實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格權,推動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輿論環境。這一舉措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有哪些重大意義?

劉貴祥: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普遍盼望一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對惡意攻擊、肆意诋毀、蓄意抹黑深惡痛絕。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對民營企業家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及個人信息、隱私權的司法保護,堅決及時制止侵害民營企業家人格權的違法行爲。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和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無限放大的效應。對企業、企業家的惡意中傷言論,往往會迅速發酵,如果等到法院作出判決後再采取措施,可能會給企業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人民法院用足用好《民法典》規定的人格權保護禁令制度,及時采取預防性保全措施,及時制止侵害人格權的違法行爲,依法懲治故意誤導公衆、刻意吸引眼球的極端行爲,推動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法治環境。比如,最高法此前發布的小米公司訴網絡侵權案,法院依申請及時裁定被告立即刪除侵權文章及視頻,防止進一步擴大對民營企業名譽權的損害,彰顯了人民法院依法打擊惡意損害企業名譽權的司法態度。

《21世紀》: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針對民營企業破産保護工作,最高法將出台怎樣的措施?

劉貴祥:依法挽救陷入財務困境的民營企業是最高法的一項重點工作。對陷入財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最高法引導其通過破産重整、和解程序獲得“早救”“真救”,通過法定程序,股東與各方債權人在充分協商基礎上,重新作出債務償付安排,引進新的投資人,使企業獲得重生。我們發布的某系列破産重整案,法院通過引進重整投資人,改善企業流動性,“破産不停産”,在維持企業營運價值的同時,債權得到了高比例清償,實現企業、上下遊債權人、股東、職工和近10萬名燃氣用戶雙贏多贏共贏。近五年,人民法院審結司法重整案件2801件,盤活資産3.4億萬元,幫助3285個企業擺脫困境,穩住92.3萬名員工就業崗位。

強化善意文明執行

《21世紀》:在2023年7月舉行的人民法院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中曾提到,“在實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被執行企業生産經營的影響”。在司法實踐中,應如何平衡執行的力度和溫度?

劉貴祥: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堅持嚴格依法公正文明執行。首先,聚焦規避執行、逃避執行等惡意逃債行爲,加大執行力度,保障勝訴民營企業及時實現權益。通過覆蓋被執行人所有財産形式的信息化查控系統,查找被執行人財産;通過失信聯合懲戒措施,讓失信者付出代價;通過網絡司法拍賣,降低執行成本,讓更多真金白銀裝進勝訴民營企業的口袋。

與此同時,最高法也在強化善意文明執行,在實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被執行企業生産經營的影響。在財産保全中,嚴禁超權限、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産。能采取“活封”“活扣”措施的,絕不采取“死封”“死扣”措施。嚴格規範財産保全、行爲保全程序,依法審查保全申請的合法性和必要性,防止當事人惡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業正常生産經營。因錯誤實施保全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案外人等財産權利受到侵害的,依法及時解除或變更,依法支持當事人因保全措施不當提起的損害賠償請求。在財産處置中,靈活運用臨時解封等法律手段,允許被查封人在法院監督下處置財産,盡可能增強資産的流動性,使企業逐步恢複“造血功能”。努力“辦理一個案件救活一個企業”,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執行司法環境。

《21世紀》:過去的2023年,是新業態、新技術大量湧現的一年,知識産權相關案件呈現前沿性、交叉性、專業性等特點。在此背景下,最高法將如何推動個案合規向行業合規延展,促進涉案企業合規效益最大化?

劉貴祥:目前,最高法已審結一審知識産權案件270余萬件,加大了侵犯知識産權懲罰性賠償力度,著力解決侵權成本低、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審結壟斷和商業诋毀等不正當競爭案件超過3萬件,依法遏制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下一步,最高法將持續深化規範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規範企業合規整改的條件和程序。積極延伸司法職能,在民商事、行政、執行工作中引導企業合規經營,強化民企防範法律風險、商業風險意識,讓民營經濟發展之路走得穩走得遠。通過及時發布一系列司法解釋,讓民營企業對司法審判有預期、穩預期,增強對司法環境的信心。

記者:蔡姝越 楊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