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滲透率都超過50%了,爲什麽還有很多人拼命唱衰?

電動車指北 2024-05-03 23:48:45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4 月的前兩周乘用車零售銷量爲 51.6 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的銷量達到 26 萬輛,滲透率達到 50.4%,燃油車開始成了少數派,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超 50%的曆史性時刻達成!

即便是從常態化的上險數來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也穩態超過 45%了,可以說是和燃油車的銷量平起平坐了,但從網絡上的聲量來看,唱衰新能源車的還是絕大多數:

“只要燃油車沒停産,下一輛還是燃油車”

“新能源車其實一點都不環保,全靠政策拉動的”

“等你換電池的時候就知道就知道什麽叫新能源了”

……

那麽爲什麽還有這麽多人如此抵觸新能源車呢?

屁股決定腦袋:從保有量上來看,燃油車依然是主力

根據公安局的數據,2023 年全國新能源車的保有量爲 2041 萬輛,而汽車保有總量爲 3.36 億輛,新能源車保有量只有約 6%,燃油車還占據著 94%的保有量,是新能源車的十幾倍。

從“屁股決定腦袋”的思路來看,大部分燃油車車主出于慣性先天對新能源車有排斥,畢竟自己已經習慣去加油站幾分鍾加滿油了,已經習慣松開油門車輛自己滑行,甚至已經習慣了微微的汽油味兒和換擋時的小頓挫,突然開新能源車會不習慣。

無論是人還是組織,沒有特別大的好處的話是不願意改變的,也可以理解爲一種路徑依賴,新能源車的學習成本也比較高,大家平時學習工作照顧家庭也很忙,我跟很多人一起買過車,前期其實沒有研究太多,當天就逛了幾個十幾個 4S 店,款式和價格合適當天就提車了,最好當天就能提車開回家。

另外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目前很多人都是依靠燃油車的産業鏈生存的,舉個例子,目前路邊的維修店基本全靠燃油車生存,燃油車常規的保養和維修街邊小店都能搞定,但新能源車基本不怎麽需要保養,維修這些小店也修不了,如果新能源車全部取代燃油車,95%的這種小店都要關門,你猜這些人恨不恨新能源車?

再舉一個例子,傳統燃油車基本都是經銷商制度賣車,新能源車很多則采取了直營模式,兩種模式對人才的要求完全不同,很多新能源車在招聘銷售人才時會明確拒絕傳統經銷商的銷售,這些占大多數的燃油車銷售群體內心自然是極其排斥新能源車的。

另外還有其他各種依附在燃油車産業鏈上的“百萬漕工”,比如發動機變速箱的研發人員,比如加油站的員工等,所有上面這些人加起來自然是吐槽新能源車的多,唱衰新能源車不僅是本能反應,也很可能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

因此,新能源車想要推廣普及在早期往往離不開政策拉動。

政策推動在很多人眼裏帶有原罪

2010 年前後我國開始大規模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高峰時期一輛高續航的純電動車能補貼約 10 萬元,現在已經直接的補貼已經完全取消,但新能源車仍然免購置稅(額度 3 萬元)、免消費稅(也叫排量稅,純電動車爲 0%,插混增程車型爲 1%)、免車船稅(一年幾百到幾千不等),更多的路權(能上綠牌,即便在武漢這樣不限牌的城市綠牌路權也更多,比如江漢橋和長江大橋綠牌不限單雙號)。

更爲關鍵的是充電遠遠比加油便宜!

如果家充的話一般只要 0.55 元一度電,外面充一般也不超過 1.5 元每度電,而現在 92 號的油價都超過 8 塊一升了,每公裏的能源成本油車是電動車的 10 倍!

這其中其實也有政策的因素,目前油價裏約一半都是稅!

而電價裏面稅很少,居民用電國家甚至有補貼。

對此燃油車車主自然會有所不滿,認爲電動車的發展是帶著“原罪”的,自然對新能源車沒有什麽好印象。

早期的電動車表現確實不太好,還有騙補的

不過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如果新能源車的産品足夠好,相信也能堵住大部分人的嘴,但顯然在新能源車發展的早期,産品都是難以讓人滿意的。

早期的電動汽車首先最大的問題是定位和續航,除了比亞迪的秦和 e6 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續航 100-200km 的微型車和小型車,比如奇瑞 QQ3EV、衆泰知豆 E20、北汽 E150/E200 等等。

這就給人“新能源車就是低端代步車”的先入爲主的印象,當然高端車型有特斯拉 Model S/X,但畢竟曲高和寡,只是有錢人的玩具,隨後北汽 EU450 等車迅速占領了出租車市場,但在主流的私家車市場新能源車依然是個異類。

等到 2018 年前後,蔚小理的第一款車投入市場,即小鵬 G3、蔚來 ES8、理想 ONE 上市後情況才有一點轉變,再隨著特斯拉 Model 3 的國産、比亞迪漢、唐系列上市後,消費者才真正對新能源車的印象有所改觀,但對于不關注汽車市場的人來說,印象很可能還停留在 7、8 年前。

另外上面提到的還是確實是想造好車的車企,還有一些企業就是爲了“騙補”而造車的,這裏的“騙補”不只是指車造得不到,而是指通過不正當手段騙取國家補貼,比如生産 1 塊電池和 10 個車殼,最後把電池輪流裝到 10 個車殼上騙取 10 份補貼,在早期一台純電動車可以能領 5 萬、10 萬的補貼的。

今天新能源車仍有問題

新能源車發展到 2024 年,可以說與 10 年前是“換了人間”,不僅性能大幅提升,續航 1000km 的車也不是大新聞了,4C/5C 超充卷得飛起,零百加速 3 秒內也是至今已覺不新鮮,更不用說智能化體驗了。同時選擇多了,價格也便宜了,比如 7.98 萬的比亞迪秦 PLUS DM-i、27 萬的極氪 001、41 萬的理想 L9。

不過今天新能源車仍然有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首先是一些地區的充電基礎設施仍然不夠,當下正是五一黃金周,很多人不敢開純電動車上高速,因爲怕高速服務區充電樁要排隊,這時候很多純電動車在高速堵車時都不敢開空調,體驗肯定是非常差的。

第二是電池的壽命問題,目前最新的三元電池循環壽命一般超過 1500 次,磷酸鐵锂超過 2500 次,但日曆壽命仍是問題,電池的質保一般只有 8 年/12 萬公裏,如果要想一輛車開個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話,到時候不得不面臨天價換電池的窘境。

第三是安全問題,锂電池一旦熱失控,往往不會給車上的人留多少逃生空間,盡管一些品牌這方面的安全性表現不錯,比如極氪,但新能源車的自燃新聞還是是不是出現在頭條上,如何徹底解決電動車電池的安全問題還需大家一起努力。

綜合來看,在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達到 50%的背景下,仍然有很多人唱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當這些人真正要換車或增購的時候,相信大概率還是會選擇性能更強、體驗更好、用著更省錢的新能源車,畢竟錢包不會說謊。

3 阅读:427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7:44

    因爲油車開到自然報廢,電車開到自燃報廢。

    與陽光同在 回覆:
    這個必須得“火”
  • 根哥 15
    2024-05-04 06:17

    自燃後的逃生機會,家用充電樁的普及,什麽時候這兩點能解決,我就換電車

    根哥 回覆:
    又沒不讓你買,你買你的電車,我買我的油車,
    弱水三千甘檸真 回覆:
    你多買幾輛啊[靜靜吃瓜]
  • 2024-05-08 17:47

    沒有補貼啥也不是

  • Schumi 14
    2024-05-10 11:19

    你光看到沒有排放的汙染!卻沒看到制造中的汙染,以及電池報廢後的汙染!你光看到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煤炭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中國火力發電占比還是很大的!你光看到電比油便宜,你沒看到電子元器件維修的費用!不知道你的一度點5毛錢怎麽算的?現在家庭用電也是階梯用電,價格也不便宜,我們是一個四線、五線城市,一度電也沒你說的那麽便宜。而且充電樁充電也分慢充和快充,快充還是很貴的。不是有偏見,而是現實情況在這擺著。電動車好點的品牌價格沒比油車便宜多少吧!而且保險普遍比油車高!你爲什麽不說?還有一些小城市的人,一年都跑不4000公裏,電池不長期用,是不是會損耗?其次東北、內蒙、新疆、西藏等那些北方城市,好像買電車也不適合吧!其他就不說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油車和電車循環競爭才是對我們老百姓有利的。大家喜歡什麽,需要什麽買什麽就好。

  • 明明 11
    2024-05-08 17:46

    電車只不過是房産之後的令一個局!

  • 2024-05-04 19:25

    網約車占比百分之九十

  • 2024-05-04 11:54

    其實還有2個原因,一是錢多的不在乎油費,油車會更省心,二是裏程少的,油車更劃算

  • 2024-05-10 23:01

    直白說現在電車銷售能占一半六成是政策推動,剩下4成是油費太高

  • 2024-05-04 07:34

    油友商嘛

  • 2024-05-08 22:38

    七八萬你只能買海鷗這種300公裏續航的小型車,而七八萬我能買一台續航七八百公裏的A級燃油車了。

  • 2024-05-10 23:27

    唱哀??只是表達不同意見罷了

電動車指北

簡介:關注智能電動車和中國汽車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