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漲了1個小鵬,理想脫離價格戰引力

讀懂財經 2024-03-01 13:43:23

這兩天,理想成爲資本市場上關注度最高的公司。2月27日,理想股價暴漲25%,市值上漲超過740億元。一天增加的市值相當于1.1個小鵬,0.85個蔚來。

財報是股價爆發的導火索,理想主要財務指標均超預期,其中,四季度理想總收入是417億, 同比增加136%,超出市場預期398億,四季度毛利率23.5%,超出市場預期21.6%。

透過超預期的財報,基本可以確定理想在新能源汽車戰爭中上岸了。在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中,理想利潤率反而在過去一年逐季提升。更爲難得的是,在新能源汽車大盤增長放緩後,理想仍然提供了炸裂的2024銷量指引:預計24年實現80萬年銷量,同比增長110.5%。

至于能否完成激進的銷售目標,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想能否補齊自己的技術短板。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理想脫離價格戰引力。四季度,理想單車售價下滑1.4萬。但每輛車多賺了0.18萬。邏輯在于銷量爆發後,理想靠規模效應使單車成本環比上季度節省了1.5萬,且成本下降的速度高于汽車單價下滑的幅度。

2、理想迎來産品大年。2024年理想有5款全新車以及3款改款車上市。而此前理想一共只有4款車型。隨著新車型上市,理想將補齊純電短板,到年末形成包含4款增程、4款純電,並形成對20萬以上價格檔位的覆蓋。

3、理想需要從實用主義轉爲追逐技術。理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低技術門檻但實用的增程式汽車。這也使理想的技術能力受到質疑,2024年理想將推出4款電車,且高技術門檻智駕成爲中高端車型標配,理想到了證明技術能力的時候。

/ 01 / 脫離價格戰引力

2023年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從年初打到年尾,很多新勢力陷入了有增長沒利潤的泥潭。就拿新勢力兩強來說,2023年前三季度,小鵬淨虧損達到90億,同比擴大了34%,同期蔚來淨虧損更是達到153.5億。

但也有例外,理想車沒少降價,但利潤率反而擋不住的節節攀升。比如,2023年四季度,理想單車均價30.6萬元,一輛車比上季度少賣1.4萬。但四季度賣一輛車,理想毛賺6.96萬元,環比上行0.18萬元,整體賣車的毛利率從三季度21.2%上行到四季度22.7%。

毛利率上行雖然有一些小瑕疵,部分原因是因爲對質保准備金的會計調整所導致(之前計提過多了,現在調回)。但拉長周期來看,整個2024年理想毛利率都在提升,四個季度依次爲20.4%、21.8%、22.0%、23.5%。逐季提升的毛利率也有力的說明了理想汽車利潤沒受到價格戰影響。

能夠一邊降價,一邊提利潤,核心還是理想的單車成本在下降,四季度理想汽車單車成本23.7萬,比上季度節省1.5萬。單車成本下降又可以從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來分析。

産線是汽車行業的固定成本,無論汽車銷量多少,每個季度産線成本是相對固定的。所以說汽車是個規模效應拉滿的行業,賣的越好成本越低。理想成本降低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銷量爆發。

四季度理想共交付新車13.2萬輛,同比增長184.6%。銷量暴增使其産量繼續爬坡,産線也幾乎接近滿産狀態帶來了固定費用稀釋。按海豚投研的測算,産量爬坡帶來的固定費用稀釋給理想貢獻了0.3個百分點的毛利率拉升。

同時銷量爆發也讓理想壓低了采購價格帶來了可變成本的下降。理想在電話會議中提到,每個季度都會有一些來自供應端和材料價格下降的好消息,使成本與上一周期相比有所減少。

度過一個成功的2023年後,理想即將迎來産品大年。

/ 02 / 史無前例的産品大年

80萬年銷量,是理想定下的2024年銷量目標。這意味著,理想要比2023年多賣42萬輛車,年銷量同比增速達到110.5%,銷量增速要比2023年行業增速高出72.6個百分點。

理想爲什麽做出如此激進的年銷量?這在電話會議中也有解釋,産品大年是理想在電話會議中提到次數最多的詞。2024年理想將推出增程式 SUV 理想 L6、純電MPV理想MEGA、純電 SUV 理想 M9、M8、M7 等 5 款新車型以及三款改款車,合計上新車型達到8款。要知道,之前理想一共才有理想ONE、L7、L8、L9等幾款車型。

隨著新車型的上市,理想形成了較爲完善的産品矩陣。首先,理想將補齊純電短板,到年末形成包含4款增程、4款純電共8款車型的産品矩陣。而從價格帶上看,理想也幾乎完成了20萬以上價格檔位的覆蓋,其中理想L6價格段將下沉至25-30萬元價位,M9、M8、M7等新車型將堅守理想的30萬以上市場,理想MEGA則將理想售價拉升到60萬以上價位。

爲了將新車型轉化成銷量,理想也在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做好了准備。

生産方面,管理層表示,理想北京工廠已于2023年底建成投産,爲3 理想 MEGA 的交付上量和後續純電車型的生産做好了准備。理想汽車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也在業績會上補充表示,在制造方面,理想已經提前完成了廠房和産線的建設,以及藍領工人的招聘和培訓。

爲了把新生産的車賣出去,理想加快了直營零售網絡的拓展,特別是2023年四季度,以一天新開超過一家門店的速度,淨增106家零售中心,建成了中國最大的汽車直營銷售體系,截至2024年1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474家零售中心,覆蓋142個城市。

新車型的密集上市以及生産、銷售等環節的周密准備,理想2024年銷量爆發是大概率事件,但能否達到80萬的年銷量目標,理想需要直視它的技術短板。

/ 03 / 從實用主義到比拼技術的新挑戰

理想過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爲精准的産品定位+實用主義。針對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理想通過技術門檻最低的增程式汽車開辟了一個新賽道。

開辟新賽道後,理想選擇了最實用的方式,做大市場。比如,L8取得成功後,理想開啓“套娃策略”:L7、L8、L9雖然是三款不同的車型,但其實“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內外設計和機械底子,L9是尺寸和規格更高的PLUS版,而L7是尺寸稍小的5座版。“套娃”,降低了三款車型的開發成本和上市時間,同時銷量增長帶來的規模化效應又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靠著精准的卡位以及高效的實用主義,理想成爲最成功的新勢力,其年銷量已是蔚來的2.35倍,小鵬的2.65倍。但這種討巧的産品定位和實用主義也使很多人認爲理想缺乏技術護城河。理想到頂有沒有技術也關乎它2024年的發展。

首先,理想在今年推出5款全新車型中,有4款純電車。而純電車與增程式電車的技術路線有一定差別。舉個例子,達到高續航裏程對增程式來說並不難,弄半塊大電池,然後剩下的空間布置一下發電機就可以了。但純電爲了達到續航裏程,需要絞盡腦汁增加電池數量;電池空間大了,又會擴大安全問題,純電始終面臨性能與安全的權衡問題。因此,理想從增程式向電車轉型需要涉及到構造、外觀、技術能力的改變。

這也意味著,理想能否將增程式汽車優勢轉換到純電車優勢還有疑問。目前理想純電車的上市進展也不及預期,理想MEGA原本計劃2023年12月上市,但因爲車身設計問題,MEGA被延後到3月1日上市。並且也有人質疑理想MEGA車頭縱梁和B柱車頂焊接+螺栓的工藝存在安全隱患。

不僅面臨新車轉型的問題,理想也迫切需要補上智駕短板。2024年被稱爲智駕元年,智駕更是已經成爲中高端車型的標配。華西證券也認爲,智駕目前已有效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

而智駕也正是理想容易暴露技術短板的領域。理想過去選擇了更穩妥的發展方式,對現金流管理較爲謹慎,因此在智駕上落後對手。雖然2023年理想大力發展智駕,智駕研發人員已在1000人左右,但小鵬智駕研發團隊已突破3000人。

反映到産品能力上,理想智駕也落後競對,按自媒體“汽車大事記”的說法,理想智駕的城區道路能力仍然“稚嫩”,直行紅綠燈沒問題,一旦遇到無保護左轉就會明顯吃力,動作戰戰兢兢,掉頭很難自主完成,尤其是遇到路障時直接呆住。所以目前理想智駕只能城區的幾條線路,而小鵬等競對基本能覆蓋已開城地區的大部分道路。能否補上智駕短板,也關系著理想中高端車的銷售。

現在理想正處在風頭上,靠著快速發展解決或者掩蓋了部分問題,但想要走的更遠,理想還是急需補上它的技術短板。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03-01 18:35

    [呲牙笑]買30~50萬新能源"電瓶"車的人,還在乎省那點油錢?買個30~50萬的燃油BBA不爽嗎[呲牙笑]寒冷的大雪天,高速上沒有一輛新能源"電瓶車"?[呲牙笑]呼叫新能源"電瓶車",敢不敢上高速?[點贊]真不適合""濕冷長江流域、寒冷的北方""地區的消費者嗎!

讀懂財經

簡介:注冊制時代,價值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