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行業築牢安全標准底線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7 06:55:15

在蚌埠市五河縣一家電動自行車生産企業,工人在組裝電動自行車。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産、消費大國,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生産4228.1萬輛,近5年産量年均增速爲12%。電動自行車已成爲人民群衆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電動自行車行業也面臨著産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創新研發能力較弱、質量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聯合印發了《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條件》和《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旨在加強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管理,規範企業生産經營行爲,提高産品質量,全面提升電動自行車生産、銷售、使用、充換電、報廢回收等各環節安全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與健康可持續發展。

形成行業整治合力

上述兩份文件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工信部將分期分批發布電動自行車企業“白名單”,發揮優秀企業模範帶動作用,引導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引領和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加強溝通,形成高效推進整治工作合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建議,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與市場監管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加強電動自行車産品質量監管,嚴格電動自行車企業認證管理,淘汰一批不具備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的作坊式企業,提升行業集中度和産品本質安全水平;配合應急管理、消防等部門建立事故溯源調查機制,將問題嚴重的企業列入失信名單。

天津作爲國內最大的電動自行車生産基地和市場集散中心,2023年電動自行車産量爲1578萬輛,占全國的37%,産值達246.9億元。産業規模大也意味著市場管理壓力大。“截至4月底,我們摸排了120家電動自行車企業,將摸排結果同步給市場監管部門,協助其精准執法。”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谷雲彪告訴記者,接下來將繼續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健全督導檢查機制,督促企業切實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相關制度規定,規範生産和營銷行爲。

“我們高度重視電動自行車質量安全工作,今年3月專門布置了電動自行車整車和充電電池專項抽查工作,1200批次電動自行車和1000批次電池的抽查工作已經完成,檢驗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後續將根據抽查結果,嚴肅處置産品質量安全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監督司副司長王勝利表示,下一步,將會同工信部全面排查有關生産和銷售企業,加強網上銷售監管,指導即時配送企業優化團隊;會同公安部門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非法改拼裝行爲,以及將車電分離出廠等生産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行爲,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王江平提出,要加強《規範條件》宣傳貫徹工作,引導生産企業對照文件要求進行改造升級;組織好符合條件的電動自行車企業提出公告申請,加強對已公告企業的事後監督,確保持續符合《規範條件》的要求。

強制性標准不能少

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電動自行車用锂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範》(GB 43854—2024)正式發布,將于2024年11月1日實施。據悉,該《技術規範》是強制性國家標准,實施後國內銷售的電動自行車用锂離子蓄電池必須符合其要求。

“電動自行車整車、電氣安全、充電器等強制性標准也在修訂中。”在王江平看來,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准體系不斷完善,尤其是電動自行車锂電池安全強制標准的出台,對規範電動自行車及锂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産品設計、生産和銷售,促進電動自行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聞令而動,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針對轄區內企業開展《技術規範》宣傳貫徹工作,引導企業在研發、生産、銷售等環節加強對標達標,加大整改力度。“3月25日,我們在無錫舉辦江蘇省電動自行車行業標准宣貫及質量提升工作推進會,邀請專家向電動自行車、充電器、電池、電機、頭盔生産企業宣貫安全技術等國家強制性標准,幫助企業准確掌握並實施電動自行車行業相關標准。”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曹陽說。

“企業作爲生産經營活動主體,貫徹國家強制性標准要求、提升産品質量是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要依照標准設計生産,更重要的是對自身執行標准情況進行監督,把執行標准跟企業內部質量管理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王勝利舉例,在選擇供應商、管控原材料、把關經銷商等方面,企業都應該有一套明確制度,保障全流程質量不出問題。

“此外,還要發揮本地區電動自行車相關行業協會作用,深入推進行業自律,引導生産企業強化合規經營意識,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王江平說。

王勝利同樣認爲,企業從管理層到一線工人,都要重視質量文化、合規文化建設,這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應有之義。行業協會是連接政府和企業的紐帶,應該發揮好組織動員作用,呼籲行業從業者自覺執行標准規範,以高水平質量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財産安全。

完善報廢回收體系

建立完善電動自行車老舊锂電池報廢和廢锂電池回收處理體系,是落實好全鏈條整治方案的重要一環。目前,電動自行車老舊锂電池存量巨大,對報廢、回收體系提出了極大考驗。

《規範條件》明確規定,企業應落實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通過自建、委托、合作等方式提供老舊蓄電池更換、回收服務。加強廢锂離子蓄電池規範回收利用宣傳,引導消費者規範安全移交廢锂電池。鼓勵開展對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監控管理。

在浙江長興縣,廢鉛蓄電池回收綜合服務平台“鉛蛋”于2021年8月上線運行,串聯起産廢、運力、處理三大重點環節,形成“投、收、運、處”一體化再生閉環,有效推進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落地見效。據介紹,兩年多來,該平台共計投售超14.5萬單,助力縣域廢舊電池金屬回收率超99%、塑料回收率達99%、殘酸回收率達100%,基本實現廢鉛蓄電池資源全量利用。

“下一步,各地有關部門要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措施,推動建立完善本地區電動自行車老舊锂電池報廢和廢锂電池回收處理體系,提升電池檢測評估技術支撐能力。”王江平說,通過財政補貼、企業讓利、金融支持等手段,提高回收服務網點、綜合利用企業做好回收利用工作的積極性;借助大規模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等,加快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企業、回收服務網點和廢锂電池綜合利用企業改造升級。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