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混上梁山的惡霸,見宋江有難便當了逃兵,卻摟著妻妾活到最後

耳東品文史 2024-04-22 00:02:08

爲何有人說“少不讀水浒”,那是因爲少年時期的我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只覺得故事中的“主角”就應該是正面角色,因此難免將水泊梁山之上的那幫好漢視爲“好人”,其實作者施耐庵可從沒避諱去提及那幫好漢身上的惡。

比如原著第二回中,洪太尉誤走妖魔時,書中就明確提到過:“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裏面。上立石碑,鑿著龍章鳳篆天符,鎮住在此。若還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

(梁山好漢劇照)

顯然這裏提到的一百零八個魔君正是對應後來的梁山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固然那些人中也有像魯智深一般的好人,如裴宣一般鐵面無私的人,但其中大部分確實都是身負罪惡之人。

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位,他上梁山前就是惡霸,後來見宋江有難便脫離梁山,結果還得了善終,娶了嬌妻。

一、混上梁山的惡霸

梁山之上有惡霸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要說書中最可惡的人是哪一類,自然是那些小有權勢就以權謀私之人,比如後來成爲宋江身邊忠犬的“神行太保”戴宗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他與宋江初遇時,原本還想欺壓宋江一番:“那節級便罵道:‘你這矮黑殺才!倚仗誰的勢要,不送常例錢來與我?’宋江道:‘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你如何逼取人財,好小哉相!’兩邊看的人聽了,倒捏兩把汗。那人大怒,喝罵:‘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顛倒說我小哉!那兜馱的,與我背起來,且打這厮一百訊棍!’”

(宋江、李逵劇照)

得虧這是宋江,換了其他人,只怕早已被戴宗折磨死了,他這人也算得上是好漢?《水浒傳》的世界之所以如此混亂,不正是因爲他這種小人太多了嗎?

當然,戴宗算不上是惡霸,他這要惡吏,真正的惡霸應該是那些混迹底層的人。

比如揭陽鎮的三組頭領就都算得上是惡霸。

那三組分別是霸占了揭陽鎮的穆弘與穆春,占據了揭陽嶺的李俊、李立等人,還有就是在浔陽江裏稱霸的張橫、張順兄弟。

就拿那穆春來說,他不過是個武功三流的小痞子,遇上宋江時卻是耀武揚威,一向不與人動手的宋江見了這家夥都罕見的動了怒,可見穆春有多遭人恨。

(穆春、穆弘劇照)

不過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好漢則是霸占了揭陽嶺的“混江龍”李俊。

二、自私的決定

李俊是個怎樣的人?只作爲梁山水軍頭領中的一把手,他有一定的領袖能力,同時他也確實多次救下了宋江。

比如江州劫法場時,盡管李逵已經將宋江救出了法場,奈何敵軍勢大,梁山群雄根本無法逃離江州,還是李俊帶救走了他們,若非李俊,《水浒傳》的故事在原著第四十回左右就要畫上句號了。

不過這就能證明李俊對宋江忠誠?其實從太原一戰就不難看出李俊骨子裏其實是個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

征田虎時,盧俊義率軍攻打太原,卻是久攻不下,而此時李俊則貢獻了一條毒計,即“水淹太原”,這招確實好用,的確是助梁山軍達到了克敵制勝的目的,但同時也給太原城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你且看原著描述:“驟然飛急水,忽地起洪波。軍卒乘木筏沖來,將士駕天潢飛至。神號鬼哭,昏昏日色無光;嶽撼山崩,浩浩波聲若怒。城垣盡倒,窩鋪皆休。旗隨波不見,青紅交雜兵戈。汨浪難排,霜雪爭叉。僵屍如魚沉浮,熱血與波濤並沸……雖是張雄等惡貫滿盈,李俊這條計策,也忒慘毒了。”

如此毒計不免禍及百姓,他卻沒考慮那麽多。

不過李俊還做了一件更自私的事,那就是看宋江有難時,棄他而去。

在原著第一百一十三回中,李俊是私自與太湖四傑費保等人結義,商議著一同出海創業。

書中只道:“(費保):‘今我四人既已結義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李俊聽罷,倒地便拜,說道:‘仁兄,重蒙教導,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臘未曾剿得,宋公明恩義難抛,行此一步未得。’”

(童威、童猛劇照)

李俊嘴上是回絕了費保的說法,可事後他還是選擇脫離了梁山,與費保等人出海創業去了。

畢竟費保也說了:“哥哥在梁山泊勳業,到今已經數十余載,更兼百戰百勝。去破大遼時,不曾損折了一個弟兄。今番收方臘,眼見挫動銳氣,天數不久。”

梁山確實是氣數已盡,宋江要回朝廷,也必然會被皇帝殺害,自古以來,皇帝行鳥盡弓藏之事者不在少數,作爲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李俊自然也懂這個道理,所以他會選擇棄宋江而去,也實屬正常,不過沒有與兄弟共進退,他“逃兵”的身份是不容洗白的。

三、過于美好的結局

其實在他私自與費保結義,答應要與費保出海時,就已經算是背叛宋江了。

所以如此一位在太原城犯下滔天罪孽,又做出了背叛兄弟之舉的人,如何值得一個好的結局?

(李俊劇照)

然而《水浒後傳》中卻提到了他的結局,不僅不怎麽慘,反而是成了人生贏家,他當了皇帝,還娶了嬌妻:“柴進、燕青、裴宣、安道全、樂和一同禀見道:‘祭酒聞煥章之女,姿容德性,世上無雙,願納爲妃。衆議佥同,就請納采成婚。’”

且不知李俊後來還娶了多少妃子,畢竟作爲一國之君,即便是有後宮三千佳麗,也不足爲奇。

連武松都落得斷臂的結局,林沖也是郁郁而終,李俊卻能得如此圓滿的結局,著實有些不公。

0 阅读: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