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主席約談陳雲一小時,22天後陳雲:心髒差,請求不去開會

縱觀曆史2021 2024-05-19 11:03:19

1962年6月,主持全國經濟工作的陳雲,收到兩份來自湖南和安徽的農村調查材料。看完材料後,陳雲立馬趕往農村基層進行實地考察,一回北京就得到毛主席的當面約談。

約談之後,向來積極的陳雲卻拒絕參加北戴河會議,還對楊尚昆說道:“我心髒差,身體不好,不能去開會,特此請假!”

毛主席和陳雲到底談了什麽?陳雲前後轉變爲何如此巨大?

一切都要從1962年年初的“七千人會議”說起,新中國剛從“三年困難時期”走出來,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急需調整。

當時陳雲的身體很不好,長期處于休養狀態,還是堅持參加了“七千人會議”。

毛主席在會議上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們缺乏搞經濟建設的人才,農業我懂得一點,工業、商業我就完全不了解了。”

隨後,毛主席又提起了陳雲過去在經濟工作上的一些貢獻,可見,主席當時是希望陳雲出來主持經濟工作的。

陳雲自然也清楚主席的這番心意,此時的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陳雲無奈婉拒道:“很多問題我還沒摸清,不適宜立刻出來工作。”

會議結束後,陳雲立馬對國內的經濟狀況展開調查,在2月份的西樓會議上,陳雲做出了一份關于下一步經濟該如何發展的報告,得到了毛主席和黨中央的一致肯定。

主席感慨萬分地說道:“陳雲做事我很放心,凡事都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沒有搞清楚的事情,他是不會輕易下結論的。”

陳雲的這份報告被當作指導性文件下發到了全國,實行2個月後,陳雲收到了兩份來自湖南和安徽的材料,上面詳細地記錄了這兩個月以來民衆對新經濟政策的看法。

兩地民衆都強烈呼籲可以實行“包産到戶”的責任田制度,陳雲對此感到十分意外,畢竟這與毛主席提倡的“農民集體化”完全背道而馳。

爲了搞清楚基層的真實情況,心髒問題嚴重的陳雲親自深入基層調研,他發現在實施過程中,“農民集體化”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群衆生活水平的提高。

陳雲提議應該將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平衡,開辟一個“公私並重”的新方向。

陳雲一回到北京,就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約談,談話中,陳雲將民衆的真實需求報告主席,還說道:“我們可以采取重新分田的辦法,刺激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主席全程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是靜靜地聽著陳雲描述,陳雲清楚,主席這樣的反應,大半是不同意他的看法。

果不其然,第二天的會議上,主席就批評了“分田單幹”的想法,還說這是在“瓦解農村經濟,鼓動小農經濟”。

約談22天後,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工作態度向來積極的陳雲這一次卻對楊尚昆說道:“我心髒差,身體不好,不能去開會,特此請假!”

後來,曆史證明了陳雲的正確,主席主動對陳雲說道:“搞經濟工作我不如你,你比我懂得多!”

0 阅读: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