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說醫丨體檢發現血糖偏高警惕糖尿病前期

大河健康報 2024-02-07 14:50:18

本文作者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田晨光在糖尿病患者來內分泌科就醫的時候,經常遇到的一種情形就是:

很多患者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前的體檢中就曾經發現過“血糖偏高”,由于醫生說“沒事”,不是糖尿病,或患者自認爲“木有事”,不影響吃、不影響喝,就沒有關注,直到有一天......哎!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

當你發現一個人的空腹血糖在6~7mmol/L或者飯後2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但達不到11.1mmol/L的時候,請你不要再給人家說“沒事,注意點就行了”。

如果你是一個“健康人”——

當你發現自己血糖超過正常值時,請你別認爲不是事。

因爲,這種血糖介于正常值和糖尿病診斷值之間的狀態,醫學上稱之爲“糖尿病前期”,別名“血糖偏高”,是有害的。

糖尿病前期是有害的

首先,糖尿病前期標志著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糖尿病前期個體每年約有 5%~10% 進展爲糖尿病。我們國家的大慶研究顯示,如不管不顧,每年約有 7% 的飯後血糖異常個體轉化爲糖尿病。荷蘭的研究顯示,若不進行任何幹預, 有高達64.5%的空腹和飯後同時偏高的個體會在6年內轉變爲糖尿病。其次,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顯著增加。研究顯示:與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冠心病、卒中的風險升高約15%。還有,雖然血糖還達不到診斷標准,居然有8. 1%的人被檢查出視網膜病變、17.7%的人發生了慢性腎病、19.8% 的人已經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5.7%的人存在糖尿病性多發性感覺神經病變。這些病是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應該”在糖尿病多年以後才會發生,可事實就在這裏,這些“不講道理”的並發症提前發生了,就在糖尿病前期的病人當中。

怎樣知道是不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往往是悄無聲息的。在我國,成年人中的35.2%是血糖偏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這個數字是不是有點誇張?這是真實的流調結果。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這個數值超過50%,也就是說,大概喲一般的老年人不是糖尿病,但是血糖已經偏高。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屬于糖尿病前期,只查空腹血糖是不夠的。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將有71%糖尿病異常患者(只有餐後高血糖)會被漏診。爲了減少漏診,可以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一起查。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但是7.0mmol/L,或者糖耐量試驗的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但是11.1mmol/L,又或者糖化血紅蛋白在5.7%~6.5%之間,這些都是糖尿病前期。

爲啥這麽多人處在糖尿病前期

主要基于以下四個原因:第一是老齡化。中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的占比逐年增加,2000年10.0%,2010年13.3% ,2020 年18.7%。年老意味著內障功能衰減。糖尿病也是老年病的一種。第二是生活方式的改變。2017 年,中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率已經達到了58.5%。居住環境的變化帶來生活方式改變,意味著運動減少、吃得過多。第三是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增加。2019年,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達50.7%。BMI越大,患病風險越高。BMI25 kg/m²爲33.0%;25 kg/m²≤BMI30kg/m²爲38.9% ;BMI≥30 kg/m²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達到了43. 1%。

第四個原因是血脂異常和脂肪肝。2018 年全國調查結果顯示,18歲及以上成人血脂異常總患病率爲35.6%。血脂異常(特別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脂毒性可以促進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發生;在經過爲期6年的隨訪後,基線水平空腹甘油三酯高的受試者糖尿病的發生風險明顯升高。

進了糖尿病前期的圈子,還出得來嗎

回答是樂觀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幹預可延遲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幹預 6 年可使IGT人群未來30年進展爲糖尿病的累計發生風險下降39%;芬蘭的研究也證實,經過平均隨訪觀察7年,生活方式幹預可使IGT人群(飯後血糖高)的糖尿病發生風險下降43%;美國的DPP研究結果,生活方式幹預組的糖尿病發生風險比對照組下降 58%。

如何擺脫血糖偏高的困擾

第一條措施是重視;第二條措施是足夠重視;第三條措施是非常重視。只要重視,改變生活方式,戒煙限酒不加糖、運動起來、降低體重、改善睡眠,一切都會好起來。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已經大于6%,盡快去見糖尿病專科醫生,早期吃點藥促進早日康複,避免今後終生服藥。

1 阅读: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