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守護叫“啄木鳥”

尚一網 2024-05-17 20:00:52

常德日報記者 鄧淇月 通訊員 王勳 文/圖

從辦公室到單位食堂,雖然步行只有不到10分鍾的路程,陶浩還是點了份外賣。“得抓緊時間再把那幾個互動環節練幾遍,孩子們更喜歡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5月8日中午1點左右,匆匆扒了幾口便餐後,陶浩又繼續和同事溝通起下午去常德技師學院進行禁毒宣講的細節。

陶浩是常德市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常德市強戒所”)“啄木鳥”禁毒志願者團隊中的一員,他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研讀案例、制作課件、設計課堂互動環節等。在所裏,民警是盡職盡責的戒毒人民警察,走出所外,他們是熱情的禁毒、普法志願者。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初心,是他們“天下無毒”的共同願望。

1300余場講座

禁毒宣講永遠在路上

“你知道嗎,右美沙芬、含地芬諾酯複方制劑、納呋拉啡、氯卡色林已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目錄……”

“同學們要注意,這些包裝好看的‘奶茶’可不是真的,這只是毒品的一種僞裝……”

當天下午3時,陶浩和同事黃俊走進常德技師學院,爲該校3900余名師生帶來一堂生動的禁毒知識宣講課,呼籲高校學生築牢拒毒防線。

“ 啄木鳥”禁毒志願者團隊來到常德技師學院進行宣講

課堂上,他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大量豐富的圖片、具體翔實的數據以及發人深省的現實案例,講述了沾染毒品對人生的危害。“我宣誓,遠離毒品,珍愛生命,與毒品作堅決鬥爭!從我做起……”在操場上,孩子們將禁毒誓言喊得震天響。

除了將禁毒宣講送進校園,近年來,該禁毒志願者團隊還緊緊圍繞“進單位、進家庭、進場所、進社區、進農村、進行業”開展“六進”宣講活動。他們堅持送學式、沉浸式、互動式宣講,推動宣講有章法、見深度,入人心、有溫度,全覆蓋、顯熱度,不斷以高標准嚴要求鞭策自身,努力提升服務質量,爲市民帶來“質優量高”的禁毒普法宣講活動。

爲了擴大禁毒普法宣傳輻射面,增強禁毒普法宣傳影響力,他們每年分批次充電培訓兩次,每季度集中備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磨出針對于不同受衆群體的精品課程10余堂。鮮活的故事,生動的形式,讓他們接到越來越多的“宣講邀請”。每月不定期面向事業單位、社區宣講,每年兩個開學季,結合“開學第一課”活動做好青少年禁毒宣講工作,禁毒志願者團隊的民警們都“忙到飛起”……

截至今年5月,“啄木鳥”禁毒志願者團隊共開展禁毒預防、普法宣講1300余場,覆蓋受衆近百萬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2600余小時,使禁毒宣傳真正進入了“千家萬戶”。

從5人到35人

以“藏青藍”守護“無毒綠”

“你們是戒毒人民警察,管好那些吸毒的人就可以了,禁毒普法和你們有什麽關系?”“啄木鳥”禁毒志願者常常被問這樣的問題。

“我們看了太多因爲缺少法律意識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悲劇的事實,由我們來開展禁毒宣講、普法宣傳,更有說服力。”

“啄木鳥”禁毒志願者團隊走進鼎城區謝家鋪中學宣講禁毒知識

2012年6月,常德市強戒所成立“啄木鳥”禁毒志願者團隊,以掌握專業知識的戒毒警察爲主力,利用業余時間,專門針對青少年開展禁毒普法志願宣傳服務活動。

爲把好宣講“質量關”,他們以“專業化”爲立足點,對場所戒毒人員進行摸底調查,整理戒毒人員吸食毒品的時間、種類、場景等相關因素的資料,提高宣講的真實性。利用場所管理戒毒人員,掌握“第一手資源”這一優勢,從戒毒人員的“第一視角”描述毒品的危害,增強宣講的震撼力。

爲提高宣講“精准度”,他們注重“因人施教”,始終把提高精細化程度作爲提升能力、服務宣講的主抓手。根據受衆的年齡結構、知識層面、理解程度等不同特點,將宣講受衆分爲在校學生、社區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單位職工、戒毒人員及家屬等,根據不同的宣講對象進行分組,分別制作課件,既關注宣講效果又突出禁毒形勢的變化,不斷打磨和完善課件。

志願者團隊民警帶領桃源縣楓樹鄉中心小學學生進行禁毒宣誓

爲蹚出宣講“新路子”,他們以“多樣化”爲新亮點,打造“開學第一課,禁毒宣講進校園”活動,設計禁毒漫畫,自創舞台劇《邊緣》,拍攝禁毒微電影《星光》,在電台開展禁毒知識直播,不斷延伸禁毒宣講的社會觸角。

12年來,這支隊伍已從5人壯大到35人。其間,團隊成員定期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業務知識進修、教學研討和授課競賽等活動,不斷提升隊伍能力本領。他們時刻牢記初心,扛起社會擔當,沐風栉雨奔走在沅澧大地上,只爲了告訴廣大人民群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