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甘肅籍九少將之一,當紅軍三年就從小兵成營長,會打硬仗!

陳冠任 2024-04-03 18:19:35

1955年解放軍授銜中,甘肅籍將軍不多,只有9人,且全部爲少將軍銜,其中,有一位叫侯世奎的少將,人生十分傳奇。

侯世奎生于甘肅臨夏縣,世代都是窮人。7歲時,他給地主放羊,13歲時到阿幹鎮煤礦下礦背煤。

1929年,侯世奎18歲,去了馮玉祥部隊當兵。幹了三年,還是一個小兵。

1931年秋,侯世奎隨董振堂第二十六路軍參加甯都起義,被改編爲紅五軍團。次年2月,他被選送到紅軍學校學習,並加入中共。三個月畢業後,他被任命爲紅五軍團紅38團排長,不久調39團任連長,隨後參加水口,樂安、宜黃、建黎泰等戰役。

侯世奎是一員會打硬仗的猛將。

1933年1月,紅五軍團在金溪以南黃獅渡一帶,與3倍于己的敵軍作戰。侯世奎率全連堅守小高地上。這是紅軍的核心陣地。敵一個師發起集團沖鋒,侯世奎指揮全連打退敵四次沖擊,最後只剩下六七十人,還是釘在小高地上。

戰後,侯世奎被送入紅軍大學指揮科學習,半年後畢業,被任命爲紅34師100團的營長。到紅軍不到三年,侯世奎就從小兵成長爲營長。

1934年10 月,紅軍開始了長征。紅34師擔任後衛。在湘江戰役中,紅34師被阻于湘江以東,大部分將士與敵重兵拼殺犧牲,侯世奎因爲負傷,被敵人俘去。

隨後,他在衡陽、昆明等地坐牢。3年多,敵人對他施用酷刑,但他堅貞不屈。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被釋放,立即從昆明北上,尋找黨組織,結果,輾轉幾千裏,曆盡艱辛,于1938年到達延安。

由此,侯世奎成爲紅34師少數幸存者且又回到自己隊伍中的人之一。

不久,侯世奎又奔赴山東抗戰前線,先後擔任115師、山東縱隊教導2旅的營長、新四軍獨立旅營長、山東濱海軍區副團長,山東軍區莒中獨立團團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1945年10月,侯世奎奉命率部北上東北,擔任東北民主聯軍遼南軍區第5旅旅長和遼南縱隊副司令員,參加南滿鬥爭。

1946年初,侯世奎被任命爲四縱第10師副師長。5月,他以副師長身份指揮29團,參加鞍山海城戰役。29團是從山東過來的老部隊,戰鬥力強,擔任主攻任務。25日淩晨,29團對守敵發起攻擊,敵拼命抵抗,29團第一次攻擊未能奏效。侯世奎調來炮兵支援,轟擊山頭,29團趁機攻上山頭,將敵打垮。接著,又控制了制高點。次日,侯世奎指揮部隊攻入鞍山市區,全殲守敵,解放鞍山。

5月31日,敵新1軍主力和第182師重占鞍山,並向南推進,侯世奎率29團在向陽寨一帶高地阻敵南下。雙方激戰。敵人派出督戰隊,發起猛攻。29團副團長及營連幹部多人犧牲,但是,敵軍未能越雷池一步。

戰後,29團被東北軍區命名爲“鞍山團”。

10月,敵10萬大軍向南滿、東滿進犯。侯世奎與師長杜光華率第10師到達新開嶺,與兄弟部隊一起把敵軍包圍起來。激戰兩天一夜,連攻10多次不成功。敵28團爲美式裝備,很有戰鬥力。爲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杜光華師長決定由侯世奎率第10師28團爲主攻,先打開敵一個缺口,來一個“腹內開花”。11月2日上午,炮兵向敵軍陣地猛轟,28團隱蔽在山腰的2營,隨著炮火的延伸,迅速攻上出頭,1、3營緊隨其後跟進,人人刺刀見紅,經過殊死拼殺,終于把敵28團打垮,占領了老爺山。

與此同時,兄弟部隊發起全線攻擊,把敵軍壓縮在黃家堡子周圍的山溝裏。被爲"千裏駒”的敵王牌軍第25師,被全殲,敵師長李正誼也當了俘虜。

這一戰,侯世奎指揮的28團功勞最大。

在“四保臨江”的作戰中,首先,侯世奎和杜光華師長率第10師,爲四縱右路先鋒,像一把利刃敵後,把敵後方打亂,迫使敵人回援。1947年2月,侯世奎率10師東返,殲滅敵“常勝軍”195師五個營,接著,又和三縱8師一起,殲敵91師一個團及師屬工兵營。戰役結束後,敵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侯世奎升任第10師師長。

不久,侯世奎又調任安東軍區參謀長,先後參加了東北的梅河口戰役、秋季攻勢、遼沈戰役。

1949年秋,蘭州戰役結束。在東北的侯世奎思念家鄉,要求回西北工作,隨後被任命爲甘肅軍區參謀長。

1950年10月,侯世奎驅車來到了當年挖煤的礦山,看望當年的小夥伴們。和侯世奎一樣,大家都三四十歲了,見到侯世奎十分驚奇,圍著說:

“你真行啊!當了解放軍,還是大官。”

侯世奎說:“現在我們都翻了身。”

1955年,侯世奎被授予少將軍銜,爲甘肅籍九位少將之一。1961年1月,侯世奎任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1976年1月24日病逝于蘭州,終年65歲。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爲什麽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爲什麽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此事。該書記述了一批中共軍政高層追隨中共及其領袖毛澤東的真實曆史,爲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是讀者喜愛的紅色曆史暢銷書。

0 阅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