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早已離世!晚年受癌症折磨,如今兒女成他的驕傲

代軍哥哥 2024-05-08 13:50:23

如今的演藝圈,是一個爭名奪利的名利場。

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演員演戲純粹是因爲熱愛。

即便沒有天價片酬,他們仍願意在大屏幕前奮鬥。

王志剛就是這麽一位質樸到令人崇敬的老演員。

他曾在《抓壯丁》《苦菜花》等經典老片中留下精彩的表演。

然而,王志剛兢兢業業一輩子,卻在2012年去世。

臨終前還飽受癌症的折磨,在痛苦中與世長辭。

好在王志剛培養的一對兒女早已成爲他的驕傲。

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他到底經曆了怎樣鮮爲人知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值得尊敬的老戲骨!

01窮苦人家的優秀孩子

不知何時起,演藝圈成了有錢人家的“後花園”。

沒錢沒背景的人,很難在圈內立足。

反倒是那些本來就有錢的人,輕而易舉就被資本力捧。

可在六七十年代,演員全都是靠實力。

王志剛就出身于窮苦人家,卻憑演技有了立足之地。

但在此之前,他也只是一個機械工人。

1935年,王志剛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貧困戶”家庭。

那個年代,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都不好,他家的情況更甚!

毫不誇張地說,王志剛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

盡管條件艱苦,但並沒有磨滅他對學習的興趣。

父母供不起那麽多孩子上學,只能誰學習好就讓誰讀書。

因此,王志剛是鉚足了勁兒讀書學習,爲自己爭取上學的寶貴機會。

正如現在社會流行的一句話:

“努力學習是唯一一件付出就會有回報的事”。

王志剛以優秀的成績,一直讀到了大學。

但起初,他學的是機械工程專業。

因爲父親會一點木匠活兒,王志剛受到了熏陶,對制造業很感興趣。

長大後知道一台機器能頂幾個人幹活,他就更好奇了:

“到底是多神奇的一個東西,居然那麽快就能創造出那麽多東西?”

好奇心的驅使,讓王志剛努力考進了哈爾濱工學院學機械工程。

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一家煉鋼廠,負責操作機器當技術工人。

而在時代的培養下,他渾身都散發著一股勞動人民的“正氣”。

在廠子裏,不管是大活小活,王志剛都搶著幹。

遇見需要幫助的人,他也總是仗義幫忙並不求回報。

也是因此,大家都喜歡這個小夥子。

廠裏舉行慶祝演出,同事們紛紛舉薦他上台露一手。

其實,自幼貧困出身的王志剛哪會什麽才藝。

但他的精神面貌,就是大家最好的榜樣。

一首慷锵有力的紅歌響徹大廳,讓大家瞬間熱血沸騰。

沒想到就是這次演出,讓他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02從機械工意外成爲專業演員

1957年,北京多個專業影視院校開始招生。

大家聽聞這個消息,都建議王志剛去試一試。

而在大家平日的鼓勵下,王志剛也逐漸對文藝表演産生了興趣。

于是,他竟真的去參加面試了。

王志剛首先來到的是中央戲劇學院。

和他一起前來面試的,看上去都是有錢人的孩子。

不僅形象氣質一個比一個好,還都多才多藝。

果不其然,面試時王志剛就遭遇了打擊。

考官讓他表演鋼琴,他卻說自己不會。

無奈之下,考官只好讓他有什麽才藝就表演什麽。

但王志剛卻坦白了自己的家庭條件。

他並沒有因貧困而自卑,反而坦蕩地道出實情。

“我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好,什麽才藝都沒學過。”

“但我學習能力很強,只要給我機會,我學的很快!”

盡管如此,王志剛卻沒能獲得考官的青睐。

可他依舊沒有氣餒,轉頭就去北京電影學院面試了。

這一次,王志剛更是“放肆”,穿著短褲背心就去了。

在一衆打扮得體的考生中,他無疑是最另類的一個。

但北電的老師卻喜歡這樣獨樹一幟、有特點的人。

盡管依然表演不出才藝,但王志剛的形象卻沒話說。

他“硬漢”般的挺拔身材和硬朗長相,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

在被要求即興表演時,他也不怯場,展露出了自己的天賦。

連王志剛自己都有些意外,這次他竟真的被錄取了!

就這樣,他在北電開始了爲期4年的表演學習。

而他也一如既往發揚刻苦努力的奮鬥精神,成爲了大家的榜樣。

03名副其實的老戲骨

每次上課,王志剛都是最早一批到教室的。

他總是搶第一排的位置坐,眼神中都透露著對知識的渴望。

排練節目時,王志剛更是用心對待,比任何人都認真。

不管老師還是學生,一提起他,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畢業後,王志剛被分配到“八一廠”,開啓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碧海丹心》《野火春風鬥古城》等經典黑白老電影中,他總是以軍人的形象出現。

王志剛對此感到光榮,能展現那個時代的軍人風采,他覺得是種榮幸。

如今年輕人看當時的老電影,或許會覺得“假”“太主旋律”。

殊不知那個時代的人,就是那樣樸實,認真得可愛。

大家都報著一股無私奉獻的精神,爲祖國的建設而付出!

我們應該慶幸有王志剛這樣的老藝術家,留住了那個時代獨特的記憶。

但爲了演藝事業,他們這群老戲骨也犧牲了很多。

王志剛就曾回憶道:

“我一年將近10個月都在外面,最長的時候3年沒回家。”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演員,並不像現在一樣拿著很高的片酬。

這也只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無非是比常規工作有趣一些罷了。

而王志剛之所以能堅持演下去,離不開妻子的默默支持。

04成功背後是妻子的辛酸

早在進入北電時,王志剛就認識了自己的妻子。

爲了不辜負對方的支持,他一畢業就和妻子結婚了。

但由于妻子的工作在廣州,而王志剛在北京。

兩個人婚後就展開了長達10年的異地分居生活。

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他們只能通過書信聯系。

盡管無法經常見到面,但王志剛卻給足了妻子安全感。

在信中,他能把自己每天的生活都交代清楚。

每次想妻子了,他就寫幾句話,等到約定的日子再統一寄出。

正所謂“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句話就是對那個年代的愛情最浪漫的闡述。

王心剛在外打拼近十年,依然對妻子始終如一。

但這也釀成了他最大的遺憾,那就是對家庭疏于陪伴。

妻子生下大兒子時,王志剛都沒能陪在她身邊。

盡管妻子充分體諒他,說自己並不在意這些形式。

可妻子越是這樣賢惠懂事,他就越覺得愧疚。

于是,1972年,王志剛幾經波折終于調到了“珠影廠”。

雖然是在珠江,但也總算離妻子孩子近了一些。

然而,遺憾的是,王志剛卻被安排到了行政崗,再也沒機會演戲了。

這讓他有些難過,可他也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就這樣,隨著時代的變化,王志剛這等老藝術家逐漸被人遺忘了。

但在王志剛心裏,從未放棄對演員事業的熱愛。

直到1978年,《挺進中原》劇組在選角,令王志剛再次熱血沸騰。

他接觸到劇本後,就覺得以自己的經驗完全能勝任。

爲了能重新好好演戲,王志剛毅然決然辭去了“鐵飯碗”,決定好好過把戲瘾。

自《挺近中原》後,他又先後出演了不少角色,還嘗試了編導等其他崗位。

雖然重返大熒幕後,年輕人都不認識他,也難以再創當年的輝煌。

但王志剛絲毫不介意,他演戲只是爲了熱愛,名利之類的一概不圖。

遺憾的是,這位老戲骨因患上了癌症,于2012年與世長辭。

和其他星二代不同,王志剛的兒女沒有進軍影視圈“撈金”。

而是努力學習成了高材生,大兒子考上了清華,小女兒則在華南師範大學。

他們如此優秀,也是王志剛的一大驕傲。

05結語:

縱觀王志剛的一生,無不令人佩服!

身爲丈夫,他是個始終如一的好男人;

身爲父親,他也是孩子們的好榜樣;

在事業上,他更是兢兢業業爲藝術奉獻。

正是有王志剛這樣的老戲骨,才爲我們留下了那些經典作品。

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娛樂,更是那個年代獨特的曆史記憶。

感謝王志剛老師留下的瑰寶,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也值得我們學習!

5 阅读:462
评论列表

代軍哥哥

簡介:知名自媒體,專注娛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