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突襲哈爾科夫,或助力特朗普選情,“三八線方案”有望成形

3號觀察室 2024-05-16 16:12:51

俄軍突然進攻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正在改變這場沖突的運行軌迹,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認爲,俄烏最終可能會達成類似朝鮮戰爭的“三八線方案”。

俄軍空襲哈爾科夫

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去年年初,當時有烏克蘭官員聲稱,俄羅斯給他們提供了“三八線方案”,類似朝鮮半島那樣,把烏克蘭領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他們自己掌管,另一部分將轉交給俄羅斯接管,但烏克蘭絕不會同意這個方案。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道,他們從來沒有給出過這樣的方案,要麽是烏方官員自己編造的,要麽是西方輿論提出的,反正跟俄羅斯沒有半點關系。

佩斯科夫雖然極力否認,但這一說法卻引起了俄羅斯學術界的關注。部分政治學者和軍事專家認爲,“三八線方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于俄羅斯來說,也許西方真的有人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但現階段要實施起來仍然非常困難。

如果時間再往前推,回到2022年那個秋天,西方和烏克蘭甚至認爲俄軍將面臨崩潰並被趕出烏克蘭境內。當時烏軍發起反攻,一舉收複東部和南部大片領土,不管是軍隊士氣還是西方援助熱情都十分高漲,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這張還挺帶感的

轉折點發生在去年烏軍大反攻期間,俄軍逐漸熟悉了戰場的節奏,也慢慢摸索到了對抗西方武器的竅門,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防禦技術飛躍,從他們在戰場上的布置也能看出很多小巧思,比如在坦克外面罩一層鐵皮,用來抵禦無人機的進攻,被網友戲稱爲“哈爾的移動城堡”。

反觀烏軍,盡管有西方的援助,他們還是在火力和兵力上都落後俄軍一大截,短時間內或許能一鼓作氣獲得暫時的勝利,但時間線一旦拉長,劣勢就顯出來了,再加上兵員消耗嚴重,又遲遲無法取得進展,産生倦怠感和疲憊感很正常。

這也是西方援烏心理的變化,烏軍大反攻的失敗更是加劇了他們對基輔當局的不信任感,自己國內民衆的反對聲也愈發強烈。

就拿美國來說,自從共和黨控制了衆議院,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裏,美國國會沒有批准任何一項援烏法案,直到上個月才在衆議長約翰遜的極力推動下通過新一輪610億美元援助。

看把老人家急得

與此同時,烏軍反攻失敗也爲雙方停火奠定了重要基礎。所有人都知道,一直這麽僵持下去是沒辦法開啓和談的,只有一方有能力打破僵局,才能迫使另一方停火。現在,俄羅斯迎來了機會之窗。

不管西方承不承認,烏軍在前線的狀況確實不容樂觀。西方援助遲遲不到,傷亡也一直增加,烏克蘭新一輪征兵法案甚至連監獄裏的罪犯都考慮到了,實在是沒人可用了。

趁新一輪援助和新兵還沒送到前線,俄羅斯出其不意地襲擊了相對平靜的哈爾科夫,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迫使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主力分出一部分支援哈爾科夫,從而爲俄軍再次大規模進攻頓巴斯創造條件。

當然,俄羅斯的胃口並不像西方輿論中描述得那麽大,他們的主要目標還是拿下頓巴斯的其余地區,並爲別爾哥羅德這樣的俄邊境城市建立緩沖區,阻礙烏方隔三岔五的襲擊。

幫朋友一把

值得一提的是,俄軍目前擁有的戰場優勢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因爲美國的新一輪援助很快就要到了,丹麥援助的首批F-16戰機也即將抵達,屆時俄軍的優勢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弱,雖然不至于影響全局,但傷亡也會因此增加。

因此,接下來幾個月的戰鬥至關重要,如果俄軍能夠趁機將優勢擴大並加以鞏固,烏克蘭即使重新武裝也很難挽救敗局,在某個關鍵時刻,西方或許會迫使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類似“三八線方案”的停戰協議,比如美國大選。

俄羅斯在戰場上的勝利會間接影響到拜登的選情,對特朗普形成助力。一旦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對烏援助很有可能會大幅下降甚至完全沒有,俄羅斯也可以從特朗普手中拿到更好的談判條件。

還記得特朗普曾經說過的那句名言嗎,他可以在24小時之內結束俄烏沖突。至于怎麽做,很簡單,讓烏克蘭投降就可以了。

5 阅读:1901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8:41

    一線都不能給

3號觀察室

簡介:關注社會時事,聚焦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