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擔心烏克蘭,美國援助台灣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邵永靈 2024-05-16 14:04:25

日前拜登在白宮簽署了美國國會表決通過的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這裏面有援助烏克蘭的,有援助以色列的,還有用于印太地區,援助台當局的。

對普京而言,他最擔憂的不是對烏軍援,而是美國對印太地區軍援的80億美元

從理論上講,如果站在俄羅斯的角度做分析的話,最擔心的應該是對烏軍援,而且這次的表決主要就是圍繞援助烏克蘭所展開的。但事實可能要出乎預料,比起援助烏克蘭,普京更擔心的是美國援助台灣。

俄羅斯國內的一名政治學者表示: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並非俄羅斯最關注的焦點。 相比之下,對台灣的援助才是真正的重點。盡管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給俄羅斯帶來了戰術上的困難,但並不足以構成戰略危險,反倒是用于印太地區的80億美元援助將可能真正改變遊戲規則。

不得不說,這一邏輯可真夠神奇的,也很出乎預料,畢竟現在與俄羅斯作戰的可是烏克蘭,印太地區以及台海局勢似乎與俄羅斯“八竿子打不著”,爲何俄羅斯學者會突然來這麽一個“神邏輯”呢?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普京更擔心對台軍援。

(一)美國通過一攬子對外援助,外界普遍認定,俄羅斯最擔心的是對烏軍援,但這種想法可能是錯誤的

在國際勞動節假期之前,美國國會和白宮緊趕時間,快速通過了一筆龐大金額的對外援助,這次的軍援主要分爲三個部分,一個是給烏克蘭的,一個是給以色列,還有一項是給印太盟友的,其中台當局是這次美國軍援印太地區的重點對象。

從具體金額數值分配看的話,烏克蘭得到了610億美元,以色列得到260億美元,台當局以及美國其他的印太盟友共分到80億美元。從數據看的話,顯然這次美國對外一攬子援助主要是圍繞援烏展開的。

五一之前,美國衆議長約翰遜把援烏法案提交到衆議院表決,很快法案通過,烏克蘭打仗的錢有了

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中,美國政壇圍繞援烏吵得不可開交。共和黨人對援烏産生了重大分歧,與傳統的共和黨人相比,親特朗普的“極右翼”團體是極力反對“援烏”的,他們認爲“援烏”是徒勞的,美國納稅人的錢不應該扔到海外,而是應該投入到美國國內,尤其需要加大對美墨邊境的投資。

在這一屆的美國衆議院內,共和黨人僅僅占據了微弱的優勢席位,這一屆的共和黨籍議長非常不好做,即使勉強能夠拿到議長錘,最終也不過是坐在火山口上。在黨內分歧嚴重的背景下,無論是之前的麥卡錫,還是後來的約翰遜,在過去大半年的時間中都不敢公然把援烏法案在衆議院進行表決。

但進入4月份之後情況發生了改變,烏克蘭戰場局勢驟變,俄軍一路西進,烏軍節節敗退;約翰遜在見完特朗普後在援烏問題上似乎得到了某種背書。所以在此背景下,約翰遜直接把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提交衆議院進行表決。後來由于推動表決對烏軍援,約翰遜被本黨議員格林彈劾,最後民主黨和共和黨人合力保住了約翰遜。

至于說援助以色列和印太地區,這純粹是“援烏”的陪襯。以色列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自然不必多說,即使不與“軍援烏克蘭”捆綁,直接表決的話,美國國會也會以壓倒性的優勢給予通過。至于說軍援印太地區,那就更不用說了,僅僅80億美元,還不到“援烏”金額的1/7,很明顯,這就是一個陪襯。鑒于美國國會兩黨對台海局勢以及印太地區都有極高的關注度,所以“軍援印太地區”與“援烏”綁定就是爲了能夠推動後者在國會迅速闖關。

而當約翰遜改變政治態度,讓對外援助法案在衆議院快速表決通過後,參議院和拜登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一機會,畢竟烏克蘭戰場局勢可是“救兵如救火”。

從理論上講,美國通過的這份一攬子對外援助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俄羅斯,因爲這裏面烏克蘭得到的錢最多。但真實情況可能會有所出入,俄羅斯的一名政治學者表示:比起烏克蘭,普京更擔心美國援助台灣?台海局勢可是與俄羅斯“八竿子打不著”,俄羅斯的國土雖然地跨歐亞大陸,但印太區域向來都不是俄國人的戰略重點,美國的“印太戰略”也不是爲俄羅斯所設計的。其實不僅僅是當代俄羅斯,曆史上的沙俄、蘇聯都不重視遠東地區,更看重的是歐洲方向的戰略利益。那麽俄羅斯國內的學者突然給出這麽一個評估,又是怎麽一回事呢?首先來看一看該評估是如何産生的。

俄羅斯學者在美國《外交官》雜志發表文章,認爲普京更擔憂美國的對台軍援

日前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的政治理論講師亞諾夫斯基在美國《外交官》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在摘要部分是這麽寫的:莫斯科認爲,對烏克蘭的最新一輪軍事援助是一種戰術上的阻礙,而不是戰略上的危險。印太地區的80億美元是真正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文章開頭寫道:當美國國會改變政治態度後,拜登迅速行動,簽署了這份950億美元的對外軍事援助,由于烏克蘭面對的是俄羅斯,後者正在頓巴斯地區穩步推進,烏克蘭自然獲得了最大的撥款份額。鑒于目前持續的加沙沖突以及美以特殊關系,以色列拿到一筆260億美元的軍援撥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裏面給台當局的錢才是真正的升級,至少莫斯科是這樣看的。

當拜登簽署這份950億美元的對外軍事援助撥款法案後,西方媒體競相強調俄羅斯對這份軍援法案的沮喪,英國廣播公司特別提到了俄羅斯主流媒體對這份援烏法案的態度:他們稱邁克·約翰遜完全“是個傻瓜”、“被洗腦了”。這表明衆議院批准向烏克蘭提供的 610 億美元援助計劃觸動了莫斯科敏感的神經,美國的彭博社則明確報道了俄羅斯官方對這份援烏法案的態度。在西方看來,毫無疑問,在這份援助法案中,對俄羅斯影響最大的是援烏法案。

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在俄羅斯看來,這次烏克蘭拿到的錢雖然最多,高達610億美元,但與過去西方已援烏的2780億美元相比,它是蒼白無力的。過去西方給了烏克蘭2780億美元,但後者依然未能在戰場上打開新局面,去年的反攻不也是“無疾而終”嗎?2780億美元都沒起到作用,更何況是這次的610億美元呢?

在克裏姆林宮看來,美國最新一輪的援助只是給烏克蘭有限的喘息機會,不會改變戰場上的最終趨勢。與戰前相比,俄羅斯在沒有進行全國總動員的背景下,把自身的兵力擴大了15%,而現在烏克蘭卻頒布了曆史上最嚴厲的“全國動員法”,莫斯科看到這一點認爲時間在自己的一邊,而美國對烏克蘭新一輪軍援是基輔幾乎絕望的迹象,這只會在戰術上給俄羅斯帶來麻煩,但不會帶來戰略危險。

普京並不在意美國的對烏軍援,因爲在他看來,基輔幾乎已經絕望了

至于說援助以色列,莫斯科就更不在意了,甚至而言,美國援助以色列越多,中東局勢越複雜,情況對俄羅斯就越有利,因爲這可以分散全球輿論、西方對俄烏沖突的關注度。

(二)莫斯科並不擔心烏克蘭局勢,更擔心的是台海乃至整個印太地區局勢

事實上,對莫斯科而言,台海才是真正的“遊戲規則改變者”。這項針對台灣以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其他夥伴的80億美元一攬子計劃將産生重大影響,莫斯科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來應對美國在印太地區投入的80億美元,因爲印太地區是俄羅斯的大後方,也是當前該國商業和外交的優先目的地。

隨後亞諾夫斯基繼續在文章中寫道:其一,這次對台當局的軍事援助表明,美國對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全面穿梭外交”並沒有改變美國對華態度,美國一直致力于讓中俄兩國的貿易通道徹底被切斷。

這次台灣地區2024選舉過後,賴清德上台,未來的台海局勢不容樂觀。而目前美國的直接援助、“美日聯盟”的收緊以及對台海局勢的關注,正讓台當局走向更大膽的地步,他們已經開始准備進一步“去中國化”。

在俄羅斯看來,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美日以及台當局的一系列動作將會在台海産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其二,“海馬斯”多管火箭炮正在進入南海,美國提供強大的武器重申了戰略承諾,振奮了當地的盟友。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受此影響,撕毀杜特爾特時代的“君子協定”,正在南海局勢中加緊冒險。

美國加大對印太地區的軍援只會刺激菲律賓,讓他铤而走險

其三,美國向印太地區提供的80億美元雖然金額不大,但能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撬動地緣政治關系。“五眼聯盟”持續收緊;美韓、美日達成最新的造船合作意向;“奧庫斯”集團正試圖擴張與升級,而80億美元將會成爲新的催化劑,這意味著未來美國將在中國周邊投入更多的力量。

從腹黑學以及現實利益角度分析的話,美國在印太地區投入的力量越多,在某種程度上似乎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因爲這可以讓美國的戰略精力變得更加分散,從而減緩俄羅斯在歐洲方向的戰略壓力,就像巴以沖突所産生的影響一樣,美國對中東事務的被迫投入讓俄羅斯遭遇的戰略壓力在很大程度上銳減。

但現實情況可能要更複雜,或者說印太地區的情況與中東地區局勢有很大的不同。對俄羅斯而言,地區國家之間的“不結盟”、“中立”非常重要,他們可以在不屈服美國制裁壓力的背景下成爲俄羅斯外交與對外經貿關系的突破口。俄烏沖突爆發後,東南亞很多國家保持“中立”,他們沒有在這場沖突中選邊站隊,這就成了俄羅斯對外關系的一個潛在通道。

2023年11月7日,東南亞—尤索夫伊薩研究所曾發表了這麽一篇文章:俄羅斯的記憶外交正在東南亞帶來紅利。一直以來,俄羅斯與東南亞地區之間的經貿聯系非常小,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額再次下跌,這一數據目前只占到東盟10國對外貿易總額的0.5%。俄羅斯對該地區的武器銷售已經“斷崖式”下降,隨著東盟國家努力實現碳中和的未來,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減少。只有孤立的緬甸對俄羅斯的核電技術感興趣。

但俄烏沖突爆發後,受西方外交、經濟孤立、制裁的壓力,俄羅斯開始想辦法“突圍”,他們把目光瞄向了中東、遠東和東南亞。

在過去30年來,俄羅斯與東南亞的關系並不深,不過卻利用“記憶外交”在東南亞試圖打開一條突破口,而這一“記憶外交”主要根植于冷戰。

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把目光瞄向全球中立國家,其實印太是重點區域

2022 年,一座獻給上世紀70年代在訓練老撾飛行員時遇難的蘇聯飛行員的雕像在萬象揭幕。俄羅斯駐老撾大使宣布“蘇聯飛行員壯舉的記憶將留在兩國人民的記憶中”。在印度尼西亞,1960年代初蘇聯的武器轉讓幫助蘇加諾政權擋住了荷蘭殖民者對巴布亞幾內亞的攻勢。

但這種“記憶外交”顯然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在聯大有關俄烏沖突的投票中,越南和老撾直接投了棄權票,在印度尼西亞,蘇聯對蘇加諾政權的軍事援助仍然引起了老一輩人的共鳴。正如一位著名知識分子今年早些時候對作者所說:“今天,俄羅斯可能不是一個重要的朋友,但它是一個老朋友,應該受到相應的尊重。”

蘇加諾的女兒、前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裏是目前總統佐科所在政黨——印尼民主黨的負責人,其批評了烏克蘭,但贊揚了俄羅斯。

東南亞是俄羅斯打開外交的突破口,而範圍更廣的印太地區則是他打開貿易新通道的突破口。2023年《日經亞洲》曾披露:印度洋上的小國馬爾代夫是規避對俄羅斯制裁的貨物的轉運點。在俄烏沖突爆發後的1年時間中,約有40萬台美國制造的半導體通過馬爾代夫運往俄羅斯,總價值5360萬美元。

利用第三方規避制裁對俄羅斯而言非常重要,廣大印太地區“中立”國家成了俄羅斯外交、經貿的突破口。但這次美國加大在印太地區的軍援力度,俄羅斯感到非常擔憂:台海局勢的緊張以及美國的軍援拉攏將迫使更多的印太國家不得不考慮放棄“中立”,站在美國一邊。即使他們不想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隊”,但如果局勢緊張,美國壓力過大的話,他們可能將不得不考慮改變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以緩解美國的施壓。

在普京看來,白宮對台當局的軍援比軍援烏克蘭的威脅性更大

正如亞諾夫斯基在文章中所寫得那樣:“地區不結盟”對俄羅斯至關重要。東南亞是科技供應鏈的外交政策重點。然而,隨著“印太軍事化”的深入,台海、南海局勢的持續緊張,廣大印太國家將很難保持中立。4月前的東南亞是一個在集團貿易競爭上松散的地區。現在,莫斯科以驚人的清醒度看到了不可預測的升級螺旋的威脅。軍備和技術競賽以及日益加劇的集團化將會讓莫斯科未來在印太地區不受歡迎的程度加劇。

亞諾夫斯基表示: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局勢已然如此,它是可控的,不需要做更多擔憂。而印太地區不同,俄羅斯已將它看作是自己的“後方”。與外部普遍想法相反,俄羅斯並不擔心對烏軍援,他更擔心的是美國對台灣以及整個印太地區80億美元的軍援。

36 阅读:16232
评论列表
  • A傑 32
    2024-05-17 12:00

    狗屁不通說的什麽玩意

  • 2024-05-16 14:54

    猶太人不傻,他們永遠都是利益至上。他們要是統治美國,不是幹掉美國

    搖了一夜床 回覆:
    如果猶太人不能讓昂撒人過上好日子 他們是會被美國幹掉的。
  • 2024-05-17 13:34

    其實烏克蘭已經廢了,讓老美源源不斷支援才最好了,反正改變不了結局。吞金獸一樣的吸納各方資金

邵永靈

簡介:軍事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爲大戰略,軍事戰略,核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