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的西南大迂回使南宋經濟窘迫,攻破襄陽標志南宋滅亡的開始

史海撷英 2024-05-04 18:08:20

襄陽城破,是南宋不行的結果,而不是南宋不行的原因。規範表述是:因爲南宋真得不行了,所以才會丟了襄陽。

首先說襄陽地利

自古以來,南朝政權都是一個雙頭政權:長江下遊,或是建康或是臨安,作爲政治中心:長江中遊,主要是荊襄地區,作爲軍事中心。

原因是長江江面的寬度。

建康附近的江面很寬,外加還有兩淮水網,所以北方政權打過長江很難。因此,把政治中心,也就是首都定在下遊建康一帶就非常安全。如果還想再安全一點兒,那就學南宋,一慫到底,直接定都杭州。

東晉形勢圖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那北方政權應該怎麽操作?最好的辦法不是從長江下遊的建康突破長江,而是從長江中遊的荊襄突破長江,然後順流而下,去收拾下遊的南朝政權。因爲荊襄地區的長江江面過比較窄。所以,南朝政權一定要在荊襄地區屯駐重兵。不管是三國時的東吳,還是十六國時期的東晉,以及南北朝時期的所有南朝政權,幾乎都是這種布局,把荊襄當作自己的軍事中心。

因此,對南宋來說,荊襄一定要守,而且一定要窮舉國之力去守。這裏都守不住,那別的地方幹脆就不用守。因爲無險可守。

其次說南宋財政

具體到蒙宋戰爭,荊襄地區的爭奪焦點是襄陽。

襄陽被喻爲天下之腰膂,跨連荊豫、控扼南北,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這一點,南宋十分清楚。所以,在蒙古人關注襄陽之前,南宋就已經花巨資在襄陽建立了牢固防線。

那蒙古人呢?別說蒙古人,包括女真人在內,他們統統沒有發現襄陽的戰略價值。女真大金爲啥滅不了南宋?就純軍事來說,就是腦子問題。金軍拼命往東南派兵,填一批人死一批人,但怎麽填都填不滅南宋。原因就是從建康方向很難突破長江,即便突破也無法隔著兩淮持續輸入暴力。但女真人終其一朝,也沒能發現襄陽的戰略價值。

蒙古人更暴力,打仗從來不分主次、一律齊頭並進,看誰有本事誰就打出主攻方向,所以兩淮也打、荊襄也打、四川也打。甚至還把迂回戰術運用到戰略層面,玩了一個西南大迂回,竟從從雲貴去抄南宋後路。直到忽必烈時期,蒙古人才在南宋降將劉整的點撥下發現了襄陽的戰略價值。

蒙哥攻宋形勢圖

說了這麽半天,不還是地利嗎?這跟財政有啥關系?關系就是蒙哥時期的西南大迂回雖然沒能滅掉南宋,但把南宋打到了經濟破産。等到蒙古人把注意力轉移到襄陽的時候,南宋已經無力支撐襄陽保衛戰。

端平元年(1234年)的時候,南宋紙幣一貫還能兌換429文銅錢;景定四年(1263年)的時候,南宋紙幣一貫僅能兌換250文銅錢。等到襄陽之戰開打的前一年,也就是鹹淳二年(1266年),南宋紙幣一貫只能兌換4文銅錢。經濟窘迫到這種程度,南宋還拿什麽整軍備戰?

所以,鹹淳三年(1267年),蒙宋襄陽之戰爆發的時候,南宋基本走到財政破産的邊緣。但凡南宋還能拿出錢來,那襄陽未必會被輕易攻破,甚至還可能拼殘大蒙古國的財政。

“以國家每歲經費計之,襄樊殆居其半”,也就是說,偌大的大蒙古國也扛不住襄陽之戰的累年消耗。所以,忽必烈才不得不改變久圍不攻的既定戰略,下令前線趕緊發動總攻、加快戰爭進程。蒙元尚且如此,就不要說南宋了。

第三是蒙元水軍

襄陽也稱襄樊,其實際是兩座城,樊城在漢水以北、襄陽在漢水以南,二城隔漢水相望且互爲犄角,構成一個雙城防禦系統。

那攻破襄陽的關鍵是什麽?什麽蒙古鐵騎天下無敵、什麽回回炮雷霆萬鈞、什麽元軍圍城曠日持久,等等這些全是虛的。襄陽城防完全能扛住。但前提是宋軍必須牢牢掌握制水權。

三國關羽襄樊之戰,爲何能打出威震華夏的氣勢?因爲在進攻襄樊之前,關羽的水軍已經在漢江水面上暢通無阻,曹軍根本不敢派出水軍迎戰。而南宋恰恰在這個關鍵前提上出了問題。簡單說就是南宋水軍已經打不贏蒙元水軍。

在漢水上,南宋水軍都打不過蒙元水軍。那等到襄陽城破之後,在長江上,南宋水軍還怎麽打?因爲人家是越打越強,自己卻越打越弱。之後的丁家洲水戰,南宋十三萬水軍一戰報銷,就是明證。

蒙元攻宋形勢圖

所以,襄陽易手的關鍵是制水權易手,而制水權易手的關鍵是蒙元水軍已經形成戰鬥力,而且很可能已經超過南宋水軍。

襄陽城破,標志著蒙宋之間的軍事平衡被徹底打破。之前尚且勢均力敵、之後就是單方面碾壓。所以,襄陽城破是南宋被滅的開始,而不是南宋被滅的原因。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