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世界!我國已建成稭稈變油百噸産線,今年將建成萬噸産線

科技解析站 2024-04-08 19:33:55

近年來,農村稭稈處理問題一直是十分棘手的老大難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往做法就是一燒了之,但這樣做會把周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焚燒稭稈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或多或少會影響人類健康。

後來,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更加重視,禁止焚燒稭稈便在廣大農村地區強制推廣。初衷是好的,然而實行一段時間後又發現不允許焚燒稭稈基本只能就地粉碎還田,而稭稈本身就不容易腐爛,年複一年會導致農田表層被稭稈覆蓋,蟲卵難以及時消滅,影響來年正常耕種,造成農作物減産甚至絕收。

有人提議建立稭稈收儲利用網絡,例如造紙、作爲食草動物飼料、燃燒發電等。然而由于這兩種方式價值太低,很少有企業願意大量收購,可操作性很差。

燒不行,不燒也不行,該如何是好呢?

令人振奮的是,最近我國終于開發出了一項黑科技,完美解決了稭稈廢物利用難題!

這項黑科技就是利用稭稈生産生物燃油,是我國科研團隊耗時15年持續研發首創的黑科技,可謂遙遙領先世界。利用這項黑科技,每8噸就能生産出1噸生物燃油。

最令人振奮的是這項黑科技生産工藝成本遠低于傳統工藝,可産生巨額利潤。馬隆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條技術路線所産出的油品組分更接近于石油基航油,具有與石化航油近乎相同的理化性質。此外,這項技術的直接成本僅有目前流行的動植物油脂生物燃油的40%。”

根據國內生産企業提供的數據,采用地溝油作爲原料生産的生物航油成本大約在13000~15000元/噸,售價爲16000元~24000元。這意味著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研究團隊開發的這項黑科技的生物航油生産成本僅有5200~6000元/噸。

資料顯示,每年我國産生的稭稈總數超過7億噸,如果能夠全部用來生産生物燃油,則可生産超過8750萬噸生物燃油。按照每噸價值16000元計算,總價值超過14000億元!相當于每噸稭稈可産生2000元的價值。比起作爲飼料或者焚燒發電,這個價值高出很多,有足夠的利潤空間用于建立稭稈回收網絡。

這項技術已經完成中試,今年將建成萬噸級産線,前景十分廣闊。

據《上官新聞》2024年3月25日報道,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的科研團隊在2017年就已經在遼甯營口建成百噸級生物航油中試産線並順利開車運行,該團隊計劃今年建成萬噸級生物航油産線。目前已有10家企業明確表示有合作意向。

這種稭稈合成生物航油的黑科技關鍵環節是催化劑,最初采用的是昂貴的稀有金屬“鉑”,後來經過改進測試,最終改爲便宜的“鎳”。

馬隆龍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那時我們原本采用的是貴金屬‘鉑’作爲催化劑,但考慮到成本問題,我們又重新回到實驗室測試,最終改用更便宜的‘鎳’。”

這意味著今後即使“稭稈合成生物航油”生産線需要擴産,也不用擔心無法找到足夠的催化劑,只要有需求,理論上産能可無限擴張。

目前美中不足的是,利用該技術生産的生物航油還在認證適航證,一旦通過認證,這種生物航油將徹底改變我國航空能源産業格局。即便最終認證失敗也沒關系,這種生物航油仍然可以與柴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爲柴油給普通柴油車使用。這將大幅度減少我國對化石燃料的消耗,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用于購買石油的外彙儲備,還降低了我國被石油卡脖子的風險。

馬隆龍教授告訴記者:“從學術角度來說,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其涵蓋的種類非常多,例如農作物廢棄物、木材廢棄物和禽畜糞便等。而我們團隊所聚焦的主要是木質纖維素,比如稭稈、草、樹枝等。”

此外,理論上,這項黑科技不僅能夠利用稭稈合成生物航油,只要主要成分是木質素就能作爲合成原料。那麽竹子、枯枝落葉、雜草等主要成分爲木質纖維素的生物原料都能夠用來合成生物航油,而且它和化石燃料不一樣,並不會産生增量二氧化碳,等同于節能減排。

綜上所述,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科研團隊耗時15年首創的“稭稈變油”黑科技已經走出實驗室,即將産業化。一旦完成産業化,這項黑科技必將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降低石油卡脖子風險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廣州日報》報道鏈接:https://m.toutiao.com/is/iYeH3wYJ/ - 稭稈變燃油,廣州技術破解能源危機 - 今日頭條

《上觀新聞》報道鏈接:https://m.toutiao.com/is/iYe9RLMf/ - 8噸稭稈提煉1噸油!可持續生物航油或將開啓綠色燃料新紀元 - 今日頭條

0 阅读:33

科技解析站

簡介:關注軍事、科技、經濟,分享獨特觀點,歡迎評論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