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華爲合作汽車基地主體完工;特斯拉中國裁員,銷售人員是重災區

AutoR智駕 2024-04-18 09:26:43

摘取每日重要新聞,

以科技視角、極客精神,挖掘重點,探索更多。

編輯丨智駕編輯部

● 近日,新能源重卡企業葦渡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彙豐銀行HSBC,HITE Hedge Asset Management,嘉民集團Goodman Group以及全球知名品牌和物流企業高管。這是葦渡科技繼2023年12月完成B1輪融資後的又一輪新融資。並且,該公司B輪已累計獲得1.1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其零排放重卡在中美歐等地的測試和量産交付。

● 日前,豐田汽車公司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出申請,召回2022年11月起至本月所制造的135000余台普銳斯。官方表示,該款車輛外側後車門的開關存在防水性能不足。在大量沖水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內部零件短路,最嚴重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行駛中車門突然打開。

● 西班牙企業EV Motors與加泰羅尼亞地區政府在4月16日表示,奇瑞汽車已經與EV Motors簽署一項合資協議,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日産汽車于2021年關閉的一家西班牙工廠生産汽車。

● 4月17日,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初步代理聲明,尋求股東批准將公司注冊地從特拉華州遷至得克薩斯州,以及根據股東在2018年特別會議上批准的CEO薪酬方案,批准馬斯克的薪酬。

● 4月17日,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由于車身和動力總成控制模塊可能無法檢測到12伏蓄電池充電狀態的變化,福特汽車公司將召回部分2021-2024年款Bronco Sport和2022-2023年款Maverick汽車,共計456565輛。

●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4月17日公告,已將對本田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意外啓動報告的調查升級爲工程分析。在汽車安全監管機構可能要求召回之前,工程分析是一項強制性要求。此次調查包括本田旗下廣受歡迎的雅閣轎車和CR-V。

特斯拉中國大裁員,多以銷售人員爲主

日前,特斯拉全球大裁員一事引起行業關注。據國內媒體報道,特斯拉中國區裁員涵蓋多個部門,部分部門已裁員完畢,銷售人員是重災區。一位特斯拉銷售向媒體表示,被裁人員多數爲工作時間六個月以內的新員工。“這批人按照‘0.5N+3’進行賠償,因爲特斯拉底薪較高,所以賠償到手大概有4至5萬元。”((N爲工作年限,不足六個月按0.5N計算)另一名特斯拉被裁內部員工表示,4月16日下午內部員工陸續接到離職通知並辦理完手續,賠償金額均爲“N+3”,其所在大部門裁員比例爲20%,裁員工作已經結束。

此外,特斯拉這次大範圍裁員據悉還波及上海工廠,上海浦東臨港特斯拉工廠的員工們已經收到了官方的郵件,不少員工已在微信群裏開始討論裁員和賠償的事情。

大衆小鵬將聯合開發電子電氣架構 用于大衆電動車型

2024年4月17日,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集團正式簽訂EEA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集團,將爲大衆汽車在中國的電動車平台聯合開發行業領先的EEA電子電氣架構。

雙方聯合開發的EEA電子電氣架構,預計將從2026年起應用于在中國生産的大衆汽車品牌電動車型。據悉,這一架構由小鵬汽車、大衆中國科技公司和大衆集團旗下CARIAD中國共同開發,將確保大衆汽車品牌的本土電動車型實現快速的數字化服務擴展。通過OTA遠程升級,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先進功能將無縫集成到車輛中,並可實現持續更新及擴展。

同時,由于采取了基于區域控制及准中央計算的架構,車輛內控制器數量將較之前大幅減少30%,因此,面向本土市場的CEA架構將提升産品的成本競爭力。

長安汽車2023年淨利潤113.27,2024年銷售目標280萬輛

4月17日,長安汽車今日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長安汽車2023年營業收入1512.98億元,同比增長24.78%;歸母淨利潤113.27億元,同比增長45.25%。銷量方面,長安汽車2023年銷售超255萬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47萬台,自主品牌海外銷量超過了23萬台,均創曆史新高。對于2024年的銷量目標,長安汽車集團決心沖擊280萬輛,同比增長9.7%。其主要品牌包括長安UNI125萬輛,長安啓源25萬輛,深藍汽車28萬輛,阿維塔9萬輛,長安凱程23萬輛;新能源銷量目標75萬輛,同比增長55.9%;海外市場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33.2%。

江淮華爲合作汽車基地主體已基本建成

據“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公衆號介紹,近日安徽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紅文與華爲公司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舉行工作會談。江汽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江汽集團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明,華爲終端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市領導袁飛參加。值得一提的是,報道中還揭曉了正在快速建設中的江淮高端新能源汽車基地。圖中可以看到,該基地主體已經基本成型,正做內部的整備工作,很快就能投入使用。據此前公告,該項目位于肥西縣桃花工業園,項目總投資39.805億元,達産後可年産2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未來,華爲與江淮的合作車型就將在此工廠生産,爆料稱其將定名“傲界”。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于下月開工

從特斯拉中國方面獲悉,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計劃于今年5月開工,並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量産,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官方資料顯示,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生産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該産品基于一體化系統集成和模塊化設計,幫助電網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等更高效地存儲和分配可再生能源。Megapack每台機組可存儲超過3.9MWh(兆瓦時)的能源,足以滿足3600戶家庭1小時的用電需求,200多台Megapack可以組成一個儲能電廠,可儲存100萬度電,滿足舊金山市6個小時的用電需求。

極越法務部回應購買小米SU7被強制辭退:嚴重違反職業道德‍‍‍‍

近日有微博用戶“大姚Tok”自曝稱,自己買了小米SU7創始版之後,被自家公司(極越汽車)強制辭退,理由是違反競業協議。事情發酵後引起多方圍觀,極越汽車法務部今日針對此事發布情況說明,其表示,近日網傳極越汽車因員工姚某某購買某米汽車而開除一事,與事實相悖,爲正視聽,公司澄清如上圖。

奇瑞星途首款新能源旗艦MPV正式亮相

4月17日消息,奇瑞星途今日發布了旗下首款新能源MPV E08的官方照片。據悉,該車由星途歐洲和上海造型團隊打造,采用了星途“風之美學”2.0的設計理念,並將在2024的北京車展上首次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該車將首次采用大後門的設計,後排車門打開後可直接延伸至第三排,徹底解決了第三排乘客上下車的問題。官方表示,星途目前已經形成了星途與星紀元兩大序列覆蓋燃油、混動、增程、純電全域動力形式在內的轎車、SUV等6款産品。

問界新M5開通預售,訂單已超10000台

4月17日,問界新M5開啓預訂通道,並可享受2000元訂金抵扣5000元購車款優惠。余承東在微博表示:一年前發布的問界M5智駕版是首款搭載華爲高階智能駕駛ADS 2.0的車型,開啓了高階智駕新賽道。4月23日,問界新M5將帶來全面升級,爲消費者帶來“超好看、超好開、超智能、超安全”的全新體驗。據官方數據,預售開通12小時後,累計訂單突破10000台。

大衆電動汽車歐洲銷量暴跌25%

有國際媒體報道,在第一季度,大衆在歐洲市場的電動車銷量暴跌近25%。從全球範圍來看,大衆集團旗下的品牌,如奧迪、斯柯達和保時捷等的電動車銷量下跌了3%,達到13.64萬輛,而傳統燃油車的銷量則增長了4%,接近200萬輛。大衆電動車銷量的急劇下降被視爲一個警示信號,表明歐洲市場正在普遍回歸燃油車。分析指出,電動車需求降溫主要是因爲歐洲各國政府紛紛減少補貼,並放緩了淘汰燃油和柴油車的目標。

日産汽車押注于固態電池,並將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

據路透社報道,4月16日,日本第三大汽車制造商日産汽車表示,其將在2029年初開始大規模生産用于電動汽車的固態電池,並使用大型壓鑄機,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未來車型的成本。路透社指出,日産希望借助技術進步,以應對來自特斯拉和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特斯拉和比亞迪在電動汽車的生産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

日産將首先在位于橫濱(Yokohama)的一家試驗工廠進行原型測試,並開發固態電池,然後再慢慢提高産能。不過,就目前而言,該工廠尚未完工。據悉,固態電池有望比傳統電池充電更快,使用壽命更長。日産預計將從2025年3月開始在橫濱工廠生産第一批固態電池,並將從2028年4月開始在每個生産班次部署100名工人,進而將産量提高到每月100MWh。

此外,日産還表示,從2027財年開始,其將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生産電動汽車,可將制造成本降低10%,並將零部件重量降低20%。

美國對3322輛凱迪拉克銳歌發起調查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4月15日宣布,該機構已經啓動了初步評估,對3,322輛通用凱迪拉克銳歌(Lyriq)電動汽車制動輔助系統失靈的相關索賠進行調查。

NHTSA稱,該機構收到的報告稱,車輛制動踏板過硬,並且在隨後的啓動或行駛過程中出現了“制動系統故障”信息。NHTSA的評估範圍包括2023款銳歌。

NHTSA的初步評估報告顯示,通用汽車稱電子制動控制模塊的內部主軸可能在防抱死制動系統(ABS)事件中斷裂。ABS系統可防止車輪在刹車時抱死和打滑,從而進一步降低事故風險。通用在提交給NHTSA的報告中表示,由于主軸斷裂,車輛可能會失去制動助力,車速受限,ABS系統也會失去部分功能。

NHTSA表示,通用已經准備好了一個OTA升級程序,一旦主軸斷裂,該程序將向駕駛員發出警報。

0 阅读:16

AutoR智駕

簡介:智駕網,有溫度的汽車科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