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廣東省委書記,後官至副國級,臨終前坦言:我沒有辜負小平同志的囑托

方圓文史 2024-04-22 16:40:19

從1978年至1997年,在這不到20年的時間裏,廣東省的GDP、財政收入、工商稅收等,呈十幾倍、幾十倍地增長,其經濟發展速度令世界震驚。

而廣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除了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國家的鼎力支持外,也離不開此人的優秀領導,他就是原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同志。

那麽,他有什麽事迹呢?

謝非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1932年11月出生,在他3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一手將他們兄妹四人拉扯長大。

好在謝母思想開明,並沒有因爲家境貧寒而忽略孩子們的學業,幾個孩子也非常地努力,學習成績都很優秀。謝非更是從小聰明伶俐,尤其在文學和口才方面能力非常突出,深受老師們的喜愛。

然而,原以爲抗戰結束後,老百姓就能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不料,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竟又悍然發動了內戰,將剛從戰火中解脫出來的中國人民,又拉回到了戰爭的漩渦之中。

爲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獨裁統治,使中國人民真正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年僅15歲的謝非毅然投身革命,在家鄉當起了民運隊員,四處奔走于各鄉宣傳我黨的政策,積極動員青年參軍。

1949年7月,由于表現突出,年僅17歲的謝非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産黨,正式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在這之後,謝非長期在陸豐縣任職,曆任縣委宣傳部長、副縣長、縣委書記等職。

在基層工作的這段時間裏,謝非經常深入到群衆中,了解群衆的實際困難,並積極予以解決。“務實、勤勉、樸素”,這是謝非留給人民群衆的普遍印象。

事實上,一直以來,謝非都強調,作爲基層幹部,一定要經常深入人民群衆當中,切實了解民有所呼、民有所求、民有所樂,爭做人民群衆滿意的公仆。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1960年後,謝非離開陸豐縣,來到省裏工作,曆任廣東《上遊》雜志社編輯、中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廣東省革委會政工組政工辦副主任等職。

事實上,在這一段時期裏,謝非的職位並不算高,真正讓他進入廣東省委領導班子的,則是在1979年以後,那時,他被任命爲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1983年後,時年51歲的謝非履任新職,任廣東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不久後又兼任廣州市委書記。

在廣州工作期間,謝非經常奔走于全市各基層單位、工礦企業、學校校園等。

但與其他領導不同的是,謝非到下面視察工作時從來不事先打招呼,說到就到,而且也沒有什麽排場,輕車簡從,若不做自我介紹,別人甚至還分辨不出。

此外,他還經常下鄉調研,與基層幹部、農民群衆座談,切實了解群衆的實際困難,並及時予以解決,有時候,他在下面一待就是半個多月。

工作上如此,生活上自不用說。在90年代,人民群衆的生活水平普遍都上升了一個等次,但謝非家中不僅沒有一點裝飾,其家具更是老舊,甚至還有在鄉下才能見到的長條凳。很難想象,這竟然是堂堂一省領導的家。

但對于謝非而言,如何提高人民群衆的整體生活水平,才是他所關注的重點。

1991年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國內形勢變得異常複雜、嚴峻。在此形勢下,一些幹部和群衆不禁對“改革開放”産生了疑惑,有人甚至還提出了“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

爲了解決困惑、增強信心,88歲的鄧公不顧自己年邁體弱,毅然決定南下視察,並發表了扭轉局勢的講話,史稱——“南方講話”。而當時負責接待,並全程陪同的,正是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

在此期間,鄧公對謝非說:廣東要再上幾個台階,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

盡管當時廣東的GDP與亞洲“四小龍”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但鄧公的這番囑托,無疑成了謝非日後的動力。

從這個時候起,謝非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發展廣東經濟中去,並制定了“三個三工程”,開足馬力,全力追趕亞洲“四小龍”。

而謝非也沒有辜負鄧公的厚望,自1978年到1997年,在這不到20年的時間裏,廣東省的國民生産總值、財政收入等,都呈現了倍速增長,廣東的經濟增速震驚了全世界。而這一系列輝煌的成就,自然離不開謝非的殚精竭慮。

1992年10月,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年近花甲的謝非被選爲中央政治局委員,1998年3月又成功當選爲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99年10月27日,謝非同志走完了他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享年67歲。在彌留之際,他說道:“我一生之中最大的安慰,就是沒有辜負小平同志的囑托!”

4 阅读: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