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也能出真知

鳳都往事 2023-10-26 16:22:19

在借讀《北洋野史》的時候,心裏就反複考慮,這樣的野史需不需要讀一下呢?讀後會不會感覺失望?但心裏又特別想學習一下對中國近代史有著重大影響的北洋史。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借閱了這本《北洋野史》。

當翻開《北洋野史》閱讀時,開始借閱時的疑慮頓時消失,讓我更加投入到對該書的閱讀上了。通過閱讀《北洋野史》讓我對北洋史中各個曆史人物的認真,讓每一個北洋軍閥更趨向于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當時學曆史時的那種盲目“畫像”。

如北洋魁首袁世凱。他雖然文化不高,但軍事才能卓越,就是他在朝鮮把日本陸軍打敗,這是在中日甲午海戰之前,也是清政府對外戰爭中敗多勝少的一次徹底勝利。如果不是袁世凱的大兒子和手下那幫“幫凶”,或許袁世凱就不會稱帝了(雖然他有想法)。最令我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是一個貪權不貪財、不以公謀私的清官,就憑這一點,現在的多少貪官還不如袁世凱。袁世凱一般不喝酒(全家聚餐時喝點紹興酒),也不怎麽抽煙(除雪茄外),更對鴉片深惡痛絕,典型的一個“新時代好青年”形象。

和袁世凱一樣不愛財的還有段祺瑞。他“一生不蓄私財,不徇私情,不擁失自重,這在軍閥中,無論何時也算是至爲可貴了。”再看看我們如今當官的,在反腐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還是屢禁不止、前赴後繼。

在北洋史中還有一個值得後人敬仰的就是在所有的北洋軍閥中,很少有投靠日本的。要說有的話,那只有一個江宗朝。76歲的江宗朝貪生怕死,硬是撐到了日軍接管北京防務後才敢上任,後來又當了僞市長,後來還煽動吳佩孚加入,結果被一頓臭罵。

作爲山東人,不得不提的幾個山東軍閥。他們是吳佩孚張宗昌、韓複渠、孫傳芳。對于這幾個人,從小學史時就沒有好印象,幼小的心靈裏早已經把他們劃到了“壞人”一堆裏。如今再看,其實他們都各有特點:吳佩孚最有才,是一個秀才兵,雖然他的直接上級盧永祥不喜歡他,但直系頭子曹锟還是非常欣賞他的,並誇贊他是金星轉世。最沒有文化的是張宗昌和韓複渠,二人雖沒文化但卻都喜歡附庸風雅,喜歡作詩,被稱爲“狗肉將軍”“三不知將軍”(不知自己人有多少,不知自己的錢有多少,不知自己的姨太太有多少)的張宗昌還找了當時的山東省教育廳廳長王壽彭(前清狀元)幫他作詩。這是王壽濤曾經教過國學大師季羨林,而且爲了表彰前三名,還親自給將題過字的扇子獎給季羨林。

至于張宗昌和韓複渠的詩,大家想必聽說過,在此就不拿出來了。但二人在當時還是給山東辦了一些實事的,這也是事實。後來張宗昌被韓複渠叫回山東,被人槍殺。至于陳傳芳,我們都知道就是他盜了慈禧墓,不僅受到溥儀的憎恨,而且也受到世人的唾棄。

對于野史,在我們印象中大都沒有正史那麽真實,也可能是些道聽途說之事罷了。其實真正的野史並不是道聽途說來的,野史是與正史對應的,正史是由官方編寫,而野史大多都是由個人編寫。

有時候正史或許有故意歌頌執政者之嫌,或者是當權者有意“粉刷”自己的功績而編寫,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時就親自過問曆史的編寫,其實就是看看史官們是怎麽“歌頌”他的,或者別把他那些見不得人的事也編進正史裏去。而野史就沒有這樣的限制,野史大都是以私人筆記形式出現,雖然沒有正史的嚴肅性,但也有其特別學習的地方。

4 阅读:1568
评论列表
  • 2023-11-01 20:09

    孫傳芳還是孫殿英?

  • 2023-11-27 09:02

    是孫殿英,不是什麽陳傳芳!

  • 2023-11-12 20:47

    野史多真,正史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