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爲了“天朝上國”的面子,百姓們忍饑受凍算得了什麽?

文史磚家 2024-05-04 15:47:03

文|格瓦拉同志

隋炀帝楊廣是一位好大喜功、酷愛炫耀的皇帝,加之繼承了老爹隋文帝留下的豐厚“家底”,所以在即位之初便豪情滿懷,希望將“天朝上國”的美名散播到全世界,重現“君臨天下,萬邦來朝”的盛況。爲此,隋炀帝本著“厚往薄來”的原則,不惜血本招徕周邊國家來華朝貢通商,並用極盡奢華的方式來招待他們,以顯示“天朝上國”的強盛、富庶。

梁元帝蕭繹所繪《職貢圖》

在隋炀帝“金錢外交”的攻勢下,效果果然很明顯。大業六年(610年)正月,響應隋炀帝的號召,四境各國的君主或酋長們不遠千裏,陸續抵達東都洛陽朝拜,隨行的還有大批攜帶各種奇珍異品,准備和中國做生意的外商(注:隋朝都城雖然在長安,但隋炀帝卻經常住在洛陽行宮)。等到各國君主或酋長聚齊後,隋炀帝下令舉行盛大的國宴,並在元宵節于端門大街表演“百戲”。

“百戲”一詞産生于漢代,是對民間諸技的總稱,包括雜技、角抵、魔術、歌舞等等,尤其以雜技爲主。因爲種類龐大、演員數量衆多,“百戲”表演往往需要很大的場地,但在隋炀帝看來這根本就算事兒。據正史記載,洛陽用于“百戲”表演的場地異常寬闊,周圍有五千步長,其中演奏樂器的樂工竟多達1.8萬人,演奏的樂聲在幾十裏以外都能聽到。

漢朝的“樂舞百戲圖”

由于“百戲”表演並非只有一場,而是每天從黃昏開始,一直到翌日清晨才結束,再加上不少的臨時“加戲”,所以這場“百戲”表演持續了足足半個月時間才結束。每天晚上,“百戲”場上都是燈火通明、觀者如堵,熱鬧得不得了。如此大規模的演出活動,花費的真金白銀著實不赀,按照史書的說法是“所費巨萬”,意思是數量極多,達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各國君主或酋長看完盛大的演出後,在隋炀帝面前交口稱贊,巴不得永遠居住在中原,甘做隋朝的臣民。被各國君主或酋長狂拍一通“馬屁”後,隋炀帝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于是下令常態化“百戲”表演,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至于“百戲”表演所需要的龐大花費,反正“天朝”有的是錢,根本不用費心。

隋炀帝畫像

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丁醜,于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裏,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自是歲以爲常。見《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一·隋紀五》。

“百戲”表演結束後,隋炀帝又恩准各國君主或酋長的請求,下令開放豐都市場(又稱東市)進行中外貿易。在開市前,爲了讓外商見證“天朝”的富庶繁華、文明昌盛,隋炀帝下令徹底整治市容,除了全面清理各類“低端人口”外,還要求各家店鋪的屋檐式樣必須整齊劃一,店內全都挂設帷帳,並且還要在店堂中擺滿各種珍稀貨物,以顯示“天朝”的物産豐盈。

隋唐時期洛陽城布局圖

如果說上述措施尚可理解,隋炀帝接下來的兩步 “操作”卻讓人大感意外。其一,隋炀帝規定,凡出入市場的隋朝商人必須要穿著華麗的服飾,貨攤要裝飾的異常精美,即使是街頭賣菜的商販,也必須用龍須席鋪地,以顯示“天朝”的富裕文明。與此同時,隋炀帝還規定,街道兩邊的樹木必須絲綢纏繞起來,好讓外商親眼見證隋朝的富庶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其二,隋炀帝下令,但凡有外商經過酒肆飯館的,店主人一定要熱情地邀請他們入店就餐,任其大吃大喝卻不能收取一文錢。如果有外商堅持付錢,店老板必須統一口徑地回複到:“中國富饒無比、文明好客,凡外商朋友到此就餐,我們是不會收取一文錢的,並且歡迎你們常來就餐。”

在中國進行交易的胡商

諸蕃請入豐都市交易,帝許之。先命整飾店肆,檐宇如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賣菜者亦藉以龍須席。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見《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一·隋紀五》。

隋炀帝如此盛情招待,令外商們大開眼界,紛紛贊歎“天朝上國”果然是人間天堂。不過,有個別胡商看出“貓膩”,便對漢們商講:“中國確實繁華富庶,可我們一路走來,卻也見到不少衣不遮體的窮苦人。我們納悶的是,貴國用大量的絲綢纏樹,卻爲何不把它們做成衣服,用來救濟窮苦人呢?”漢商們聽到胡商的話後,自知被對方看穿了真相,全都支支吾吾,羞愧的無言以對。

胡商對隋朝用絲綢纏樹大感困惑

胡客皆驚歎。其黠者頗覺之,見以缯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爲?”市人慚不能答。見《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一·隋紀五》。

其實,外商說的那番話,漢商們當然清楚,皇帝恐怕也是心知肚明。不過,在隋炀帝看來,展現“天朝上國”富庶繁華、文明好客的形象很重要,因爲可以換來“萬國來朝”的盛況,讓“天朝上國”大大地賺足面子,而他的名聲自然也能夠遠播異域,令世界各國敬仰、羨慕。相比之下,那些忍饑受凍的百姓又算得了什麽?他們不過是爲了掙足“天朝上國”顔面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而已。

隋末唐初群雄割據圖

隋炀帝本想借極盡奢華款待外國人的方式,向四方誇耀“天朝上國”的富庶繁華,沒成想卻弄巧成拙,鬧出天大笑話。然而,隋炀帝卻並沒有就此醒悟,而是繼續沉迷于“萬國歸心”的夢幻中,數年後便因高句麗拒絕朝貢,而走上三征高句麗的不歸路。三征高句麗給隋朝帶來毀滅性打擊,沒幾年時間便讓隋炀帝嘗到國破身死的滋味,而這一切,全是他驕狂自大、胡亂作爲帶來的必然結果。

參考書目

1.魏征【唐】:《隋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

2.李延壽【唐】:《北史》, 中華書局1974年版。

3.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