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裏的吃喝276:“一酒殺四人”,吳用和花榮千裏赴死,悲情獻祭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2024-04-18 21:20:13

一壺禦賜的毒酒,讓宋江和李逵相繼喪命。死後,他們相約埋在了楚州城外,那個酷似梁山泊的蓼兒窪。

宋江去世,除了要申報朝廷之外,宋江部屬專門告知了遠在郓城的宋清。可宋清此時也生病了,無法親來送別,只派了家人前來祭祀——竟是沒有一個親朋好友來送行,宋江的最後一程,走得也有點淒涼寂寞。

這一日,忽然有一人一騎風塵仆仆來到楚州,向人打聽宋江的葬處。

在蓼兒窪宋江和李逵的墳前,這人“以手掴其墳冢”,痛哭失聲:

“仁兄英靈不昧,乞爲昭鑒!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命,坐享榮華,到今數十余載,皆賴兄長之德。今日既爲國家而死,托夢顯靈與我,兄弟無以爲報,願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與九泉之下。”

原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梁山軍師吳用。

吳用哭訴完這一場,決定找個地方上吊自缢。便在這時,不遠處有一艘船靠岸,有一人從船上飛奔而來。

竟然是小李廣花榮。

吳用和花榮在此相見,各自吃驚,互相問,你怎麽來了?

原來不久前,二人竟是做了一個同樣的夢:

他們夢見宋江和李逵聯袂而來,哀哀訴說,忠心被辜負,喝了禦賜的毒酒而死,葬在楚州南門外蓼兒窪深處,你們若是想念舊日交情,便來墳前看望一遭……

二人覺得此夢不祥且奇怪,便都立刻動身來到了這裏。

吳用歎息著對花榮說,吳某一直念念難忘宋公明恩義難報,交情難舍,我正想在這裏自缢而死,魂魄與兄長一處,也表我的忠義之心。

花榮聽說,便接口道,軍師既有此心,小弟我也當跟隨,與仁兄同盡忠義。

吳用奇怪,我還指望你在我死後,將我也葬在此處呢,你哪能也和我一樣,行此忠義之舉?

花榮道,我也和軍師一樣,想念宋兄長恩義難忘。我等在梁山已經是叛逆罪人,幸好招安赦罪,建立功勳,揚名顯姓,天下皆知。現在朝廷既毒死了宋大哥,必然已經對我等生疑,下一步就要來尋找我們的錯處了。若是因此被捕殺,受到刑戮,那可是追悔莫及了。還不如追隨仁兄,也留個清名在人間……

吳用繼續勸說,我本來就是單身一個人,死了就死了。你還有嬌妻幼子,家眷一堆,你死了,他們怎麽辦?

吳用來之前,已經存了殉死之心,所以他沒帶一個隨從,獨自一人前來楚州。很可能,他也已經安排好了自己的事兒。但花榮,他是帶著從人來的,而且他是聽了吳用的話,才打算從死的,如此對後事毫無交代,也是有點不負責任吧?

但花榮卻在片刻之間堅定了心意,他對吳用說,我略有積蓄,能保妻子兒女衣食無憂,真有事兒,必然有人會幫助他們,無需擔心。

他們互相看了一眼,彼此心意洞明。

他們不再說話,一起撲倒在宋江墳前,再一次放聲大哭。

終于擦幹了眼淚,花榮竟然也沒有叫來從人交代一番,二人就雙雙在大樹下自缢而死……以身相殉,悲情獻祭。

花榮留在船上的從人等來等去不見主人回來,上岸一看,才發現花榮和吳用都已經死了。

官府得知,便將二人也葬在宋江墓旁,“宛然東西四丘”,默默而立。

宋江勞苦功高、忠心耿耿被皇帝禦酒毒死,隨後他又親手毒死了最可能給他“黃袍加身”的李逵,表達自己至死不改的忠誠,這已經是令人歎息的悲劇了。

接著,吳用和花榮又千裏奔來,主動以身相殉,充分彰顯了宋江巨大的人格魅力與感召力,讓這場悲劇抵達了最高潮,著實震撼人心。

宋江固然死得寂寞,但當李逵、吳用和花榮相繼來到之後,附近百姓開始崇拜宋江了。他們在這裏建立了祠堂,不僅四時祭奠,且絡繹不絕前來祈禱,口耳相傳宋江和他的朋友們如何生死相依,他們曾經有過怎樣的江湖故事與忠義兩全……

昔日,晏嬰“二桃殺三士”,固然輕松達到目的,但藏在故事後面的那份冷酷殘忍的心機和權謀,卻讓人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宋江之死竟然演繹成“一酒殺四人”,如此兵不血刃,簡直太高明、太完美了!

而且,就連賜給宋江的那壺禦酒,皇帝也推诿給了手下的奸臣們,假裝自己毫不知情。他洗淨雙手,偷偷微笑之余,忽然也心生奇怪:

宋江很懂事,爲了自己的忠義之名,一定要帶走李逵,還在情理之中。可是,那個什麽吳用和花榮,其實誰也沒把他們當回事啊,都懶得對付他們的!

他們爲什麽,就非要以身相殉宋江呢?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