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新能源卷死日系車!本田銷量斷崖下滑51%,豐田日産接連暴跌...集體涼涼

極果網 2024-04-07 14:09:11

在熱鬧的汽車市場中,總是少不了價格戰的硝煙。

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依然激烈,年初,比亞迪打出“電比油低”的口號,推出秦Plus榮耀版,直接把10萬價位的桌子給掀飛,之後比亞迪又陸續推出多款插電車型的榮耀版,價格進一步降低。

再後面的情況就一發不可收拾。粗略統計,目前已有問界、大衆、零跑、長城歐拉、哪吒、吉利、五菱等近30個汽車品牌,攜超百款車型參與到降價潮之中,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降價、讓利。

然而,一邊歡喜一邊憂。國産新能源車打得火熱,合資車和日系車就不好過了。

尤其日系車處境更爲艱難,細數下來,近些年,斯巴魯、鈴木、三菱等三大品牌,都陸續退出了中國市場,僅剩的日産、本田、豐田、馬自達等四大品牌,也面臨著減産困境。據最新消息顯示,今年3月本田銷量僅6.04萬輛,同比暴跌51%;此外,廣汽豐田3月銷量也僅爲5.53萬輛,讓人震驚。

萬萬沒想到,曾經在中國市場“遙遙領先”的日系車,如今已然站在了懸崖邊,或許等它們察覺到的時候,日系車在中國大潰敗已成定局。

究其原因,終歸還是日系車品牌沒有迅速跟上新能源大浪潮,産品競爭力逐漸減弱,以至于國産新能源汽車,從高端到低端,實現了對日系車的全面超越。

“上午交錢、下午提車、傍晚降價”,現在買車,恐怕就是這個狀態了。

細數下來,隨著2月中下旬比亞迪率先打響“價格戰”後,自主、合資與“新勢力”接連入局,尤其以五菱星光、哪吒X,長安啓源A05等車企帶頭,紛紛采取相應降價或補貼政策來應對這波降價風潮。

到了今年3月,戰勢逐漸白熱化,覆蓋的車型也從新能源延伸至燃油車,部分車型還出現了“一天一個價”的現象,#1天內9家車企宣布降價#的相關詞條沖上微博熱搜,引發全網熱議。

並且這波熱度持續延伸到4月,並隨著小米汽車大賣,問界、小鵬、極氪、蔚來等多個新能源車品牌不甘示弱,通過降價、補貼等多種方式推出購車優惠,變相降價,爭奪銷量,場面好生熱鬧。

無論是主動迎戰,還是被動“放血”,幾乎所有車企都參與到這場價格戰中,場面逐漸混亂。就連最新入局的小米,也被迫靠“虧錢”來搶占市場,小米SU7標准版21.59萬元,小米SU7Pro定價24.59萬元,小米SU7 Max定價29.99萬元。對于價格,雷軍表示,都是虧錢的,大家太卷了。

可以說啊,雷軍帶著小米SU7強勢闖入汽車界,聲稱“賣一台虧一台”,使得本就動蕩的市場格局愈發撲朔迷離起來。

另一方面,隨著車企內卷,國産車銷量呈可觀趨勢。

從今年3月底的乘用車終端銷量排行榜來看,排名前十的車型中,國産車占了八席,其中有七款車來自比亞迪,而唯二的兩款非國産車是特斯拉的Model Y和日産的軒逸,而能算得上真正合資車的,只有日産軒逸一個。

不得不說,國産車靠著極度內卷,已經快把合資車和日系車卷死了。這其中,合資車的情況還算好點,在國內車戰打響了,很快做出了反應,幾乎是秦PLUS榮耀版上市後一周內,合資車代表軒逸和朗逸不甘示弱,開始了他們的“反擊”之路,就連豪華品牌凱迪拉克CT5,也加入了這場價格戰,降幅高達7萬元。

都走到這個地步了,其實不管這些合資車心裏願不願意,它們都已經被卷進這個價格戰中,尤其是合資燃油車更爲艱難,必須靠降價挽救住那點還願意買燃油車的用戶,要不然,它們會死很慘,連降價的機會都不會再有。其實不止降價,上汽大衆還直接向比亞迪看齊,最新推出的朗逸新銳1.5L出衆新逸版僅7.99萬元,讓消費者以8萬元不到的價格,一步到位買到A級合資燃油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國産自主品牌高歌猛進的今天,合資車企正逐漸丟盔卸甲,往日光環不再,但好在合資車企正在積極采取措施自救。除了降價外,一些企業還開始與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建立新的合作關系,希望通過技術合作和共同研發來加速産品的電動化轉型。

反觀日系車就沒有那麽樂觀,不僅新能源市場繼續消極應對,燃油車在2023年也出現大幅下滑。豐田下滑9%,本田下滑12%,日産下滑16%,本田和日産均收下近8年最低銷量,日産已經徹底無緣“百萬輛俱樂部”。

眼看去年汽車銷量下滑,日系車在今年仍然“不思進取”。近期,面對當下火熱的汽車價格戰,豐田在觀望幾天後,終于推出了20億的以舊換新活動。但詳細來看,單車最高只補貼1.6萬,而且活動只涉及亞洲龍、新 RAV4 榮放、格瑞維亞、卡羅拉銳放、皇冠陸放、淩放等7款車型。

沒想到啊沒想到,現在日系車處境都這麽難了,豐田搞促銷還這麽扭扭捏捏,憋了這麽久,才整出個補貼活動,就是不肯直接降價。

而另一邊,本田和日産更是直接躺平了,毫無降價動作。

這其中,本田操作更離譜,眼看打不贏價格戰,居然還漲價來迎戰,今年3月,本田飛度,型格新車上市,其中型格無限MUGEN版售價15.79萬元起,飛度無限MUGEN版售價9.78萬元起。不得不說,日系車的傲慢在本田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遙想當年燃油車獨霸市場時,豐田、本田、日産這三大品牌,在國內銷量非常之高,常年占據中國汽車銷量榜的前幾名。但這幾年隨著國産新能源汽車崛起,日系車在中國越來越不行了。

更糟糕的是,繼2023年燃油車崩盤後,日系車今年也是開局不利。具體來看,今年2月乘用車市場銷量數據顯示,東風日産2月份銷量爲38918輛,環比下滑37.36%,本田的銷量爲45498輛,環比下滑54.93%,豐田在過去的一個月裏銷量爲74971輛,環比下滑19.3%。

乍一看這數據,除了本田之外,東風日産與豐田銷量還算說得過去,甚至環比跌幅遠小于車市的整體下跌幅度。不過反映到市場占有率上,2月份日系品牌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零售份額已跌至14.4%,降至了多年來的新低。

即使到了3月,這個局面也沒有好轉。近日,各大汽車品牌發布3月銷量數據。日系三傑中,廣汽豐田賣出了55387輛,去年同期爲8.1萬輛,下降了32%;一汽豐田的官方銷量成績尚未出爐,但結合此前的各月成績看,基本上會和廣豐大差不差。豐田作爲日系中的老大哥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本田和日産的處境有多難。

根據數據來看,東風本田3月銷量2.8萬輛,同比下滑51.5%;廣汽本田3月銷量3.2萬輛,同比下滑50.1%;足足下滑了一半,看來受價格戰影響頗深。而日産汽車中國區3月銷量8.7萬輛,同比下滑了32.6% ,情況也不算太好。粗略算下,在整個3月,日系三傑在國內銷量共16.9萬輛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合並,讓很多“馬粉”也盼望著馬自達能迎來蛻變,但從今年前三個月的表現來看,馬自達依舊遊走在退市邊緣。2023年,馬自達全年銷量88662輛,環比下降14.77%,二月份馬自達全系銷量僅僅只有3956輛。

而遙想2008年,日系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到30.79%,這一巅峰期紀錄至今也沒被打破。可以說,十六年的時間裏,日系車的市場占有率就跌去了一半有余,而且在近兩年來還呈現出加速下滑的趨勢。隨著國內汽車市場變化加劇,日系車經濟省油的優勢蕩然無存。

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産新能源車企普遍迎來大發展,領頭羊比亞迪甚至拿下全球新能源銷冠,而其他新勢力以及傳統廠商,也有多家廠商連續多月實現交付量過萬,對日系車品牌的市場份額形成快速侵蝕之勢。

事實上,爲了應對這波新能源大潮,豐田、本田以及日産都推出過自家新能源車型,但效果並不理想。以2月份市場爲例,銷量破千的日系新能源車型只有豐田bZ3,一共銷量1674輛,緊隨其後的是本田雅閣PHEV,銷量僅357輛。不得不說,在新能源市場的爭奪上,發力遲緩的日系車終究只能落後國內新能源汽車車企。

嚴格來說,日系車之所以在這場新能源市場的搶奪戰中不占優勢,除了反應慢之外,其價格也不占很大優勢。

拿比亞迪爲例,旗下秦PLUS榮耀版車型的起售價爲7.98萬元,漢DM-i榮耀版的起售價爲16.98萬元,唐DM-i榮耀版的起售價是17.98萬元。而作爲對比,今年3月新上市的豐田凱美瑞,在尺寸、配置、動力等全面處于下風的情況下,依舊給出17.18萬元的起售價,與唐DM-i榮耀版相當,比漢DM-i榮耀版貴出了2000元。

對于消費者來說,價格就是王道,在車企爭相內卷的當下,同樣的錢,大家肯定買更好的。

其實從側面也反映出,日系車似乎並沒有積極響應這波汽車價格戰,不想要去內卷,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優勢不再的日系車只能“被迫挨打”。不管你願不願意,慘淡的汽車銷量都證明,現在的日系車在國內已經沒有了抗爭力。最新消息顯示,日産計劃産能最高縮減30%,而本田計劃減産20%,豐田也計劃減産、裁員,馬自達也要減産,來應對銷量下滑的影響。

可以說,隨著新能源市場失守,日系車在中國優勢不再。

放眼望去,曾幾何時,豐田、本田、日産這三大品牌在國內大名鼎鼎,不斷刷新銷量神話。但隨著國産品牌比亞迪、蔚小理的崛起,被稱爲“世界第一神車”的本田,在華銷量持續下降,而長安鈴木、歐寶、雷諾等品牌更是退出我國市場。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了日系車全面潰敗呢?

首先一方面是,日系車死守燃油車,沒有迅速向電動化、智能化邁進,即便後面豐田有做出過行動,但也只是淺嘗辄止,再加上價格不占優勢,以至于國産新能源汽車完全是降維打擊。

進一步來看,日系車沒有跟上新能源大浪潮,也算是技術路徑選擇失誤。衆所周知,早在1997年,日本就已經率先搭上了“油電混合動力”的快車,當時豐田量産了世界上首款混合動力轎車。然而在下一步技術路徑的選擇上,日本卻偏航了,它們沒有像後來的特斯拉、比亞迪那樣,堅定地沿著以電動爲核心的路線走下去,而是選擇了 “氫能源”方向。

其實,即便是最有優勢的燃油車方面,日系車也缺乏競爭力。整體來看,日系車在核心動力方面,相較十年前並沒有太大提升,像東風日産在用的1.6L、2.0L自然吸氣發動機與CVT變速箱的組合已經在國內使用十多個年頭,本田的1.5T發動機最早被用在第十代思域上,時間則是2016年4月份。另外,隨著國産混動的爆發,日系車的油耗優勢也幾乎不複存在。所以,很多消費者就沒有了消費的理由。

順帶一提,這些日系車搞新能源車型也過于“節省”,以起售價爲26.88萬元的豐田漢蘭達爲例,在售的車型竟有半數沒有配備前後駐車雷達、倒車影像和天窗,中低配車型采用的還是塑料方向盤、8英寸中控屏和織物座椅,配置甚至不及10萬元國産SUV車型。節約雖然是好事兒,但面對當下一衆豪華配置的車型,這樣的“節省”無疑顯得有點另類和局促。

更離譜的是豐田的操作。此前,全新配置的亞洲龍臻選版發布,在發布會上,或許是爲了突出自己新車型在內飾上的豪華感,豐田居然貼出了一張吹噓自己內飾的“五大殺手锏”圖,它們分別是真皮方向盤、真皮擋把、真皮座椅、前排座椅電動可調、後排座椅6:4電動可倒。真皮座椅和真皮方向盤居然是殺手锏,任誰看了不叫一聲“絕”。

現在再去看很多國內新能源廠家們所宣傳的“零重力座椅,百萬遠光燈,雲攆系統,L3智能駕駛,800v高壓快充”等配置,真是“洗眼睛”了。

在電動化技術轉型的道路上的遲緩、猶豫,直接造成了日系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滯後,導致被國內新能源汽車車企反超。而在落後的情況下,還有“五大殺手锏”這樣的汽車優勢誕生,這讓更多人逐漸放棄了豐田,甚至對于日系車也産生了負面情緒。在大家看來,日系車就是不思進取”。

可以預見,2024年,日系車在國內的生存空間不容樂觀。現在的日系車想要重回巅峰,幾乎沒有可能,但要說大勢已去,也還爲時尚早,畢竟日系車在國內依舊有著很大的受衆群體,只不過日系車想要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必須在技術和價格端拿出誠意,不然就只能被別人打到毫無招架之力。

0 阅读:530
评论列表
  • dim 8
    2024-04-07 21:31

    國産車加油,卷死日系車,等到年底,日系大概率加大優惠。我等著提車。

    好瘦的八戒 回覆:
    等著你的是減配降質,尿性不改。
    潘朵 回覆:
    白送也拼不過電車十分之一的使用成本!
  • 2024-04-08 23:06

    我同事剛提了馬自達

  • 2024-04-08 23:27

    新能源汽車幹掉的是國産傳統燃油車!!

極果網

簡介:全球好物消費推薦平台,發現、試用、推薦、選購全球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