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費暴漲!紛紛調高海運價,“周期之王”歸來,中遠海控贏麻了

看財經 2024-05-15 16:10:31

海運費價格漲瘋了。

4月以來,歐線集運價格就迎來了新一輪的暴漲,單月漲幅62.66%;5月以來,最高報4034.3,刷新曆史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最大漲幅超160%。

來源:同花順 備注:歐線集運期貨主力合約

在此背景下,海運費漲瘋了,甚至一周就漲幅500美金,港口缺箱嚴重,部分航線“一艙難求”。

數據機構Freightos提供的數據,自4月底以來,從亞洲出發的集裝箱運價上漲約1000美元/feu(40英尺的集裝箱),運往美國西海岸和北歐航線的價格升至4000美元/FEU,運往地中海航線的運價上漲到了5000美元/FEU。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中遠海控又賺翻了!

業績方面,2023年,中遠海控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下滑55.14%和78.25%。但是,今年一季度,中遠海控營業收入482.7億元,同比增長1.94%;淨利潤67.55億元,同比下滑5.23%。很顯然,已經有止跌企穩迹象。

股價方面,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截至5月15日,中遠海控A股年內漲幅48.75%,港股年內漲幅60%,創2021年以來新高。

那麽,中遠海控還有機會嗎?

中遠海控的業務非常簡單,就是集裝箱運輸,再加一點港口業務。公司的經營業績,主要取決于航運價格和運輸成本。理論上說,航運價格上漲、裝的貨越多,就賺的越多。

當然,很多人還是擔心,會不會存在周期性擾動?一旦行業陷入低谷,到時候擁有的遠洋貨輪越多,就虧損越厲害,甚至破産倒閉。

答案是,這種擔憂可能性已經很低很低了!

了解中遠海控這家公司的知道,2016年是重要分水嶺。2016年前,中遠海控扣非淨利潤連續6年爲負,並一度摘得A股虧損王的頭銜,但是,今時已不同往日。

2016年之前,中遠海控的前身即中國遠洋,主要以“散貨”運輸爲主;2016年之後,中遠海控經過重組後,散貨運輸業務轉變爲集裝箱運輸業務,成爲全球第四大集裝箱運輸公司;2018年,又收購了香港“東方海外”,一舉成爲全球前三集裝箱運輸巨頭。

咱們再看一組數據。

2023年全球前十主要海運公司淨利潤情況

來源:公司公告,格隆彙

可以看到,在全球主要海運公司裏,中遠海控的淨利潤率僅次于赫伯羅特,領先于馬士基和達飛集團。也就是說,跟其他海運巨頭相比,中遠海控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加出色。

注意,這個數據很重要。

這就意味著,在行業景氣度高的時候,中遠海運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等到周期下行的時候,中遠海控經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

所以,咱們可以做如下總結:

第一,盡管海運是強周期行業,但是,周期性主要跟全球經濟相關,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不是公司本身;

第二,“散貨運輸”變成“集裝箱運輸”,中遠海控的主營業務已經發生改變,這塊業務需求更加穩定,屬于寡頭競爭,且市場競爭更加有序,盈利也就更加穩定;

第三,從淨利潤率可以看出,跟同行公司比,中遠海控的成本優勢更加明顯;

第四,抛開異常的2021年和2022年暫且不談,2023年,中遠海控的股利支付率接近50%,往後,這種高分紅還會持續下去,公司價值屬性會越來越明顯;

第五,截至2023年底,中遠海控貨幣資金1823億元,但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不到200億元,資産負債率不到50%。也就是說,公司的財務狀況也越來越出色;

一句話,中遠海控今時不同往日,早已不是2016年前的中遠海控。

3 阅读:683
评论列表
  • 2024-05-16 20:26

    百年未遇大變局。剛脫鈎時,各種宣傳,說是國外離不開中國出口的産品。結果怎樣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