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滿是小男孩,中國的新生兒性別比究竟怎麽了?

明察明見 2024-02-18 21:46:38

除了生育率低以外,泱泱大國頭頂上揮之不去的另一朵烏雲,是“性別比失調”。

2022年的最新數據顯示,隨著二胎三胎成爲出生主力,一度隱藏在水面下的“傳統守舊勢力”,再度擡頭——

最新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達到111.1,而前一年是108.3。

要知道,從2008年以來,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就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從畸形到緩慢靠近正常範圍(103-107)。

◎圖源:UNICEF

萬萬沒想到,在三孩政策的加持下,這一數據又逆勢擡頭。這意味著,全國的三千萬光棍,或許還將迎來新量級。

爲了更加深入了解全國各地的出生性別比情況,我們專門梳理了全國三百多座城市2020年七普數據,發現了不少令人震驚的真相:

不願向低生育率低頭的兩廣地區,倔強地生下了全國最多的五胎;

名聲遠揚的潮汕地區,一胎的性別比遠超三胎,似乎在追求頭胎必中;

羨煞全國的“江浙滬獨生女”童話背後,重男輕女的思想其實並沒有變;

江西用不容分辯的實力坐實了“重男輕女”彩禮大省的名頭;

......

當産科冷清清,幼兒園開始一孩難求,本覺得事不關己,選擇支持幼兒園事業的家長們,也開始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勁——

小男孩們,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這幾年,如果你稍微留心看一看城裏的幼兒園,就會發現畫風是這樣子的:

男男男女男男。

這不是在開玩笑,有網友曬出了照片,自家20年出生的小女孩讀托班,一個小小的飯桌上,除了五個小男孩,僅剩的另一個女生,竟然就是托管老師。

“迄今爲止,中國是世界上性別失衡問題曆時最長、爆發區域最大、峰值最高的國家。” 2018年出版的《中國性別失衡演變機制研究》一書中,作者這樣描述我國的性別比問題。當“江浙滬獨生女”這一童話般的人設出現後,立即引發了全網豔羨。她們一生順遂,出生在富庶的長三角,獨享父母寵愛和家庭資源,能夠逃離“重男輕女”的魔咒,而不必被冠名“盼睇”或“來睇”。但是,真實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極爲殘酷的真相:江浙滬獨生女,始終是個別現象。能追三胎的江浙滬家庭,追起男孩子來一點也不手軟。數據顯示,饒是中國經濟第一強市,思想最接軌世界的上海,其出生人口性別比也在“一路飙升”。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接男寶”話題,出乎意外,熱度最高的兩條帖子(除去無關內容)的博主IP不是福建,不是江西,而是江蘇。評論區更是有數千條“跪求菩薩保佑:願我如願懷上男寶”之類的跟帖,密密麻麻的“接男寶”評論區,還有網友前來特意“還願”,表示自己終于“中獎”。如此來看,江浙滬獨生女只是生逢其時,在計劃生育政策幹涉下,出生在富裕家庭中的特殊現象,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招不可漏缺。而在三孩政策的加持下,愈來愈畸形的多孩次性別比,只是揭露了江浙滬“重男輕女”的真實面目。網絡上,也由此流傳著江浙滬獨生女的至暗時刻——突然發現,自己“喜當姐”了......可以想見,廣泛的性別篩選還在看不見的角落大肆進行。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