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消失多年的珍稀特有魚類重新在赤水河流域歡快遊弋

天眼新聞 2024-05-04 06:40:17

“消失20多年的鳗鲡回來啦!”日前,中國科學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魚類保護與水生生物多樣性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赤水河站)科研人員在開展赤水河魚類資源監測時,再次監測到珍稀魚類“鳗鲡”。

這是赤水河開展全面禁漁的成果之一。2017年1月1日起,赤水河流域實施全面禁漁——這是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面禁漁的一級支流。

赤水河沿岸自然風光。

赤水河是長江上遊唯一一條未在幹流築壩的一級通航支流,幹流全長436.5公裏,被譽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最後的庇護所和棲息地。2005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赤水河被納入保護區,其中貴州省境內江段299公裏。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開展重要棲息地修複,加強資源調查監測,加強外來物種防治,加快推進生態修複。”

近日,記者探訪赤水河貴州段,捕捉全面禁漁7年多來的點滴變化。

赤水河(貴州段)夜景。

從百孔千瘡到水清岸綠

站在仁懷市茅台鎮雙龍村安龍場組河岸,河灘樹木郁郁蔥蔥,赤水河緩緩流淌。“這是去年開展退化棲息地修複栽種的樹。以前這些沙灘沒有植被,每逢雨季,泥沙被沖進赤水河。”保護區茅台管理站站長母傑介紹。

“開展退化棲息地修複,是保護區實施保護赤水河流域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舉措。目前,保護區在赤水河沿岸退化棲息地修複746.44畝。”貴州省保護區保護中心工程師劉定明介紹,2018年以來,貴州累計投入3418.80萬元用于保護區貴州段退化棲息地修複等工作。

近日,茅台鎮蘭家灣白酒汙水處理廠在建中的三級平台主體建築已經基本建設完畢,後期將進入室內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劉定明介紹,保護區設立以來,保護區貴州段通過新建汙水處理廠33個,累計取締保護區內的排汙口1165個,年減少汙水直排汙3963.22萬立方米。

曾經的赤水河,由于過度捕撈、汙水直排等遭到嚴重破壞,魚類越來越少,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甚至一度消失。如今,通過生態修複,赤水河從曾經的百孔千瘡變成了水清岸綠。

春日赤水河。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濤 攝

“護漁人”科學守護生態河

“赤水河的水質越來越好。”向英俊在赤水市複興鎮雙龍村河道上進行日常巡河工作。向英俊曾是赤水市文華街道的漁民,2016年漁民退捕轉産後,到保護區漁政綜合執法平台從事漁政執法船駕駛和漁政巡護員工作,成爲赤水河畔“護漁人”。國務院批准設立保護區以來,保護區貴州段累計退捕轉産捕撈漁民432戶1061人。

赤水河畔,聚集越來越多“護漁人”。

2021年5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在仁懷市茅台鎮建立了赤水河水生態環境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以下簡稱觀測站)。“80後”環境科學博士、觀測站副站長杜宏偉2022年到觀測站工作。“兩年來,我們開展赤水河流域汙染源調查等,爲赤水河水生態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管理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杜宏偉說。

2021年6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赤水市建立赤水河站。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駐站負責人劉飛是一名“80後”水生生物學博士,他很高興能爲守護赤水河貢獻力量。“作爲魚類研究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赤水河這一珍稀特有魚類的最後庇護所。”

赤水河不斷吸引著年輕人。“90後”何雨琦,去年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便來到赤水河站工作。“我主要開展漁業資源監測、餌料生物資源監測、魚類棲息生境監測等工作。”何雨琦說。

遵義市赤水河黃金水道 (丁福秋 攝)

消失多年的魚類重現赤水河

“近年來,赤水河治理、保護力度持續加強。從水質來看,幹流基本保持在地表水I類、II類的水平,主要支流基本上保持爲地表水III類。”看著赤水河越來越幹淨的河水,杜宏偉高興地說。

“接下來,我們將立足赤水河水生態環境保護及管理需求,開展觀測研究、技術推廣、管理支撐等工作。”杜宏偉表示,重點是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方面出發,解讀流域特色水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和背後機理機制,重點開展流域特色産業汙染物環境行爲及其對赤水河重要水生態系統綜合效應等相關研究,支撐流域系統治理修複。

在赤水河站,鳗鲡、寬唇華纓魚、中華沙鳅等珍稀特有魚類在室內水循環養殖系統的魚缸內歡快遊弋。

劉飛介紹,該站通過“監測+繁育”等科技手段,進一步優化赤水河魚類種群結構和增強流域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

“全面禁漁7年以來,魚類物種多樣性穩步提升,部分物種的棲息範圍明顯擴大,部分珍稀魚類的種群數量明顯增加,主要優勢種類的種群結構顯著優化,魚類整體資源量明顯增加,魚類繁殖狀況顯著改善。”劉飛介紹,鳗鲡、鱤、異鳔鳅鮀、紅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魚類重新在赤水河出現。

劉飛介紹,統計顯示,目前赤水河貴州段分布有魚類12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對象1種,即長江鲟;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對象7種,分別爲鯮、圓口銅魚、長鳍吻鮈、金沙鲈鯉、岩原鯉、胭脂魚和長薄鳅。此外,赤水河貴州段還分布有32種長江上遊特有魚類。

劉飛表示,赤水河站將繼續面向長江大保護國家需求,以魚類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爲主要研究方向,系統開展赤水河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複研究工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編輯 駱航念

二審 何濤

三審 龐博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