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胥寫的“交通銀行”,潤筆費竟高達4000大洋,憑啥一字千金?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5-02 21:00:53

在中國近代書法史上,鄭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3月28日)以獨特的書法風格占據了一席之地。他不僅是清朝的重臣,詩人,也是一位備受推崇的書法家。鄭孝胥的書法成就,其實源于他對古代碑帖的深入研究,他的作品可謂融合了歐陽詢、蘇轼、北魏碑等多種風格,且不乏個人特色。

鄭孝胥的楷書筆法精練,結構緊實而險奇,展現出一種肅穆典雅又不失流美的書風。他的行書則融入了蘇轼、米芾的筆意,有著明顯的《張猛龍碑》韻味,堪稱行雲流水,蒼勁有力。

他的書法藝術,在當時不僅受到了廣泛的贊譽,更是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求其墨寶。

交通銀行牌匾的誕生

1908年——交通銀行宣告成立,作爲中國較早的發鈔銀行之一,交通銀行的創立,一是經營四政收支,二是自辦國外彙兌,三是肩負著贖回京漢鐵路經營權的重要使命。銀行創立之初,急需一位書法大家爲品牌賦予文化內涵,就這樣,名聲顯赫的鄭孝胥成爲了他們的首選。

據資料記載,交通銀行創始人梁士诒,由于對鄭孝胥的書法仰慕已久,因此特地邀請他來爲銀行題寫牌匾。鄭孝胥雖然年事已高,但書法造詣日漸深厚,求字者更是絡繹不絕。

他提出的4000大洋潤筆費,在當時其實是一筆驚人的數額。這筆費用不僅反映出鄭孝胥在書法界的地位,也突顯了交通銀行對品牌形象的重視。

鄭孝胥書法的藝術成就

鄭孝胥的書法藝術,不僅是技巧上的爐火純青,更是在風格上的獨樹一幟。他的書法融合了蘇轼的行書之韻,米芾的“刷字”效果,以及張裕钊的結構之美,從而形成了一種新高度。鄭孝胥的楷書,特別擅長筆法的運用,從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等人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同時融入北魏碑的瘦勁硬朗,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他的書法作品,如《魏碑八條屏》等,展現了一種古拙樸茂、雄健有力的風采。鄭孝胥的書法,既有嚴謹的規矩,又不失靈活自如,給人一種與衆不同的美感。他在書法上的創新和變革,使他在清末民初的書法界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曾高度評價過鄭孝胥的書法,認爲他的作品能夠矯正當時書法界的某些弊端,具有堅挺清剛之氣,這足以說明鄭孝胥在書法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書法市場的潤筆現象

在書法藝術界,潤筆費是書畫家出售作品時的價格標准,也被稱爲潤例或筆單。這筆費用不僅僅是對書法家勞動的報酬,更是對其藝術價值的一種認可。潤筆費的高低,取決于作品的類別、規格以及書法家的名氣等多種因素。

鄭孝胥的潤筆費之所以高昂,一方面是因爲他的書法技藝超群,另一方面也因爲他的名聲和地位。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潤筆費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現象,不同的書體和尺寸有著不同的定價,而像鄭孝胥這樣的大家,其作品更是一字千金。潤筆費的高低,也成爲了衡量書法家成就的重要指標。

鄭孝胥的潤筆費,在當時的書法市場中可謂是天價。據了解,當時的4000個大洋,不僅可以購買一套四合院,甚至相當于大學教授一年的工資。而交通銀行的牌匾,潤筆費高達4000大洋,更是凸顯了鄭孝胥的書法價值。

這種高昂的潤筆費,不僅是對鄭孝胥書法技藝的高度認可,也反映了他在清末民初書法界的尊崇地位。

寫到最後

交通銀行雖然已經成立一百多年了,但依然沿用著鄭孝胥的題字,這不僅僅是對鄭孝胥書法技藝的認可,也是對他作品曆史價值的尊重。鄭孝胥在某些方面上雖然曾有爭議,但他的書法成就,卻得到了後人的高度贊歎。

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同時也歡迎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