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下呼喚孫女後自缢身亡,農村老人的“平靜離世”

旺旺屋 2024-05-17 21:53:45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大山深處,88歲老人老趙(化姓)在生活了近70年的家中自缢去世。

村幹部和老趙的親人回憶,老人去年喝了農藥之後,被家人及時發現、成功搶救回來,“可是誰也不可能一直在(老人)身邊,一步都不離開。”住在老趙房子50步外的二兒子說。其間,他們也曾想了各種辦法,希望老人能開心起來,但總是收效甚微。

老人去世前對監控攝像頭呼喚孫女回來見最後一面的視頻,被許多媒體賬號、網友轉載,引發很多人的感歎。

《農民自殺研究》一書的作者、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劉燕舞用駐村400多天的調查數據,畫出了一條“農村老年人自殺率”的曲線:從1990年開始,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大幅上升,並保持在高位。

他在相關研究中寫道,農民對自殺的最初解釋均是說“日子過不下去了”或“日子沒法過了”才選擇“自殺”。“但當筆者進一步詢問他們爲什麽‘日子過不下去了’或‘日子沒法過了’就要選擇自殺時,他們則表示‘日子過不下去了就沒有奔頭,沒有奔頭,過日子就沒有意思,活著也就沒有意義。”

在劉燕舞教授所做的研究中,還有老人是怕自己不能爲家庭經濟或生活創造物質性利益,相反還要增加家庭物質與精神等多方面的負擔而選擇自殺,其目的是爲了減輕自己對家庭成員所造成的負擔。

劉燕舞說,自殺在當地被視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村民們覺得犯不著議論並得罪他的兒子,“死了的也就死了”。

(山西一位老人正常去世後留下的文字,與文中老趙非一個人,特此聲明)

不僅是普通村民,鄉村醫生對待自殺的態度往往和村民一樣,“將其看作正常化的死亡”。特別是當老人得了疾病又“磨不過”,選擇自殺,鄉村醫生“都不覺得這是自殺”。

這讓劉燕舞一行人震驚不已。“越是平靜,越是讓人不寒而栗。”

劉燕舞認爲,在病態的自殺潮背後,更多的是經濟高度分化後,給中年人帶來的集體焦慮,那就是他們如何在市場社會中輕裝上陣,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並勝出,無疑,作爲比他們更加弱勢的老人,就成了他們要甩掉的包袱。

“我自己負擔都這麽重,我哪能顧得了老的?”一些訪談農民直白地告訴劉燕舞。

前文中老人在監控中呼喚的“小林”,是他二兒子的女兒。老人房前的監控攝像頭就是孫女小林聯系人安裝的。“怕他跑、摔了什麽的,也想多看看他。”老人的二兒子趙先生(化姓)向記者講述女兒安裝監控的初衷。

趙先生和父親一樣,都是農民,自稱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很明確地表示,父親這樣的選擇是因爲“孤獨”。

雖然看起來老趙並不孤單——他不僅和兒子、兒媳住得近,附近的幾戶鄰居也都是同姓的遠親。“祖祖(老趙)看到我們回來,就會給我們拿糖和餅幹。”鄰居家正在讀小學的女孩這樣回憶道。

但自從老伴去世後,老趙經常對二兒子說自己感到孤獨。“看到他不開心了,肯定就要帶他出去玩,他怎麽高興怎麽來,如果鬧著要回來也馬上回來。”

2023年2月5日,小林曾上傳了一則視頻,視頻中孫女與爺爺幹杯,孫女靠在爺爺膝頭睡覺、緊握爺爺的手,該視頻配文中提到“我向神明許願,願愛我的人健康快樂”。

同年5月9日,小林上傳一則與爺爺合拍特效的短視頻,在畫面中,爺爺因特效頭戴兩朵小紅花,擡手觸碰額頭處,作者在評論區解釋道:“他以爲給他戴了兩朵花花,咋就是摸不到呢。”

同年6月17日,小林又上傳一則自己與爺爺合拍的短視頻,視頻中爺爺正在吃水果,孫女走近靠在爺爺的肩膀上,做了“親親”的表情,爺爺臉帶笑意。

0 阅读:4

旺旺屋

簡介:旺旺屋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