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之南北二宗”,明代的畫和畫家在古代屬于什麽樣水平?

焦守梅的精彩日記 2023-03-02 11:24:24
引言

在世界繪畫藝術領域中,中國國畫是不可忽視的一朵仙葩。而在中國繪畫曆史中,明代時期的繪畫藝術發展又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一座高峰。本文著眼于明代繪畫發展,從繪畫人才和畫派地理分布和變遷的角度入手,分析明代繪畫背後所體現的自然和人文色彩。

明代畫作

一、明代繪畫人才的地理分布

明代國土幅員遼闊,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海,北抵東北,南達崖山。廣闊無垠的國土孕育了各色各樣的風土人情,不同的文化特色又催生出了爲數衆多的繪畫人才。這些繪畫人才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因此,明代繪畫人才的地理分布帶有很強的規律性。

明代繪畫人才地理分布的規律之一就是政治相關性。

根據《明畫錄》、《古今畫史》等資料記載,明代一朝凡曆史有名者,能在繪畫領域中有所建樹的繪畫人才,或者說畫家,共有2723人,其中2417人都有明確籍貫記載。

明代的大多數繪畫人才,地理分布都集中在政治中心或者國家重要城市之中,繪畫人才的多少,和其所在地區的政治地位重要程度息息相關。

在明代的兩京十三省行政規劃之中,光是南北直隸地區,有記錄的畫家就超過400人,其中甚至包括朱由檢、朱祁鎮、朱瞻基等明代皇帝。

朱瞻基

明代南北直隸作爲國家政治中心所在之處,它所發揮的政治職能是獨一無二的。而在這樣的政治中心,卻出現了數量衆多的繪畫人才,足以說明明代繪畫人才是集中分布在政治中心周圍的。

繪畫本是藝術創作,按理說不會與政治扯上關系,爲何明代繪畫人才會出現這樣特別的地理分布規律呢?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明代統治者網羅人才的科舉制。明代科舉制有完整分級,鄉試、會試、殿試等層層遞進,以確保能層層篩選優秀人才。而科舉中的會試與殿試,都是會集中在國家政治中心,或者政治地位高的大城市中的。

明代文人形象

這樣優秀的人才就會集中在政治中心城市之中,形成了巨大的“藝術虹吸”效果,再把其他的藝術人才吸引過來。繪畫人才本質上也是知識分子,自然也會被吸引,因此才形成了這種特別的繪畫人才地理分布特征。

明代繪畫人才地理分布的另一個規律就是經濟相關性。

明代最著名的畫家徐謂、董其昌、仇英等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松江府(今上海)、蘇州等地,這些明代繪畫大家很多都是出身自江南地區,而他們就代表了明代繪畫人才的另一個地理分布規律,那就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會有更多繪畫人才。

徐謂畫作

經過了宋代繁榮的商品經濟之後,明清兩代的社會經濟都有很強活力,南方地區手工業生産作坊衆多。而且經過了持續上千年的經濟中心南移之後,明代江南地區已經成爲國家經濟重鎮,經濟發展水平遠超其他地區。

繁榮的社會經濟就會吸引更多的流動人口和財富彙聚,而繪畫人才雖然是藝術領域的佼佼者,但是卻也需要生存,而他們生存的最關鍵因素——財富和名聲,在經濟發達,人口衆多的大城市往往更容易獲得。

正是因爲經濟發達地區更容易讓繪畫人才出人頭地,所以爲了避免自己的才華被埋沒,越來越多的畫家都會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明代繪畫人才的地理分布也呈現出和經濟發展程度正相關的趨勢。

明代社會

二、明代繪畫流派的地理分布

繪畫藝術是主觀性最強的藝術形式之一,繪畫者的思感、情緒、觀念等都會通過筆觸與線條傳達給欣賞者。因此,繪畫流派這個概念流傳已久,那些作品中帶有統一的突出特征的畫家群體,就會被劃分入同一個畫派之中。

明代的繪畫藝術非常繁榮,全國畫家光青史有名者就數以千計,普通畫家更是數不勝數。在龐大的畫家基數和繁榮的繪畫藝術基礎上,明代就形成了諸多畫派,這些畫派也具有相應的地理分布規律。

董其昌

有關明代畫派的概念,最早可見于董其昌的理論,他在《畫旨》中如是說道: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這就是董其昌的“南北二宗論”,他認爲佛教唐代有了南北之分,其實畫派也是如此。畫派南北之分不在于地理位置之南北,而是繪畫藝術風格的差異,北派以院體畫爲主,南派以文人畫爲主。

南北二宗論雖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基本上是對于當時明代繪畫藝術領域的概括。

北派院體畫最早可見北宋時期,意指宮廷繪畫藝術,和受到宮廷繪畫藝術影響的,其他繪畫藝術流派的總稱。時值明代,曾經備受推崇,工筆細膩的院體畫,卻成爲了明代畫家抵制的藝術形式。而作爲帶有宮廷特色的繪畫流派,在以擔任政治功能爲主的北方大城市中更爲多見。所以,董其昌所說的北派擅長院體畫也確有其事。

至于除了院體畫之外的文人畫,則是更受南派畫家們青睐的藝術形式。文人畫又被稱爲“士大夫寫意畫”,畫作多描繪山水、花木、鳥樹,以景物抒發自己的藝術追求,表達畫家的思想情懷。

明代文人畫

文人畫曆史悠久,而且大家頗多。王維、蘇轼、趙孟頫都是此中翹楚,明代時的著名畫家也基本都在此列之中——沈周、唐寅、董其昌、徐謂、仇英。

文人畫的久遠淵源和衆多繪畫領域大牛的站台,都讓它成爲明代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層所追捧的繪畫流派。而其所追求的靈性雅逸也與南方思想文化切合,因此明代南派文人畫的忠實擁趸和大師都集中在江南地區,以他們爲代表的文人畫流派集團影響了整個明代的繪畫流派發展。

除了兩種主流畫派之外,還有爲數衆多的地方畫派:浙派、院派、吳派、工麗派、鈎花點葉派、寫意派……

明代寫意畫

所以,明代地方畫派是以孕育其主體畫家,特別是畫派開創者的地區名稱爲畫派名稱。並且,明代地方畫派的地域分布,多以作爲該畫派基本盤之地名爲中心,向周邊地域輻射。以及,明代畫派多以地方畫家爲集。從而形成地域式畫派,這也是明代畫派較前代相比的典型特征。在這樣的基礎上,明代繪畫流派的地理分布,也形成了以小規模地方畫派雜聚,大規模兩大畫派南北分立的地理分布規律。

三、明代繪畫領域的藝術造詣

中國疆域曆來幅員遼闊,擁有著複雜的山川地貌,多樣的氣候類型,繁多的動植物種類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中國繪畫,特別是在明代作爲畫壇正統的山水畫,常以山川、河流、雲霧、樹木等自然景色爲體裁,因而更能從畫中體現出自然生態景觀之美。因此,明代山水畫可以集中體現出明代繪畫藝術領域的高超造詣。

明代山水畫

明代的山水畫藝術造詣高超,在氣韻、筆法、意象等方面近乎無可挑剔,與南齊《古畫品錄》中的理念不謀而合:

“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

《古畫品錄》對優秀畫作的標准闡述非常明確,生動的氣韻,遒勁的筆觸,豐富的物像,柔和的色彩,合理的布局等缺一不可。而明代山水畫“範寬山川渾厚,有河朔氣象。瑞雪滿山,動有千裏之遠,寒林孤秀,挺然自立,物態嚴凝,俨然三冬在目”。這樣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古代山水畫中堪稱首屈一指。

明代繪畫除了在山水畫上藝術登峰造極之外,其普通狀物畫卷也十分優秀。

在現存的明代畫作之中,各種動物出現頻率非常高。帶有仙鶴形象的畫作有10件,燕子6件,大象6件……動物種類繁多,畜獸類有:象、猿、馬、獅、貓、兔、牛、熊、麋鹿、鼠;飛禽類有:鶴、燕、雞、雁、鴉、鵲、鸲鹆、鹦鹉、鴛鴦、鸠、白頭翁、鴿、鴨、雀、鵝、鷹;昆蟲類有:蝶、蠶;魚龍類有:魚、蟹、麒麟。

明代動物畫

這些畫作不但是明代高超繪畫藝術的結晶,更向後人們展示了明代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風貌,以及代表吉祥意味的瑞獸,和虛構想象的動物形象。表達了明代畫家追求美好吉祥的情感,也爲後人研究明代社會思想文化提供了依據。和山水畫一樣,都是明代繪畫中的珍寶。

結語

明代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廣闊的國土誕生了無數繪畫人才和流派。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代表著不同的藝術理念,但是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是曆史就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畫旨》

《古畫名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