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是如何形成的,爲什麽這麽像一個隕石坑?

森羅萬象視頻 2022-08-07 19:10:10
綜述

成都,在人們的心裏,是個特色鮮明、有滋有味的城市。秦國李冰修建都江堰後,灌溉條件大大改善,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便與陝西關中平原並稱天府之國,至今也是富庶宜人的好去處。而關于四川盆地如何形成的,也引發了許多猜想。

因形狀酷似外力撞擊造成的坑體,難免猜測,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等生物大滅絕,四川盆地是否也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隕石坑呢?

盆地地形

盆地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地形,例如我國就有柴達木盆地、准格爾盆地、塔裏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而隨著地理地質領域不斷發展,我們對盆地的探測越來越精確,測量數據越來越豐富,盆地分類也更加多樣。

沉積盆地,沉積物的堆積速率高,遠超其他部分,沉積物的構造單元較厚,松遼盆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沉積盆地在地質學上非常受重視,因爲石油大多出自沉積盆地,石油地質主要研究對象就是沉積盆地。

因爲石油的本質就是沉積物的演變,所以有沉積盆地的地方,往往就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除此之外,還有內流盆地與外流盆地之分。內流盆地的河流不會與外界河流聯通,相反,外流盆地就意味著有河流向外流出,四川盆地就是典型的外流盆地,它與長江相連通。

克拉通盆地,按大小分類,這種盆地可大體分爲兩類。

克拉通內部盆地:位于克拉通內部,常呈碟狀大面積穩定下沉,構造變動微弱,傾角平緩,如密歇根盆地及威利斯頓盆地;克拉通邊緣盆地:位于克拉通邊緣,向海域方向逐漸下傾,如北裏海盆地。

隕石坑原來是這樣

隕石坑這個詞頗具神秘感,往往讓人聯想起外太空的奧秘和外星來客。宇宙浩渺,渺小的人類渴望擁有夥伴,並行前往未知的遠方,哪怕只是一個單細胞的簡單生命。

那麽是誰把隕石坑這個概念變成現實帶進我們的生活?他就是丹尼爾·巴林傑。

他首先指出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傑隕石坑是一個撞擊坑。但是由于當時科技的局限性,缺乏有力證據和數據的支撐,他沒有獲得其他地質學家的支持。後來事情出現了轉機。

美國地質學家沃爾特·布克以美國一系列環形山爲研究對象,做了調查研究。1960年代,尤金·蘇梅克的進一步研究,使沖擊石英成爲判斷是否是撞擊形成的關鍵指標。自此之後,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隕石坑不再是無稽之談。

丹尼爾·巴林傑後來發現了石英以及鐵隕石碎片,成爲證實巴林傑隕石坑是小星行撞擊的産物的有力證據。

隨後陸陸續續有其他的隕石坑發現,地質學家也總結了一些隕石坑的關鍵標志:

第一、外形上看大致是圓形的。

第二、隕石坑外緣有環形突起,即坑唇。如果年代久遠,可能會有侵蝕、風化等現象,但是還是可以勘探到部分坑唇殘留。

第三、隕石碎片和鐵、鎳等物質的發現。目前地表發現的小型隕石坑都有隕石碎片的發現,但大型小星行卻很少留下本體碎片,因爲它在高速撞擊地表後容易爆散和蒸發。不過也可以通過測量坑底的粒子情況,證明否是隕石坑。

四川盆地沒有發現隕石坑相關的證據

根據國家地理對四川盆地的航拍,四川盆地外形的確符合圓形構造。

四川盆地面積達26萬平方公裏,如果是一個隕石坑,無疑將是世界第一大隕石坑,造成這一結果的小行星也會成爲撞擊地球最大的小行星,總之,這一發現必將震驚世界。

四川盆地四周有高山,從衛星航拍看,形狀非常接近圓形,讓人難以相信是自然地質變化形成的,其外形與隕石坑坑唇極爲接近,這也難怪大家會紛紛猜測了。但是地質學家深入其中探測,卻發現並非如此。

這裏雖土壤肥沃,土壤中富含鈣、磷、鉀,非常適合農耕,但是在對其土壤的探測中,並沒有發現隕石鐵。上面我們提到,隕石碎片、鐵等物質是證明隕石存在的關鍵指標。

相反,一代代地質學家在勘探與研究中發現,四川盆地形成是地質變化的結果,主要經曆了三個階段。

海盆階段,自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到3.7億多年的志留紀,地表不斷發生下陷,成爲海洋盆地。

湖盆階段,1.9億年前的三疊紀,“印支運動”引發盆地邊緣隆起成山,從而原來被海水淹沒的地區也漸漸上升成陸地,形成湖盆。

陸盆階段,7000萬年前的白垩紀末期, “燕山運動”發生,四川盆地四周山地繼續隆起,出現了不少斷層,把盆地分爲三部分。後又經曆喜馬拉雅山地殼提升,四川盆地相對下陷,在之後的緩慢地質變化中形成了現在的四川盆地。

綜上,目前,沒有正面的、直接證據,證實四川盆地是一個隕石坑。勘探結果能推測出的結論是:四川盆地是地質構造形成的盆地。

當然,也可能是大行星撞擊地球時發生了爆散和蒸發,雖然留下了一些粒子,但現代科學還有進步空間,還無法發現,我們只能期待科學進步,更深入地解密四川盆地。

結語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雨水豐沛,氣候溫和,風景宜人。既有盆地,又有高山,既有自然風景之秀麗,又杜甫孔明之人傑。這樣一個鍾靈毓秀的地方,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索的。秉持科學精神,仔細求證,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2022.5.2)

[2]周家雲,龔大興,李萌.四川盆地三疊紀蒸發岩特征、鹽盆遷移及其構造控制[J].地質學報,2015,89(11):1945-1952.

0 阅读:291

森羅萬象視頻

簡介: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