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必須構建法治社會——觀《秋菊打官司》有感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5-03 07:47:11

《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是由張藝謀執導的中國劇情片,故事改編自陳源斌的小說《萬家訴訟》。故事發生在中國西北的一個小山村,講述了中國九十年代初農村婦女秋菊的丈夫萬慶來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爭執,被踢中要害。由于村長既不認錯,又不講理,秋菊爲維護自己家人的人格和尊嚴,而不斷上訴進行打官司的過程。影片中刻畫的農村婦女秋菊善良、純真,她認爲一個人的尊嚴比金錢重要。

電影以對街區熱鬧場面的描寫爲開端,並逐漸引出主人公秋菊和妹子推著板車,帶丈夫去鄉上的診所的全景,三個人完成看病過程的畫面之中,也有來來往往的行人出入畫面。這是一個流動的鏡頭,不僅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交代了相對的環境。

除此之外,影片還有大量的村落遠景鏡頭,既起著描寫景物、交代環境背景的作用,又能給人帶來思想的覺悟。大山村落位置雖然封閉,但人卻是樸直、不封閉的,因爲女主人公秋菊能夠爲了自尊邁出小山村,走上漫漫的上訴之路,通過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秋菊打官司》還有大量描寫西北地區自然風光的場景,開闊卻又帶點蕭條,以及對紅豔豔的辣椒場面的拍攝,還有秋菊家辦兒子滿月酒席,請全村人來吃飯等畫面,這些都是對西北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特寫,很好的反映了西北人豪邁與爽朗、執著與堅強並存的性格特征,不屈服于自然環境的惡劣,勇于追求幸福生活。正如影片中劇情一樣,秋菊雖然第一場官司打輸了,但她卻不氣餒,堅持打第二場官司。這也是不屈不撓的西北精神的體現。

影片中畫面樸實而沒有華麗的場景,故事情節也沒有大起大落,就圍繞秋菊爲了自己丈夫的尊嚴與權益向村長“討個說法”,一級一級的上訴過程而展開。但是,劇情卻以秋菊的生孩子事件爲轉折。

除夕夜,村子裏的大部分人都去看戲了,秋菊難産,她的丈夫去找村長幫忙,村長沒有因爲秋菊告他而懷恨在心,趕緊冒著嚴寒與風雪去找人幫忙,後來,秋菊被送到了縣醫院,母子平安。

經過了這件事,秋菊對村長也是感激在心。然而,事情又發生了轉折,秋菊孩子滿月請村長喝酒,村長卻被公安抓走了,聽到這個消息的秋菊茫然了。最後,秋菊望著遠方滾滾的紅塵,臉上寫滿了失落與無奈。當初她狀告村長,只是爲了有個說法而已,而如今保安卻把村長帶走了,還要拘留15天,卻不是她的初衷。影片至此結束。

我看完該影片心裏感觸很大,秋菊雖然不懂法,卻希望通過訴訟來獲得正義,最後村長被抓走了,表面上雖然獲得了正義,但實際上卻什麽也沒有得到,唯有心頭滿滿的困惑與不解,體現了她的內心尴尬與矛盾。而且,該影片還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農村法制建設的不健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有待加強與努力。應不斷加強普法工作,使法律意識深入人心,懂得運用法律來替自己伸張正義。

電影是九十年代初中國社會現狀的真實的反映,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偏遠地區人們的法律意識薄弱,司法制度在實際操作中被少數人操縱。然而,該影片卻也是張藝謀藝術風格的體現,追求純樸的情懷,是他作品成就的又一轉折點。

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完善法制建設與提高民族法律意識的同時,能將實現個人願望與社會及法律問題相協調,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構建法治社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