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湖北省恩施市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

企媒創氪 2024-05-17 09:33:52

戲台建到村頭、技術送到田間、義診走進家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如春風化雨,潤澤硒都大地,近日,爲湖北省恩施市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文化“飛進”千家萬戶

4月中旬,在恩施市沙地鄉開展的文旅志願幫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現場,數百名村民學習健身操《恩施是我美麗的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耍耍”。

這是2024年恩施市文化館下基層公益培訓的第一站,活動將持續到10月,將文化藝術送進千家萬戶。

注重從群衆中挖掘培育鄉村文化能人,恩施市讓專業演出隊伍與“土班子”結對,培育“帶不走”的文藝隊,留下永不撤離的“輕騎兵”。

城市的文化資源向鄉村流動,鄉村文化特色也在城市展示傳播。

“硒都大舞台,想來你就來。”去年,恩施市累計舉辦演出33場、相關活動98場,吸引線上線下5000余萬人次觀看。

2024年,依舊是“我方唱罷你登台”。今年4月,“暢想帶水河建功示範區”恩施市2024年“硒都大舞台想來你就來”群衆文化月月演暨龍鳳鎮第三屆桃花節中融入文化因子,讓群衆和遊客感受土(家)苗文化、非遺文化的魅力。

恩施大峽谷“一炷香”前跳傩戲、傳統戲曲登上恩施大清江的遊船、恩施土家女兒城非遺劇場曆久彌新……非遺項目進入更多大衆視野。

在“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中,戲曲進鄉村、入景區,爲遊客提供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浸式體驗。

“一月一主題”——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普法模式,恩施市打造“山民歌、微喜劇、夜話會”普法“三板斧”,輸出更爲廣大人民群衆所喜聞樂見的普法內容。

科普“下鄉”助力鄉村振興

“種植幅寬增至2.6米,有利于機械化作業,還能提升耕地肥力……”5月10日,在恩施市紅土鄉老村村,科技特派員黃益金給600余名群衆講解薯玉豆複合種植技術。

科技賦能,助農興農。眼下,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豐産期。恩施市214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爲群衆現場支招。

在新塘鄉校場壩村種煙大戶向家富連綿的90畝煙田裏,科技特派員冉從喜指導煙農高標准、高質量煙葉移栽。

煙葉移栽、白茶栽培、白柚田間管理、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硒都遍地吹拂科技春風。

統籌組建農業科技服務隊,每年深入基層爲群衆開展技術指導近3000場次。利用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等機會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發放農業病蟲害防治、農産品質量安全等農業相關技術資料,年均發放科普宣傳資料4萬份以上。圍繞農業産業發展實際,開展茶葉、蔬菜、馬鈴薯等實用技術培訓,年均培訓4200人次。

“注意雨後排水和及時松土,辣椒才長得好。”崔家壩鎮鴉鵲水村村民周國平經常翻閱《辣椒高産栽培知識手冊》,他說:“問題解決了,産量增加了不少。”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一個個農家書屋成爲農民致富“加油站”,農民放下鋤頭就能拿起書本,尋到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

“三送”“三進”守護百姓健康

“您血壓有點高,平時飲食要少油少鹽,適量運動……”5月8日,白楊坪鎮董家店村,醫務人員爲前來就診的居民進行健康咨詢、家庭醫生簽約、測血糖、量血壓及兩癌篩查等服務。

三年來,恩施市積極開展衛生健康下鄉“三送”“三進”活動,派出醫護人員952人次,診治患者3.5萬余人次,捐贈藥品藥械、資金等共計55萬余元,更多優質醫療服務被送到基層,偏遠鄉村開啓一趟趟健康服務“直通車”。

去年7月26日,受新塘鄉中心衛生院邀請,州中心醫院麻醉科主任梁啓恒、中醫院外科副主任陳骞協助衛生院外科成功完成3例患者手術治療,讓患者在就近診療。

專家“往下跑”,手術做到“家門口”

三年來,恩施市醫共體牽頭醫院安排30余名業務骨幹常年派駐基層衛生院,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遠程會診、指導和培訓及教學查房等方式,大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實施。

重塑醫療服務體系,推進優質資源下沉。2022年10月以來,智慧電子病曆系統在鄉鎮衛生院上線。“只要打開系統,病人在市內就診的信息都可以查到,對醫生診斷病情大有幫助,也方便了患者。”龍鳳鎮衛生院負責人表示。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恩施市變集中服務爲常態化服務,變“三下鄉”爲“常下鄉”,推動社會資源向基層傾斜。(邵貞溪  趙盛迷  曾子川  張藝馨)

0 阅读:2

企媒創氪

簡介:探索生活美好視角,展現時代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