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本不弱于齊國,爲何到了春秋時期很快就被齊國幹服了?

意智說曆史 2024-05-04 02:39:03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三北

編輯|t

引言

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將與自己同姓宗親以及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謀士分派到各地進行統治。其中,周公被封到了魯地,而姜尚則被封到了齊地。

魯國和齊國都是當時的大國。初年的魯國,地位優于齊,實力強于齊,魯曾在長勺之戰敗齊。

但之後,齊國在齊桓公帶領下成爲春秋五霸之一。魯國國力卻逐漸微弱,不得不臣服于齊國。

(齊國軍隊)

爲何齊國可以超越魯國?兩國國力爲何會有這麽大的懸殊?

一、用人政策不同

姜太公初封齊國後,采用是“尊賢尚功” 的用人政策,這也是齊國一直遵循的人才觀。

所謂“尊賢”,就是推崇那些德才兼備的傑出人才;而“功”則是指功勞、貢獻;“尚功”就是對取得顯著成就的人給予應有的獎賞。同時,“尚”與“賞”在意義上相通,所以“尚功”也可以理解爲對有功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這樣一來,升遷依據來自個人的才能和所取得的功勞,而非單純依賴于其身份或地位。人才的身份和地位將不再成爲他們邁向統治上層的障礙,真正實現了人才選拔的公正與開放。

(姜太公畫像)

齊桓公執政期間,繼承了姜太公的用人理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善的選拔和任用人才的制度,他大膽啓用異姓賢能之士,如管仲、鮑叔牙等人,使齊國朝堂彙聚了衆多傑出人才。

這些人才以其卓越的才能和貢獻,爲齊國在春秋時期崛起爲五霸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齊國不同的是,魯國堅守周朝傳統的“尊尊而親親”的用人原則。堅決貫徹世卿世祿制度,確保掌握政權的人必須是伯禽之後的同姓卿族成員。姬姓貴族代代相傳、長期掌權。

(管仲畫像)

在魯國的統治階層中,異姓人才受到排擠,難以獲得應有的地位和權力。即使偶爾有如曹刿這樣的異姓得到重用,他們也難以真正掌握大權。

魯國的這種用人政策,使得卿族專權,國家發展動力不足。

二、經濟政策不同

除了用人政策有差別之外,齊魯兩國在經濟發展上也差別較大。

(長勺之戰)

齊國的國土靠近海邊,相對偏遠且荒涼,人口稀少,齊國想在封地發展農業十分困難。

太公根據齊國特有的地理環境,並沒有選擇與各國競爭傳統的農業經濟,而是明智地利用靠近海洋的優勢,發展起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魚鹽經濟。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作齊國的宰相,進行改革。管仲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經濟方面。

他利用魚鹽等資源的優勢,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幫助那些貧困的人們改善生活。同時,管仲還推行了“官山海”和鹽鐵專賣制度,這兩項政策爲齊國提供了穩定的財政來源。

再加上齊國實行“因其俗,簡其禮”的治國策略,齊國的風俗既多元又包容。在齊國的國都臨淄,有來自士、農、工、商、賈等各行各業的人,其繁榮程度在當時可謂是屈指可數。

和齊國不同的是,魯國土地資源非常優勢。魯國國內河流湖泊交錯,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形成大量肥沃的良田,泗水和汶水等河流流域適合農業生産。

(齊國故都臨淄)

此外,魯國的國君與西周同宗,深信他們的祖先後稷是農神。因此,魯國建立後,選擇了與齊國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尤其注重農業經濟的發展。

魯國雖然也生産手工業産品,但這些産品主要是爲了滿足貴族的消費需求,而不是用于商品交換。因此,和齊國相比,魯國的貨幣經濟還不夠發達。

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魯國只專注農業,兩者在經濟上的差距逐漸拉大。

(五谷之神後稷)

三、魯國內亂誤國

魯莊公末年,他的三位兄弟季友、慶父和叔牙掌握了大權。然而,兄弟三人相互殘殺,慶父和叔牙在爭權中相繼離世。自僖公時代起,魯國大權一直掌握在季友手裏。

季友掌權後,受到“親親”觀念的影響,念及和慶父和叔牙的兄弟之情,爲慶父和叔牙的後代保留了繼承權。孟孫氏和叔孫氏兩大家族就此相繼在魯國壯大。

自此之後,魯國開始逐步形成了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這三大家族共同執政的局面。這三大家族,被稱爲魯三桓。

(魯國三桓及國君世系)

魯三桓先後掌管魯國政權長達一百多年之久,子孫代代世襲卿位,對魯國的政局産生著深遠影響。與此同時,整個魯國社會也進入了一個君權與這三家卿權激烈沖突的時期。

隨著三桓勢力的增強,魯君的權威卻日漸削弱。魯國原本統一的局面開始走向分裂,最終被一分爲三,魯國國力也因此逐漸衰弱。

魯國是一個堅守周禮傳統的國家。盡管三桓代替魯君掌握了魯國的政權,但他們執政期間仍嚴格遵守周禮、維護傳統的禮樂制度,以確保國家的秩序和穩定。

(魯莊公)

然而,春秋是一個以武力和實力爲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武力兼並和征服成了改變舊有傳統、推動社會進步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頻繁的戰爭,促使各國不得不進行改革,以實現自救自強。

當齊桓公進行改革時,魯三桓一直把控著魯國的政權。隨後的一百多年間,他們固守著周禮,沿用著西周時期已顯落後的制度。完全沒有覺察到形勢已經發生轉變,齊國已在壯大。

結語

初封國時,無論是地位還是經濟實力,魯國都曾遠勝于于齊國。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曾一度是首屈一指的龐大國家,在曆史的變遷中逐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在強者欺淩弱者的春秋時期,魯國被齊國超越,已是命中注定。

(春秋五霸)

參考資料:

商雲坤.三桓與魯國政治[D].吉林大學,2005.

嶽園.淺談先秦至西漢齊魯兩國經濟發展特點[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2):3.

時海靜.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人才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1.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