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媒體代表紅河之行:把更多的中國經驗帶回老撾

都市時報 2024-04-29 07:40:48

谷雨後的紅河,青山如黛,粉荷初綻。4月23日至4月25日,參加老撾記者研修班的老撾媒體代表到彌勒、建水等地,用文字和鏡頭記錄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在生態保護、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發展成果。

漫步森林小鎮、考察藍莓基地、探訪古城文化……一路走來,老撾媒體代表對紅河州的生態保護治理、文旅産業模式贊不絕口。

在彌勒,共赴生態之約

甸溪河畔綠意盎然,“生態走廊”之稱名副其實;森林小鎮綠樹成蔭,繁花盛開,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走進彌勒,這座詩意浪漫與生態康養的城市,讓人幸福感倍增。

“深呼吸,這裏的空氣很舒服!”在林間停下腳步,一呼一吸間,頓時神清氣爽。老撾媒體代表在享受綠色呼吸的同時,也在好奇這座城市的綠色生態奧秘。

“彌勒溫泉是否是天然的?”“這座森林公園面積多大?”“公園是誰在管理?”“如此優秀的生態環境是怎麽保護和治理的?”

當得知這座與佛同名的城市被譽爲“天然維生素氣候帶”,眼前碧波蕩漾的甸溪河曾經是垃圾漂浮的臭水溝,而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的太平湖森林公園曾經是石漠化荒山,老撾媒體代表紛紛發出不可思議的驚歎。“這是彌勒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描繪出的綠色發展的嶄新畫卷。”解說員給出了答案,太平湖森林公園是當地圍繞生態修複、石漠化治理、産業植入,在完成12000余畝山地石漠化改造,同時輻射帶動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後取得的成果,是政企聯動共同保護治理生態的典範。在此基礎上,周邊農民在獲得土地流轉租金的同時,通過技術培訓,或進入園區工作,或參與苗木生産、鄉村旅遊等産業,從農戶轉變爲産業工人,帶動了閑置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實現了進一步增收致富。

“中國政府是真正的爲人民好!”老撾《經貿報》、老撾記者協會名譽顧問坎康·納帕馮先生聽完介紹情不自禁熱淚盈眶,發出贊歎。“老撾也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但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我要把這裏的治理和發展模式帶回去,介紹給我們的領導和企業家。”

在建水,共赴文旅之約

“咚!”沐浴著晨晖,登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建水朝陽樓,老撾媒體代表敲響古鍾,許願吉祥如意。

沿著林蔭小道,建水文廟映入眼簾。面對孔子塑像,大家虔誠鞠躬,表達內心對古老文化的敬意。“我知道孔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有一本很出名的書叫《論語》,我在學生時代讀過。”老撾MV電視台董事長阿麗娜·馬哈馮女士用流利的中文說。

在建水紫陶博物館,“泥與火”中誕生的千年建水紫陶散發著古樸典雅的韻味。如今,千年建水紫陶在爐火的淬煉中衍生了一個産業集群。建水將“儒家文化”“紫陶文化”“古城文化”深度融合,充分激發文旅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推動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遊産品,打造集曆史文化體驗、自然景觀遊覽和現代科技應用于一體的全方位旅遊目的地。紅河州委、州政府把紫陶文旅産業鏈列入全州12條重點産業鏈之一來打造,提出“到2025年,實現紫陶文旅産業鏈集群産值突破100億元”的目標。

“建水紫陶文旅融合模式值得我們借鑒,你們打造了優美的景點,制作了典雅的陶器,通過門票售賣、文創産銷方式,既繼承、宣傳了傳統文化,又增加了當地收入,是一條多贏的道路。”老撾《經貿報》、老撾記者協會名譽顧問坎康·納帕馮先生說道。

未來,我們雙向奔赴

中國和老撾山同脈、水同源。

一直以來,中老媒體代表團多次開展聯合采訪、交流研修等活動。本次老撾記者研修班,讓老撾媒體代表在紅河州看到了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的模樣,加深了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了解。未來,中老媒體將在交流互動中增進了解,深化友誼。

老撾記者協會主席沙萬坤·拉沙蒙期待著:“中國在鄉村振興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值得老撾借鑒。希望中老兩國以後分享更多關于農業、工業、IT行業、創新行業等領域的成功經驗和成果。”

“這次老撾記者研修班增進了老撾媒體對中國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經驗做法的了解,也通過媒體間的互訪交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國記協國際部亞非處副處長張業亮分享道。

老撾MV電視台董事長阿麗娜·馬哈馮說:“來到紅河,我們一起考察,一起交流,中老媒體雙方互相信任,見證了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篇章。”

“作爲媒體工作者,我會將中國這些做法和經驗帶回老撾進行宣傳,希望未來中老能加強旅遊方面的合作。”這是老撾《經貿報》、老撾記者協會名譽顧問坎康·納帕馮的憧憬。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臨別,老撾MV電視台董事長阿麗娜·馬哈馮女士用中文動情地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

一首歌曲,是真摯情誼的傾訴,是中老媒體紅河故事的暫別,更是中老人民雙向奔赴的期待。

來源:雲南網

編輯:胡楠

審核:鍾玲

終審:彭德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