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紅藍對抗到紅藍融合,高質量發展亟待一場“數字古田會議”

秦安戰略 2024-04-21 06:30:43

4月19日,戰略支援部隊撤銷,信息支援部隊、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橫空出世。當天下午,我放棄大江南北盛行的“掼蛋娛樂”和豐盛晚宴,啃了一個漢堡,參加了一場思想盛宴,一個緣起于軍隊政治工作與網絡科技融合的大講堂!4月20日,是中國全功能接入網絡30周年,我參加了俄《環球時報》以此爲專題的一個研討會。尤其是,2018年4月20日,總書記在首次全國網絡安全工作會議上指出,已經探索形成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這些事情的碰撞,讓我強烈地感覺到,又是一個高質量的新起點,未來已來,將至已至!

28年從軍的奮鬥,10年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宣貫,沖擊千萬粉絲的“秦安戰略”創始人,蓦然回首間,自己就是紅藍融合人,走進了紅藍融合,再也走不出紅藍融合。“秦安戰略”廣泛被贊譽的正能量,其實就是軍人的一腔浩然正氣在網絡空間的回蕩。這時候,一個強烈的意識湧現而出:紅藍對抗到紅藍融合,高質量發展亟待一場“數字古田會議”,閃耀思想光芒!

這個思考,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是超過10個年頭,從數字福建、數字浙江到數字中國,尤其是對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持續學習領悟,並在接觸紅藍融合團隊後的深刻體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到了一個關鍵時刻,能否過好“網絡關”,激發新質生産力、文化力、國防力,既要有思想引領的號召力,也要有上下一致、萬衆一心的執行力!紅藍融合,就是這樣一支力量,已經成爲一個榜樣、呈現一種現象、作爲一個法寶,是踐行中國共産黨人適應時代特征,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先鋒隊伍!

紅藍融合,紅的紅色的血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標志,是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顔色、本色、底色;藍既有從深海藍到科技藍的海洋,也有從藍細胞到藍藻的源頭,紅藍融合,就是要把中國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的紅色基因,與新時代的網絡特征融合起來,過好“網絡關”,確保本質不變色,能力不退步、精神不退化,讓共産人永葆青春,永遠奉獻,勇往直前。

紅藍融合,是一場高質量的跨軍地治理聯合作戰,不僅僅是網絡空間正能量的彙合、聯合、融合、化合;更是將新時代網絡強國思想轉化爲高質量發展有效工作方法的積極主動探索,不僅可以激發新質生産力,而且正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範式。紅藍融合是現役軍人與退役軍人的聯合作戰,是軍隊與地方的聯合作戰。紅藍融合是政治、科技與文化的聯合作戰,是應對反華勢力混合戰爭的有效方式。從以下三個層面領悟,一場“數字古田會議”尤爲迫切!

一、曆史與現實融合,站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與世界的第三次融合,讓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插上網絡的翅膀

在中國共産黨人的輝煌曆史中,蘊含中華民族與世界,以及中華民族自身兩個層面的融合。在我的視野中,中華民族與世界三次成功的融合包括,一是漢唐盛世的融合世界,有了遍布天下的“唐人街”;二是馬克思主義和積貧積弱中國的融合,有了毛澤東思想的中國站起來了;三是網絡革命和改革開放中國的融合,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中國,正在強起來。這也彰顯了共産黨人的偉大之處,在短短百年時間,完成了三次融合中的“站起來”和“強起來”兩次融合。

偉大的第三次融合,網絡空間成爲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福祉和財富源泉,作爲“生産新空間、治理新領域、精神新家園、經濟新沃土、文化新載體、外交新途徑、作戰新陣地、主權新疆域”,是挑戰,更是機遇;尤其是中央和國務院明確數據成爲繼土地、人力、技術和資本之後的第五大生産要素,激發網絡空間蘊含著新質生産力、文化力和國防力,網絡空間治理成爲執政爲民的置頂選項,最能牽動14億多中國人民的心,成爲國家治理的最顯性部分,人民聚合的最宏大場所。

爲此,我們必須樹立“網絡政權”觀,堅持槍杆子出政權兼顧大數據穩政權“,實現從”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到”沒有數據把控爲危機執政地位“的躍升,這是這一次偉大融合中國,中華民族後來居上的使命任務。這一次融合,簡練地講,就是紅藍融合,最需要的,是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等武裝起來的人!

二、軍隊與地方融合,從紅藍對抗到紅藍融合,國家安全風險最先從網上來,人民軍隊正在進行一場革命性的轉型

紅藍對抗,是一個慣用的軍事術語,指敵我雙方軍隊對抗的模擬演練。但到了網絡空間新時代,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思考,針對反華勢力從貿易戰、高科技戰、金融戰、認知戰等攻擊來看,敵我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國際博弈正在從楚河漢街的對壘變成混合膠著的博弈,當前伊朗和以色列的導彈“煙花秀”更加說明了這一點。爲此,軍隊高質量變革,跨軍地治理爲紐帶的軍民融合,市場與戰場,生産力與戰鬥力的轉換,乃至“一帶一路”走出去。這是時代的呼喚,都需要我看實現從紅藍對抗到紅藍融合的躍升。

再看對手的挑戰,2020年12月,美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明確了對解放軍形成新優勢的“三大法寶”,就是導彈、無人裝備和人工智能;2021年4月30日,撤軍阿富汗前夕,美防長奧斯汀發表了上任以來的首次重要政策講話, “下一場重大戰爭的作戰方式將與以往截然不同。”“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奧斯汀說,“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技術、作戰理念和能力的正確組合,所有這些都以一種網絡化的方式交織在一起,這種方式是如此可靠、如此靈活、如此強大,以至于會讓任何對手望而卻步。”奧斯汀補充說,預防沖突意味著“更快了解、更快決定、更快行動”,“給我們帶來益處,讓對手陷入困境”。

我們如何主動應變,依然是培養一支能夠適應網絡空間新時代的新型人民軍隊。19日,撤銷戰略支援部隊,新成立信息支援部隊、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就是這個新軍事變革中的重大決策。但如何在全體指戰員中形成集體意識和整體能力,就需要紅藍融合這種理念落到戰鬥力形成的每一個環節,做到“如此可靠、如此靈活、如此強大”,實現“更快了解、更快決定、更快行動”,與對手形成對等制衡的實力,使來自網絡空間的最大變量變成軍事變革的最大增量。這個方面,紅藍融合團隊踐行“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三,黨群關系的融合,支部建在連上到支部建在網上,實現黨群關系從“魚水情深”到“一網深情”的轉變

這屬于中華民族內部的融合看,是共産黨人吃,帶領全體人民,融入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事業。中國共産黨人之所以砥砺前行,從勝利走向勝利,核心是培養了一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人。網絡空間新時代,曆史重任又一次落到了共産黨人肩上。從支部建在連上,躍升爲支部建到網上,必須回應時代呼喚,回擊對手挑戰,回答主動應變。紅藍融合就是這樣一支承擔使命任務力量,從軍隊政治思想工作與網絡融合出發,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開“安全心結”,摒棄“鴕鳥心態”,消除“看客心理”,成爲思想者、前行者、奮鬥者。

原人民網董事長、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大姐在寫給秦安戰略《網絡突圍》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整個世界都在網絡之中,不是“自投羅網”,就是被“網羅其中”。網絡跨越時空、互聯大衆、通聯世界、超越未來,已經成爲知民情、聚民智、彙民意的平台,成爲促進生産、傳播文化、鞏固國防的沃土。共産黨人就應像一粒種子,在網絡這塊前所未有的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必須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網絡,不僅是技術、是媒體,更是政治;不僅是器物、是産業,更是意識形態。只要堅持學網、懂網、用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的方針,讓網絡成爲“國之重器”,成爲黨建、執政、強軍、經濟、文化、動員的新工具,進而促進“執政爲民”的優良傳統呈現“一網情深”的新局面。

這其中,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網絡空間,一是黨建工具,開啓網絡時代的“三灣改編”。二是問政工具,架設無所不在的“無線電波”。三是強軍工具,建設信息時代的“網絡國防”。四是經濟工具,鑄造國家發展的“新引擎”。五是文化工具,培養網絡時代的“筆杆子”。六是動員工具,用好線上線下的“新通道”。

中國人民站起來,實體空間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共産黨人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離不開“古田會議”的思想光芒,支部建在連上,有了軍民魚水情深;中國人民強起來,中國共産黨人在網絡空間“二次建國”,進入高質量新階段,激發新質生産力、文化力、國防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召開一次“數字古田會議”,進行全民、全軍、全黨思想大解放,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機遇和挑戰,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這個曆史的進程中,紅藍融合爲什麽贏?平時就是戰時,務必忠誠、無上光榮,人民評判、實戰檢驗,緊緊握住了中國共産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如果我們將這種落實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做法在全軍乃至全國推廣,就會是我們的隊伍發生重大轉型,再一次從勝利走向勝利!

一句話總結:“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引自1919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詞。

秦安,2024年4月20日,北京海澱。

1 阅读:80